生鮮冷鏈業的8個趨勢預判:C端消費的潘多拉盒子已經開啟

文 | 特約觀察員 鍾賢柏

帶著觀點看商業。

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超级观点 | 生鲜冷链业的8个趋势预判:C端消费的潘多拉盒子已经开启

2020年1月20日晚9時30分,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指出,確定存在有人傳人的現象,揭開了抗擊新冠病毒的序幕,開啟了“2020抗疫之春”。下面,我就疫情在長沙的發展,及對冷鏈相關產業的影響進行簡單梳理。

長沙疫情發展的數據分析(截止2020年2月18日晚24時)

從1月23日起,我每天關注長沙疾控部門對外發布的疫情數據,其中,我最關心的是新增數據,這決定了疫情的發展走勢,截止2月18日,圖表如下:

超级观点 | 生鲜冷链业的8个趋势预判:C端消费的潘多拉盒子已经开启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月1日,長沙新增病例26例,是長沙疫情新增的高點,此時距離武漢封城已經十天,長沙作為毗鄰武漢僅三百多公里的省會城市,直接受到武漢輸入病例的衝擊。2月6日,新增病例11例,累計總病例數達到190例,目前長沙總病例為241例,也就是2月6日前(含)的總病例數佔78.84%。從2月7日至2月18日,連續十二日長沙新增病例均在10例(含)以內,期間有反覆,但幅度不大,其中,後面連續四日,新增病例均為零。

至此,在武漢封城27天后,長沙的抗疫戰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雖然仍不能掉以輕心,但已經曙光在望。2月17日,我們通過網絡遠程與合作單位、綿陽科創園區簽訂綿陽雲鮮1號合作框架協議,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看到道路上車輛已經明顯增多,一些獲得批准開業的粉店已經對外營業,城市又開始呈現煙火氣,政府抗疫、發展經濟的決心凸顯。

經濟的啟動鍵已經開啟,相信,很快又會走回快車道。

再說說疫情對2020冷鏈產業發展的影響

先講講冷鏈的基本概念,按民間分法,冷鏈分為服務果蔬為主的高溫冷鏈和主要服務肉類、深加工產品的低溫冷鏈,這裡要說的是,兩種冷鏈的發展路徑完全不同:果蔬高溫冷鏈,由於受國內果蔬產品的價值偏低、大規模流通等因素影響,國內果蔬的冷鏈流通率一直在低位徘徊,這裡不深入展開討論,

下面我們重點關注低溫冷鏈:

低溫冷鏈,由於普遍要求溫度控制在零下十八度以下,因此凍肉、凍水產、速凍水餃湯圓等產品,對冷鏈具有極強的依賴性,這也是國內冷鏈大部分是低溫冷鏈的重要原因。然而,受國內老百姓認知和消費習慣的限制,國內冷鏈目前大部分是以加工廠、餐飲、食堂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直接流入百姓餐桌的冷鏈需求佔比不到10%,這也是我一直不看好一些冷鏈企業的原因,很多新入場的冷鏈企業,均在toc這個狹窄的冷鏈領域發力,規模有限、成本高昂。

因此,受疫情影響,加工工廠開工受限、團膳市場銳減、餐飲需求幾乎團滅,導致冷鏈的流通量也大大下降,但由於低溫存儲的保質時間較長,冷鏈存儲成本佔比有限等,低溫冷鏈產品流通企業較果品流通企業、餐飲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要小的多,相信隨著疫情控制,冷鏈流通將快速恢復正常水平。

疫情期間,海底撈、老鄉雞、九毛九等連鎖餐飲企業都發出了生死存亡的號角,受房租、人工成本佔比較高的影響,疫情中餐飲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但對餐飲企業的影響,我想提供另外一個視角: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餐飲企業內部分化加劇,具有品牌、管理優勢的連鎖餐飲企業崛起,單店餐飲企業倒閉率不斷上升。這點我們從新開張的商業綜合體的餐飲陣容——大部分都是熟悉的面孔可見一斑。

節前跟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聊天時,提到某單店型餐飲,從簽訂租賃合同、裝修到開業運營,4個月即告關門,投入40萬元,最後只5萬元轉出,即使沒有疫情,餐飲的創業門檻也已經極高,在此,也勸一些只看到餐飲現金流好,就盲目殺入餐飲創業的人一定要慎重。

個人認為,單店餐飲的創業門檻,遠非一般的創業者能跨越,甚至成功的中小企業負責人,也不一定能跨入餐飲行業完成從零到一的突破。在疫情發生之前,餐飲從業者分析,從整個社會來看:經營良好的門店佔比也不到30%,勉強能薄利維持生存大概40%,至少30%門店處於虧損狀態而且扭虧無望。因此,此次疫情,受影響最大的是尚未盈利、現金流儲備極少的30%的企業,對這部分企業,可能直接猝死,根本等不到疫情結束、消費回暖的日子。當市場主體減少的時候,對品牌、規模企業是利好,個人認為,能捱到消費回暖階段的餐飲企業,將得到快速、優質發展的機會,餐飲企業內部的分化會進一步加劇。

因此,結合非洲豬瘟、疫情對冷鏈產業的影響,個人大膽做出以下分析預判:

1、冷鏈對農業的基礎設施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2月5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高度,提升冷鏈戰略地位。文件明確提出: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佈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等。

2、豬肉供應持續受到重視

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因此,2020年豬肉保持較高價位運行,是大概率事件;同時,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冷鏈需求增加,冷鏈發展利好。

3、冷鏈作為應急儲備設施,上升到重要高度

本次疫情正值春節消費高峰,疫情導致流通中斷,從農產品的生產到消費都受到極大挑戰。冷鏈作為應急儲備的核心,2月12日,國務院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下發的《關於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的通知》中將它上升到政治高度,採取冷鏈提升產地存儲、銷地應急儲備、推行冰鮮和冷凍肉類上市等方式,保障農產品的安全高效有序供應。

4、冷鏈進口大幅增長

從國家打擊走私,到非洲豬瘟到擴大開放,2019年國家肉類進口(凍肉)大幅增長,其中全年進口豬肉210.8萬噸,增加75%;進口牛肉165.9萬噸,增加59.7%。一號文件提出: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加適應國內需求的農產品進口,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可以預料,2020年進口凍肉將大幅增長,進口冷鏈產品流通的國內冷鏈需求也會增加。

5、冷鏈產業供應鏈向頭部集中

受疫情影響,2020年餐飲企業行業內部分化加劇,優質規模企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小微餐飲佔比減少,針對餐飲供應鏈的渠道、上游企業將進一步集中,傳統批發佔比將下降,傳統批發企業生存環境惡化,具有營銷、服務思維的冷鏈供應鏈型企業、冷鏈上游企業發展提速。

6、冷鏈C端消費的潘多拉盒子開啟,冷鏈將引來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十年

在傳統冷鏈發展階段,老百姓對冷鏈的瞭解還僅限於水餃、湯圓。2019年,生鮮渠道多元化開啟,社區團購商業模式以高效率、低損耗優勢獲得高速發展,其中,冷鏈食品通過社區團購渠道,獲得高速、迸發式的增長,大量冷凍食品直接進入百姓餐桌。疫情期間,社區團購平臺以生鮮、無接觸配送為主的模式再一次獲得政府、百姓的認可,成為保障特殊時期生鮮供應的重要力量。趨勢一旦形成,便會自我加強,隨著90後、00後作為消費主體走上家庭生活決策舞臺,冷鏈的發展春天才剛剛開始。

超级观点 | 生鲜冷链业的8个趋势预判:C端消费的潘多拉盒子已经开启

7、傳統批發亟待變革

此次疫情的中心,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再次成為風暴之眼,野生動物、活殺私宰、汙水橫流等,引發了政府、企業對主城區傳統批發市場業態何去何從的思考。我認為,傳統批發雖然目前佔比不小,但趨勢不是傳統批發,在當今發展環境下仍按傳統批發設計生鮮流通模式,只在硬件層面進行改變,難免落入規劃完畢即已落後的局面。因此,滿足城市生鮮供應的產業綜合體的定位、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政府和相關企業下一步要面臨的挑戰。

8、社區生鮮農貿模式何去何從

作為生鮮供應的最後一公里,社區生鮮農貿市場一直以來在民生供應的角度受到政府的重視,很多地方政府出臺了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扶持政策。然而在此次疫情過程中,春節加疫情的疊加,生鮮農貿市場悉數關閉,在生鮮應急供應方面的表現可以說為零。

同時,從已經啟動改造的部分社區農貿市場樣本來看,很多項目升級過後商戶生意不升反降,所謂的升級也只是簡單的裝修升級+文化包裝。我想要說的是,社區農貿的轉型升級如果只是裝修升級,那也未免太容易了。所以,各個地方,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必須找準社區生鮮農貿的升級方向,避免財政補貼資金打水漂,把好事做實、實事做好。

以上八點是我對2020年冷鏈發展趨勢的分析,其中很多觀點與多年前我在進行雲冷1號項目定位時的觀點一致,但在對疫情背景下,傳統批發市場沒落、C端加強等趨勢進一步強化,同時隨著社區團購等新興渠道的崛起,整個生鮮冷鏈生態系統正在發生化學反應,創新已成為生鮮冷鏈發展的核心關鍵詞,唯有創新才能打破舊的枷鎖,唯有創新才能引領未來。

冷鏈在農產品流通、應急儲備方面的作用得到空前的重視,相信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國內冷鏈的發展將引來新高潮。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商業模式的設計、做好項目選址規劃和明確領先的運營思路,將是現階段做好生鮮冷鏈項目必須面對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