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在老人活著時侯不盡考,死後大辦喪事哭鬼魂?

用戶62744392070


對於父母在生不盡孝,死後喪事大辦的有兩種情況。第一是家中有錢,怕親戚鄰居講閒話,在生不好,連死了像埋狗一樣,讓親戚們有免去斥責,挽回了面子。第二種情況是有錢,顯示家勢,財勢,攀比之風。別人家怎麼熱鬧,我家要更熱鬧,讓鄰居親戚羨慕不已,純屬講排場。但有的生前孝順父母,覺得死了要報答父母,對得住父母的養育之恩的,這樣的也大有人在。總之大操大辦跟某處地方的社會風氣有很大的關係。


用戶名閒逸先生


我有個姨,表嫂在婆婆生前各種刁難,甚至打罵,我舅他們多次上門做工作,還被轟出來,後來姨死後,表嫂哭得最大聲,可以用傷心欲絕來形容,一面哭一面說,阿婆啊,你死得那麼早,你都沒的得享福就死了,……反正給外人的感覺是多麼的孝順,只有我們知道她是怎樣折磨我姨的,我姨走了多年,現在又輪到姨丈受苦了,唉,那個淒涼不是一個外人能解決的


歡子愛


這是一種很虛偽的“盡孝”方式。

有的子女對父母很不孝順,父母在世時,總是百般嫌棄,這不對,那不順眼,百般挑刺,從來不關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狀況,只知道使喚父母,為了自己小家庭的生活,讓父母力盡其能,為自己看孩子,洗衣,做飯,在父母體力能幹活時,甜言蜜語哄著父母為自家幹活,因為父母是最保險的帶工資可信賴的保姆:一旦父母年歲漸年老化,體力也漸次衰弱,就會有嫌棄的表現,給父母看病怕花錢,不願意奉侍,而父母去世後,為了顯示對父母的孝心,就要擺出各種排場給父母辦喪事,其實,街坊四鄰是很看不起這樣的子女,因為他們深知其行為的虛偽做作。



李蓉


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我自己的見解,說在老人活著的時候不盡孝,等老人去世了大辦喪事哭鬼魂 ,這真是現實生活中有的現象。我很不理解,無法接受這種行為。

烏鴉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作為人就更應該感恩回報,贍養老人了。父母再苦再難都把一堆孩子養大,等父母老了沒有能力了需要子女們養活了,有的人不管不問,子女多的,你推我,我推你,誰都不願意盡贍養義務。曾經看到一法制節目,兒子跟年邁的媽媽多年不來往,雖然住在一個村裡,母子基本不來往,後來母親把兒子告上法庭,法官來判兒子要盡贍養義務,兒子還不執行。雖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這樣的事很不理解。

我婆婆家是湖南的,他們那邊的風俗就是無論老人活著時過的如何,去世了都大操大辦,殺牛宰豬,請鼓樂隊,燒紙紮的樓閣汽車等等,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未必花死時大操大辦的錢,活著的時候兒女長年在外,老人在家還得帶娃種地,一輩子真是苦啊,真是看不慣老人去世的時候,那種哭啊叫啊的,有大擺酒席的錢平時給老人吃好喝好,常陪陪老人多好啊。我覺得活著的時候不盡孝,人死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做給別人看的,讓人唾棄!



山裡娃芳姐


父母對子女百般疼愛呵護,接受疼愛的子女心中感覺這是應當得到的。子女長大後,子女又效仿對自己的子女付以疼愛。他們只知道撫養,不知道贍養,或者知道不重視,或者重視但認為時機未到。他們心中父母有能力,父母有缺點,但不知道有弱點。沒有意識到父母也是人,尤其在年老後更是需要安撫照顧。這些子女對父母年老的行為意識不能理解也不能寬容(對社會老年人也是如此,不然不會出現在免費公交上說三道四),對父母的被贍養需求很反感,認為是無是生非或不知足 ,反過來啃老確理直氣壯。在他們心中,子女重要性大於父母。不很充足的開支,先子女、再自己、再父母。對自己的不孝三種覺悟:無意識、不承認、強詞奪理。

父母病重,或出於難以治癒,或處於經濟困難,或出精力所限,放棄或盼望早死早利索。而當父母死後,他們的注意力轉到大辦喪事,有如下心理支配。

(一)要面子,顧名聲,不能比別人差;(二)把原發出的人情收回成本並加息;(三)有權不使過期作廢藉此以斂財的;(四)處於對後代有利的目的,講究風水說法;(五)處於家族、村集體組織、親戚圈 子裡,非本人之意;(六)死者的其他家屬,如母親的孃家,其他姐妹處於報復心理,對喪事規格加高。


泰山木32140178



用戶3841逍遙


現在很多人在老人活著的時侯不盡孝。

我是決不贊同這個說法的。

中國一貫提昌為國盡忠,為家盡孝。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現在的兒女們,我敢說絕大多數都是關愛自己的父母的,都是孝順的孩子。不孝順的只是極少數。

現在孝順父母的方式,方法與舊時代確有不同,有改變。但無論怎麼改變,孝順父母的心是永不變的。

人人都知道世上父母最親,人人都愛自己的父母。

你說的現在很多人在老人活著的時候不盡孝,我是絕不相信的,也是不可能的。

世上只有孝敬父母的深淺,多少的不同。沒有不孝敬父母的,就是有,也不會象你說的很多。不孝敬父母的只是極少數。無疑。


王年平



李志宇老驥識途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時代不同了,子女盡孝的方式也在改變。

在四世同堂的年代,守著父母生活就是一種孝的體現,因為社會是以勞動密集型的農耕經濟為主,家庭成員需要分工協作。年青力壯的男人要下地幹活,女人在家做家務照顧老人孩子。因為生活在一起,父母老人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做子女的肯定不能袖手旁觀,舉手之勞也是也是孝的一種形式。

進入工業時代,種地不能養活一大家人,人們需要進工廠上班養家餬口,造成家庭成員各奔東西,子女不能守著父母,父母有事的時候子女也做不到舉手之勞,客觀上造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孝不復存在。

因此說,在現代社會能給父母哭喪也是難能可貴的孝了,如果再慷慨些常回家看看,就更完美了。




孫楚漢


古語有句很形象的話“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現實中不乏其人。我曾目睹過一家人,把老人不當人,沒人與之交流,她不說話正好,一說被煩的不行,如同烏鴉叫一般。他們盼望老人早點死去,減少負擔。但老人病故後大操大辦,一是藉機斂財,二是裝孝心。

烏鴉尚懂反哺理,高級動物人不及。我推測他們的後代也會效仿,因為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決定,惡性循環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