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孫玉斐


特別欣賞老子的這段話,不請自來了。這段話的每一句都意味深長,耐人琢磨。且聽我一一道來。

道德經一開篇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無所有的空。這一點跟佛家思想是吻合的。這麼說來,這句話應該說成是無生一或者是空生一。但為什麼說成了道生一呢?這就是老子的高明之處了。老子認為即使是一無所有的狀態(特意沒用時候這個詞因為時間也不存在)道還是存在的。一則代表了一片混沌,這時候還沒有天和地,形象一點地說這就是孕育出盤古的那個混沌的世界。它遵循著冥冥之中的道出現了。這一思想跟黑格爾所說的純無和純有的辯證思維非常契合。道既是有也是無,道生一是純有和純無的辯證統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一生二說的是,混沌的世界出現了陰陽兩股對立的勢力,它們相互作用使得本來靜止不動的世界變得生機勃勃起來。萬物就要產生了。

然而,老子並沒有說二生萬物,而是囉嗦了一下,又來了一個二生三。題主大概也有這樣的困惑吧。實際上,二生三非常重要,因為它告訴我們萬物的產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並非是一蹴而就。這個思想跟皮亞諾公理系的思想非常契合。零和一是純粹的自然數,1加一個數就可以得到下一個數,而每個數的後面都必然有一個後繼數,也就是二生三。不斷加下去就得到了整個自然數的集合,也就是三生萬物了。

老子這段話的每一句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這些思想直到兩千多年以後,才被後世的哲學家、數學家們繼承和發揚。我忍不住要給老子點一萬個贊。


日衝信息 黃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問到點子上了!👍👍🙏🙏😊😊

在《易經》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見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講的是變化之道,譯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經》講事物變化發展的普適原理,是“太極生兩儀,兩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們是呈2的n次方遞生的,是普遍的變化模型,是理論。

在《道德經》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有無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講的是道與德。《道德經》講的是實際,是現實中的運用。

按《道德經》的現實應用邏輯,“無”經過“道”生出“有”來,“有”就是“一”,這個“一”就是一個整體,整體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道生一”後,還要“一生二”,這裡的“二”必須是有陰、有陽。但現實中,有陰、有陽也不一定絕對可以繼續衍生,兩個雄性、兩個雌性,甚至兩個雄雌、兩個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時有發生。那麼,只有“二生三”確實發生之後,“三生萬物”才可能得以實現。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它講的是“道”,是客觀的實際,這些“生”必須是現實的衍生,它們都是遞進衍生的。“三生萬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沒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實現,就不可能有“三生萬物”的延續。所以,必須有“三”才可能有萬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萬物,沒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經》講的是變化的規則模型,《道德經》講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觀實際,二《經》和二《經》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概念,不可將二者等同。

(以上為一己一時之觀念、認識,當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釋方法。)


沃克特爾


好問題,瞭解《道德經》一定要了解何為一?何為二?何為三?一為整體,包括陰陽;二為一的分解,一陰一陽;三為氣,也稱媒介,陰陽在氣的作用下才能繁衍和生髮。如果更深入瞭解三,三就是頻率,只有進入頻率才能連接,才能生髮。




徐駿丞


三指三維,多維,故曰生萬物,懂了沒?





石在美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我特別欣賞老子的話。我是不請自來的。這篇文章的每個句子都是有意義的和可忍受的。聽我說。

  《道德經》一開篇,他就說:“不,是天地之始。是的,萬物之母。”世界的初始狀態什麼也不是。這一點與佛教思想是一致的。這樣,這句話應該說是“生而無一”或“生而無一”但它為什麼會變成陶藝聲呢?這是老子的天才。老子認為道是存在的,即使是在無的狀態下(故意無用的時間這個詞不存在,因為時間不存在)。一個代表混亂。那時,沒有天堂和地球。這就是孕育盤古的混沌世界。它沿著看不見的路前進。這一思想與黑格爾關於純粹不存在和純粹存在的辯證思想非常一致。道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道是純粹存在與純粹無存在的辯證統一。

  天地混沌如雞,盤古就誕生在其中。在18000歲的時候,天地被打開了,晴朗的太陽是天空,渾濁的陰是大地。《一生2》說的是,混沌世界有陰陽兩股對立的力量,它們相互作用,使原本靜止的世界變得充滿活力。一切都會發生。

  然而,老子並沒有說萬物皆生於二,而是重複了一會兒,然後又來了一個“生於二,生於三”或許話題所有者也有這種困惑。事實上,第二代和第三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告訴我們,萬物的創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夜之間的。這一思想與皮亞諾的公理體系非常一致。零和一是純自然數,一加一可以得到下一個數,每個數後面必須跟一個後續數,也就是二生三。把它加進去,你就得到一整套自然數,也就是三個生物。

  老子講話的每一句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這些思想直到2000多年後才被後來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繼承和發揚光大。我忍不住給老子一萬句恭維話。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半坡文學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自然!!

個人認為,道是這個宇宙或我們生存的自然界的規律,方法,規則,法則……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看似無序,實則時時嚴密運轉的現象……

也可以認為這個“道”裡面就孕育包含著“一”,或“一”就是“道”的本源和開始。

這方面的解釋古人和先賢聖人們都有,我認為從形象,形狀,“圖”的方面也好理解。

如太極圖,它的外面是一個圓,這就表示了以整個太極圖為“一”,而圖中的陰陽魚,便是“二”,而陰陽魚中,魚的眼睛吧,又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陽魚合抱為一個整圓。則體現了獨陰不生,孤陽不長的理念。既所謂陰陽二氣,也可代表萬物萬象……也就“二”。

然後陰陽交泰,萬物生髮,就有了“三”,即三才,天地人。也是自然界的萬物。

也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

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而不是二,或四,道理也就在這兒,因為三就是天,地,人。這是本源,然後再生萬物,也是一種順序。

主要是體現了一種生生不息的過程。


渭水一粒砂


其實古人並沒有想那麼多,特別是沒想到這幾句話居然流傳幾千年,成了很多人追名逐利的本錢。也許這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被記錄下來了,就像十年前那句“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想像幾千年前人們生活條件最好的見識最多的也不及當今邊遠山區一個小學生。況且現在的科學家也有很多現象解釋不了。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到中國官方認可,可《西遊記》裡孫悟空就是猿猴成精會說話會學習,能不能說孫悟空進化了?在需要快速賺錢的當代,人們已經不能再伏案三載寫一篇散文,那會餓死。於是找來各種前人著述,或海闊天空的亂註解,或給名著編故事。有的人直接在各種媒體上開講。看似都在做學問,其實為了生活騙自己!


楠溪易1997


天地萬物的生成,中國就有三個不同的說法。

一,神話傳說:萬八千歲,盤古開天闢地。

二,《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三,《易傳》解《易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經》,道生萬物,物是“道”一個一個地生出來的,每一個物都有陰陽。

《易傳》的八卦,象天地萬物,物是“太極”兩個兩個地生出來的,一個物陰、一個物陽:“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不論物是一個一個地生,還是兩個兩個地生,都存在一個問題:盤古開天闢地,在萬八千年前,而道生萬物,太極生萬物,又是什麼時間呢?


趙日金141


老子在《道德經》中用這句話闡述了從道至萬物的順序,道生一,道代表的是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意思就是說自然規律只有一個。

一生二,一代表道,二代表陰陽,所以說在自然規律中有陰陽之分,例如太陽與月亮,白天與黑夜,男與女,生與死,等等,這都是自然規律中的陰陽之分。

二生三,二是陰陽,陰 陽 合 為三,所以陰陽相交就形成了天地人。

三生萬物,由於陰陽相交,相結合就產生萬物,例如: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這種結合就會滋生大地萬物。如:男與女相結合產生下一代等等。所以陰陽結合是宇宙萬物的需要,同樣陰陽結合也是繁殖萬物的基礎。這就是三生萬物。





妙音文化社


道德經首先是修道人的指導性法本。

雖然一陰一陽是為道,修道人修的是非常道,如專氣至柔能嬰兒乎?這個嬰兒就是指代相對於肉身的一個內身,他如嬰兒般可愛所以稱嬰兒。外身為陽,內身為陰,所以謂一陰一陽為道。內身嬰兒成就了就是成道,非常道。這就是一生二。繼續修煉內身再出內身,相對外肉身,就是二生三了。繼續往復,內身可以變化了,分身無數了,所以三生萬數個了。神奇了,難解釋了,所以稱非常道了。

因為一含二,所以不用二,四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