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春的陽光下,終於可以出去走走了,別忘了這件事喲


在初春的陽光下,終於可以出去走走了,別忘了這件事喲

南京市文化和旅遊部門根據該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第13號通告要求,於2月19日下午宣佈,從2月20日起,南京市的旅遊景區將分批逐步有序恢復運行,首批開放範圍為開放式景區或景區開放式區域的室外區域,以室內參觀為主的旅遊景區暫不恢復運行。對因疫情防控而禁足在家20多天的普通大眾而言,無異於是一則特大喜訊。


在初春的陽光下,終於可以出去走走了,別忘了這件事喲

2月20日,天公作美,南京的天氣格外晴朗,室外溫度已經達到10度以上。從朋友圈得知,許多市民已經戴上口罩,走出家門,到戶外和景區舒展筋骨去了,要把身心的疲憊來個釋放。下午3時許,我們也下樓走出家門,來到了小區範圍內的外秦淮河大堤上散步,感受初春陽光的溫暖柔和。由於居民住宅小區現在仍然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所以,秦淮河大堤上通往南北兩端的出口都給封死了,我們只能在這長近800米的堤岸和毗連的路面上來回走動。比起在斗室來回踱步,這已經是十分奢侈的天地了。

湛藍的天空中,幾架直升飛機時不時掠過頭頂,在進行著飛行訓練。由於能見度好,加之飛得較低,整個機身都能看得清楚,我情不自禁地仰頭向飛機揮揮手,算是向刻苦訓練的飛行員們打了個招呼,估計他們也能夠看到我們蠕動的身影。附近不遠處有一個直升飛機訓練基地,往日有時覺得有噪音干擾,但今天看到飛機從頭頂飛過,卻感到格外親切。

順著飛機飛行的下方望過去,喜鵲們已經佔領了好幾根矗立在大堤上的高壓電線架子。它們視空中鋼架結構如樹的枝杈一般,在鋼架頂端巧妙地結巢做窩,不怕風吹雨打、雷擊霜欺。最大一點的那個喜鵲窩,看上去是由三個窩連接疊加而成。喜鵲真聰明,可能是受了人類建造樓房的啟發,也給自己建個三層樓房,可謂是地地道道的“空中樓閣”了。也許很長時間沒有見到這麼多人在巢下走動,喜鵲在空中上竄下跳,一會兒上電線,一會兒進老巢,嘰嘰喳喳,好像對人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在初春的陽光下,終於可以出去走走了,別忘了這件事喲

河面上,那經過冬天曆練過的水葫蘆早已葉片枯黑,只因水下根系的存在而使它們零星的、或一簇簇地依偎在河邊有水草的地方,它們也在抱團取暖,結塊生存。偶爾有幾塊水葫蘆被微風悠悠地吹到河的中央,小的似地毯,大的如木筏,在隨風緩慢地漂移著。在白鷺鳥兒的眼中,這些由水葫蘆形成的世界,就像一座座微型小島或神秘的飛毯在移動著,它們三五成群地佇立在上面,把頭埋在翅膀中,露出它們那高蹈的腿腳,優雅地休息著,任憑葫蘆島在水面漂移。我站在樓上,遠遠發現了這一幅有趣的畫面,但當我走上堤岸準備用手機拍攝時,警覺的白鷺鳥兒們“噗”地一下全飛了。我知道,它們並沒有飛多遠,它們的窩就在河邊的蘆葦草叢中,明天它們還會出現在這片水域。秦淮河的水面近來很少有船隻來往,倒是給白鷺等水鳥們提供了更加自在的生存空間了。

“雨水”節氣剛過,初春的風兒已經沒有了寒意,初春的陽光照臨在復甦的大地上,催生著自然界萬物的生長。秦淮河堤岸上的楊柳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著柳枝,每根枝條都露出了齊刷刷的報春綠芽。河邊的一片片蘆葦依然被枯白色基調所籠罩,但在蘆葦杆的竹節間,已經有綠葉開始冒出,恰似被生命之綠盡情點綴渲染了的一幅幅油畫。

哦,這裡不是南京的梅花山,你見不到春梅的絢麗多彩;這裡不是玄武湖公園,你見不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那荷花仙子的倩影;這裡也不是南京城牆景區,你見不到它那巍峨的雄姿和那一小段“鬼臉城”模樣;這裡也不是南京燕子磯公園,你聽不到揚子江的波濤在輕輕拍打著江岸。這裡只是一個普通居民住宅小區的一角,它已將初春的陽光裝得滿滿,讓人們在陽光的懷抱裡陶醉、流連。

你看,在河堤岸和毗連的道路上,人們三三兩兩,或慢步悠閒,或快速疾走;有的是一個小家庭組合,有的是兩個好友比肩同行,有的是一人閒庭獨步;有的是牽著寵物招眼,有的是推著嬰兒車笑談,更見那兩位老者,索性敞開衣襟,坐在石凳上,讓陽光把自己曬個通透過癮。人們在這有限的空間裡,盡情享受著初春陽光的快意撫摸。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警報還沒有解除,眼前的白髮齠齔、童叟男女、青春少艾,都是一本正經地戴著口罩,並且儘量避免與不熟悉的人靠近行走。這裡沒有了往日那種喧譁,一切都心照不宣,自覺進行。有個別煙癮難耐者,他們會悄悄地脫下口罩,避開人群猛抽幾口,但當你再轉圈回頭時,他們亦早已熟練地化裝好,戴上口罩,繼續溜達去了。

2020年的春天,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註定是一個讓14億華夏兒女難以忘懷的春天。春天代表希望,春天代表向上,春天代表未來,春天代表力量。這個春天,我們必將戰勝“新冠”瘟疫惡魔!這個初春的陽光,正是大自然奉獻給我們的第一首動人心魄的交響。讓我們抹去淚水,深情地擁抱這屬於我們的春天吧!別忘了戴口罩喲!

在初春的陽光下,終於可以出去走走了,別忘了這件事喲

有詩讚曰:春風楊柳萬絲絛,葫蘆舟上白鷺漂。空中靈鵲無謾語,疫情防控傳捷報。齠齔翁叟沐春暉,戶外行者戴口罩。放眼東方東山屹,神州春來春江潮。

作者束有春,文學碩士,研究員。長期從事我國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出版《感知風騷時代》等學術著作多種。現為《炎黃文化》雜誌副主編。(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