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強大還是羅馬共和國強大?

神風之主~羅


從羅馬城邦建立到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羅馬時代被分為三個時代: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時代以及羅馬帝國時代。

羅馬王政

羅馬王政時代指的是古羅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這一時期,此時的羅馬還不是那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城邦王國。羅馬王政時代經歷了七個王:羅慕路斯,努瑪·龐皮留,圖魯·霍斯梯留,安庫·馬爾修,塔克文·普里斯庫,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限於篇幅,羅馬王政時代在此就不做累述了。當末代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謀殺了先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登上王位之後,對內實行獨裁,對外頻繁發動戰爭。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羅馬王國也是有元老院和市民大會的。在西方那種小國寡民的城邦制王國中,這種全民直接民主是有條件實現的。國王在做出決議之前必須得到元老院和市民大會的同意,而不是像中國古代那種高度統一的君主專制。

在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這種違背慣例的強權統治之下,羅馬市民的不滿日益加劇。這時候國王坑爹的兒子登場了!這小子叫塞克斯圖斯,看上了一個親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婭。於是他在一個月黑風高夜,用短劍威脅,完成了自己齷齪的慾望。這些人家的老爹和父親不幹了,帶人就來質問國王。受害方帶來的幫手裡面有個叫尤尼烏斯·布魯特斯,這人口才超級棒,在市民們面前做了個演講,從當前國王怎麼殺害先王繼位到現在這件齷齪事,把羅馬國王批了個體無完膚。市民們的火就這麼被扇乎起來了,於是決定:放逐國王!把大門一關,當在外打仗的國王一回家,發現家沒了。於是就帶著忠於自己的部隊投奔別的城邦了。

通過這場桃色事件,羅馬王政時代結束,進入了共和國時代。在羅馬共和國,國家權利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共同掌握,實行了三權分立。其中元老院掌握國家的實權,由羅馬貴族組成,就像現在美國的參議院。執政官也是由貴族選舉任命,行駛最高行政權,就是總統那個角色。平民大會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貴族構成,跟美國的眾議院和咱國家的人民代表大會性質差不多。


羅馬共和國

在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初的十六年,被稱為“羅馬騷亂”時期,羅馬平民不再為羅馬而戰,爆發了平民運動。此時的羅馬貴族及時和羅馬平民達成了妥協,承認了平民大會的地位。在此後還頒佈了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平民在共和國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家裡的亂子平定了,羅馬共和國開始向外擴張,羅馬共和國正式通過這些戰爭一步步成為地中海強國。

1.維愛戰爭(公元前406-396年)

羅馬的北部鄰居伊達拉里亞人經常侵擾羅馬。到了公元前5世紀中葉,伊達拉里亞人勢力衰弱,羅馬人乘機來個反攻倒算,終於在前396年攻陷伊達拉里亞的維愛城。羅馬共和國的地盤擴大了一倍。

2.薩莫奈戰爭(公元前343-290年)

這場戰爭一共進行了三次,前兩次羅馬都失敗了,最後一次戰爭中羅馬人終於戰勝了薩莫奈、伊達拉里亞、高盧組成的反羅馬同盟。通過這場戰爭羅馬控制了中意大利地區。

3.希臘戰爭(公元前282-275年)

羅馬為了征服南意大利,開始向他林敦進軍。他林敦向希臘求救,此時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向復刻亞歷山大帝國,於是派兵插手羅馬內政。但是與羅馬和其盟友迦太基的聯合作戰下,陷入戰爭泥潭,公元前275年撤軍。既然請來的幫手都撤了,南部的意大利邦國向羅馬投降,此時的羅馬已經完全控制了亞平寧半島。

4.迦太基戰爭

此時的西地中海處於雙強並立,羅馬和迦太基因為爭奪西西里的控制權爆發了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241年),羅馬戰勝。此後這對冤家又爆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201年)、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146年)。這三場戰爭徹底剷除了迦太基王國,連迦太基城都被羅馬人夷為平地。

此後羅馬共和國又通過三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215-168年)兼併了希臘。公元前192,羅馬人又挑起敘利亞戰爭,在公元前188年佔領了小亞細亞地區。

從上面可以看到,羅馬共和國從建立之時不斷地擴充自己的領土,讓羅馬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城邦變成了一個地中海強國。在共和國時代,公元前107年馬略首任執政官實施了改革,將原有的兵制由徵兵制變更為募兵制,規定士兵服役期為16年,服役期間由國家供應裝備、給養和支付軍餉。退役士兵由國家分給土地。這也就讓羅馬軍隊從義務兵變成了職業軍人,這樣就使得羅馬軍隊的戰鬥力更強,但是這就跟中國唐代的藩鎮一樣,這些職業軍人形成了一個的軍事集團,不管是前三巨頭(克拉蘇、龐培和凱撒)還是後三巨頭(安東尼、雷必達和屋大維),都是手握重兵,這些軍閥依仗武力實行獨裁,架空元老院權力。前27年1月16日,羅馬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了元首制,羅馬帝國成立。


羅馬帝國

經過了數百年的共和國時代,羅馬帝國繼承的是稱霸地中海的超級強國。馬略改革極大改善了羅馬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體制,再加上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就是軍人,所以羅馬帝國在建立之初就進入了軍人掌權的時代。羅馬帝國可以分為前期帝國和後期帝國兩個階段。帝國前期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前27年-68年)、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至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五賢帝時代(96年-180年)達到全盛。

若以領土的擴張來衡量國家的實力,那麼羅馬帝國的擴張只要發生在屋大維在位期間,在此期間羅馬佔領了西班牙全境,並在公元前16年起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設雷蒂亞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設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個行省。因為日耳曼人的反抗,屋大維停止了在西日耳曼的擴張,羅馬在此後的百餘年內處於穩定狀態,被稱作“羅馬和平”時期。

到了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進入安敦尼王朝時期,圖拉真皇帝積極對外擴張,佔領了阿拉伯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以及亞述地區,讓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地中海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在經過鼎盛之後,羅馬帝國內部開始出現危機,整個後期帝國階段羅馬帝國內外各種矛盾激發。在國內,軍人亂政現象進一步嚴重,羅馬的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更換;在國外,帕提亞和日耳曼人不斷騷擾羅馬帝國的邊疆。這些病疾割裂了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羅馬時代結束。


小結:

羅馬共和國讓羅馬從一個城邦變成了地中海霸主,從無到有,為羅馬帝國奠定了基礎。共和國的結束也是自身的權力變更,國家實力沒有受損,經濟沒有衰退,羅馬擴張的腳步也沒有停止。羅馬帝國繼承了羅馬共和國的遺產,只是在上面錦繡添花。另外羅馬共和國的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也優於羅馬帝國那種軍人專制制度。軍人的專制亂勸導致了共和國時代的結束,此後的羅馬帝國也正是因為沒有解決這種軍人專制,在最後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在我看來,羅馬共和國是整個羅馬時代最為出彩的時期。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希望各位大牛在留言區多多斧正!


遊在路上的魚


羅馬之於西方,猶如漢朝之於華夏。

在西方有一種說法,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比較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哪個更強大,我們可以這麼說,羅馬共和國是以武力征服世界,而羅馬帝國是以宗教和法律征服世界。

古羅馬分為三個階段:

  • 王政時代(公元前753-前509年)
  • 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前27年)
  • 帝國時期(公元前27-公元476年)

1,與我們一般想象的不同,羅馬對環地中海的征服主要是在共和國時期完成的

其一,從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完成對意大利半島的統一

其二,從公元前264-前146年,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征服迦太基(包括西班牙),成為西地中海霸主

其三,從公元前214-前146年,通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古希臘地區

其四,公元前58-前49年,凱撒用了九年的時間征服了高盧(法國)

其五,公元前30年,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征服古埃及

至此,地中海已經成為羅馬共和國的內湖,所以單以軍力而言,羅馬共和國其實要強於羅馬帝國。

2,羅馬帝國的巨大影響力在於基督教和羅馬法

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基督教,整個歐洲逐漸成為基督教世界,之後隨著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歐洲分成了天主教的西歐和東正教的東歐,並影響至今。

羅馬法,至《查士丁尼法典》而集大成,它是近代法律的先驅,也是當今大陸法系的基礎,包括我國的法律也受羅馬法影響。

綜上,地域上的征服是一時的,而對後世信仰和法律的影響顯然更為深刻。而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只不過是古羅馬的兩個階段,以公元前27年為界也是人為劃分,其國名一直都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PQR)。

比較而言,羅馬共和國的軍事成就更大,羅馬帝國在宗教、法律方面的影響力更為深遠。


心向青山


當然羅馬帝國強大。

這個羅馬的發展史,就像中國的秦歷史一樣。當時秦的祖先,先是通過效忠周王室,獲得了封地,再經過奮鬥,建立了秦諸侯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秦帝國。實現了中華的大一統。

但是中國的秦坐的更好,建立了統一的秦,採取種種措施,使之在沒有演變出其他語言文字什麼的,到了兩千年後的現代,還是這樣。

而羅馬,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玉之溪


是否強大,是相對的,要放在各自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比較,而不可做抽象的縱向比較。比如,不能比較唐朝和民國誰強大。因為如果讓唐朝跟民國打仗,僅憑武器,民國就能輕而易舉地打敗唐朝,單你能說民國比唐朝強大嗎?此外,國家實力還包括軟實力,銳實力,巧實力等非傳統實力。因此不可簡單地只比較傳統的硬實力,而應考慮綜合實力。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