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馬紅霞、王苑、沈雪寅、謝琴是儀徵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支援武漢的4名抗疫醫務人員,於2020年1月28日出徵武漢。在緊張的工作中,四名隊員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也互相逗趣,讓沉悶的生活變得有聲有色。下面是馬紅霞的一篇日記。

2020年2月19日,晴

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23天,普通而平凡的一天。但對儀徵市人民醫院“四小天鵝”(自封組合名稱)的我們來說有點不同往日。從進病區以來,我們還沒有一起在一個班次、一起組團上班過,所以說今天是很特別的一天。

6點整的鬧鈴過後,我敲響另外三位的門,為保證今天工作精神飽滿,我們昨晚每人口服了一片舒樂安定,擔心睡過頭,我們約好今天相互提醒。匆匆吃些乾糧,7點整踏著晨曦出發去醫院。路上,我們討論一些昨天臨床總結會議中的問題,想著今天上班怎樣做得更好。

每天穿上防護服後,除了寫上自己的名字,都會寫一些鼓勵自己的話,比如“武漢加油”“精忠報國”等字樣。今天我們難得組合出征,所以在四個人防護服後背分別寫上“儀、徵、人、醫”這四個字,提醒我們來自哪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也肩負起出徵的使命。

「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今天,在我眼裡,還看到了“四小天鵝”不一樣的一面。

王苑,平時性格開朗,是我們的開心果。進入工作狀態後,我發現了不一樣的她。今天病房裡有個老奶奶無法進食,是鼻導管進食,為了大家都能掌握鼻飼的注意事項及每次需要注射的量,她寫了一張紙條,夾在小夾板上,讓大家能清楚注意事項,因為我們病區是混編病區,醫護來自很多不同的科室。她作為護理組的小組長,也和我們一起查房,做好醫囑的執行到位,床旁交班,與病人溝通時,特別與老年人交談時,她是靠近病人的耳朵,絲毫沒有把他們當做特殊病人來對待。

「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謝琴,在我眼裡是憨厚實在的性格。但今天發現她上班時也可以風風火火,工作絲毫不打折扣。今天她是消殺班,在特殊時期,消殺班的工作重要而且繁重,消殺班責任很大,任務很重,每天都要做好護目鏡、面屏及靴子、病房及床單元的消毒,將病毒擋在醫務人員身體之外,是院感環節不可缺少、重中之重的環節。

「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沈雪寅,是天鵝中的唯一黑天鵝。在我的印象中,男生總是粗心的,但今天沈哥哥打了8個留置針。平時工作中打8個留置針不算什麼,但現在穿著防護衣、戴護目鏡及2層手套的情況下,真的很不容易,中途還有換水,推針,封管,安慰患者等工作。

「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我是馬紅霞,他們叫我馬姐姐。我今天的工作主要是查房,負責治療及醫囑的調整。今天印象最深的是有個病人,肝癌伴多處轉移同時合併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很痛苦,雙下肢重度浮腫,大量腹水。我知道我們不能治癒他的疾病,就想著怎樣減輕他的痛苦。每天都有不同的病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觸和衝擊,也在提醒著我來此的使命。正如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誌銘所說:偶爾能治癒,經常去安慰,時時去幫助。

「抗疫日記」馬紅霞:發現不一樣的“四小天鵝”

休息時會掛念家裡的老人、孩子,心中徒添一些思念,但在面對患者時,這些都會拋之腦後。上班時忙忙碌碌,下班脫下防護服時,我們都渾身溼透,臉上爬滿勒痕,但依然可以看到大家樂觀的笑容。

踩著溫暖的午後陽光,和風日麗。真希望疫情的結束會隨著冬天的離去一起散去。

這,就是我們四小天鵝們在武漢的平凡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