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近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媒體表示,荷蘭記者對馬航MH17空難事件的調查結果,可以證明俄方在該問題的立場是正確的。

根據MH17空難紀錄片導演、荷蘭記者範德維爾夫公佈的文件顯示,荷蘭軍情部門在發佈有關該起空難的調查結果之前,並未發現任何一個可能在2014年擊落馬航MH17客機的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也就是說,荷蘭方面的調查結果缺乏必要的客觀以及真實性。

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既然俄羅斯認為荷蘭記者的調查結果支持俄方立場,那它在MH17空難事件問題上的立場又是什麼呢?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解釋稱,很遺憾,俄羅斯被剝奪了參與國際調查組的權利,因此我們始終對這一併非基於嚴肅態度而得到的草率結論表示懷疑和不信任,這就是俄方目前的立場。

2014年7月17日,當一架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MH17航班墜毀在頓涅茨克之後,國際社會便因此成立了調查組。

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個由荷蘭主導併成立的國際調查組,雖然包括很多直接和間接相關國家,但始終卻未採納俄方提供的信息和資料,這其中甚至還包括空難發生當天俄方的雷達偵測數據。

不僅如此,再看這個調查組的組成,它分別是由荷蘭、烏克蘭、馬來西亞、英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調查人員組成。換言之,MH17空難事件看似沒俄羅斯什麼事,但隨後該國際小組公佈的調查結果卻與俄羅斯有直接聯繫,並息息相關。

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2018年5月,國際聯合調查組(JIT)發佈的有關馬航MH17空難的調查結果是,擊落這架客機的山毛櫸導彈是駐地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第53防空導彈旅的裝備,而它之後是被3名俄羅斯人和1名烏克蘭人轉運至頓涅茨克的。

為此,荷蘭海牙國際法庭還煞有其事地對以上4名嫌疑人發佈了全球通緝令。看樣子,馬航MH17空難事件終於有結果了,但近期經荷蘭記者調查卻發現,這個結果卻存在著一個明顯的漏洞。

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而這個漏洞就是文中開頭所講,國際調查組在發佈調查結果至今,竟然都沒有在事發地發現一座能擊落馬航MH17的防空導彈系統。換言之,身處頓涅斯克的國際調查人員並沒有發現其口中所說的隸屬來自俄軍第53旅的防空導彈發射器。

這就像指控一名嫌疑人用刀殺人,在沒有目擊證人和拿到兇器證據的情況下,法官僅憑推斷就可以斷定嫌疑人是兇手。當然,如果有情報可以證明防空導彈確實來自俄羅斯也是可以的。

馬航MH17空難沒那麼簡單,西方記者力挺俄羅斯,質疑調查結論

但問題是這份情報又來自哪裡呢?不用多說,自然是嫌疑人之一的烏克蘭情報部門。綜上,也就是在這種稀裡糊塗的狀態下,俄羅斯就成了製造馬航MH17空難的罪魁禍首。

這事實上與之前發生在英國的間諜中毒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案發“工具”同樣是俄製,所以俄羅斯就是“兇手”。照此看,往後兇手再想犯案並逃脫制裁就很簡單了,換個美製武器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因為國際調查組會得出美製武器不可能殺人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