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環繞了地球一週,歷時1小時48分鐘,並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不過在實現這一壯舉之前,人類對於載人航天飛行其實是拒絕的,因為當時科學家尚不清楚長時間無重力環境下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因此為了讓人類儘量安全地進入太空,科學家們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辦法,比如換一批“動物宇航員”

美國的猴子與黑猩猩宇航員

1948年6月11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發射了一枚V2火箭,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裡面搭乘了一隻恆河猴阿爾伯特,這隻小猴子上天的主要目的正是為了評估太空飛行對生物可能造成的影響,以此來分析這種影響對人類的作用。

不過坑猴的是,當時的火箭建造和發射指令程序仍舊處於實驗階段,很不幸,這隻小猴子成為了實驗的犧牲品。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阿爾伯特一世

僅僅三天後,V2火箭再次從新墨西哥州發射,上面搭乘著來自空軍實驗室的阿爾伯特二世,這次火箭上升了133公里,上面恆河猴也一直表現正常,但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由於降落傘沒有打開,第二隻小猴子直接撞擊地面而撲街。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之後的阿爾伯特三世和四世也沒有在飛行中倖存,而阿爾伯特五世再一次遭遇降落傘故障。

隨後美國又進行了多次猴子上天實驗,但成功的樣本屈指可數,得到的實驗數據也不是特別完善。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直到1961年,美國終於放棄了恆河猴,改為送黑猩猩上天,這隻小猩猩漢姆(Ham)將乘坐紅石式運載火箭進入地球亞軌道飛行。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在原定計劃中,火箭的飛行軌道海拔為186km,時速為7000km/h,但由於技術原因,運載火箭的航天器上升到了252km的高度,時速達到了9400km/h。

照這樣看來,漢姆可能也要成為美國太空計劃(技術不過硬)的犧牲品,但是,漢姆在飛行過程中表現非常好,經歷了16.6分鐘的失重飛行後,漢姆的救生船落在了離預定點96km外的大西洋上。

對漢姆進行回收後,航天中心給它的身體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發現除了有點疲憊和脫水之外,其他身體狀況一切良好。在經過徹底的醫學檢查後,漢姆被送到了華盛頓動物園展出,在這裡孤獨地度過了它人生大部分時光。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在它死後,其雕像被放置在了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國際太空名人堂前,以此紀念它為美國第一位宇航員艾倫·謝潑德開闢的航天之路。(在漢姆任務結束幾個月之後,美國就將宇航員艾倫·謝潑德送上了太空,但依舊晚了蘇聯一步)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前蘇聯的犬類宇航員

在美國剛開始進行阿爾伯特計劃的時候,蘇聯就已經注意到了。於是蘇聯的火箭先驅謝爾蓋·科羅廖夫召集了他的一個小團隊以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為基礎,開始了初步測試。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與美國執著於猴子不同,蘇聯分別選擇了老鼠、兔子、小狗、猴子等動物來作為乘客模擬,併為其設計單獨的客艙。最終測試階段結束後,他們選擇了小狗,因為他們發現狗在飛行過程中表現更為鎮定,不像猴子那麼焦躁。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而在大部分蘇聯的“犬類宇航員”中,有一位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倒不是說它作出了多大的貢獻,而是它悲慘的“宇航員”生涯。

蘇聯的“犬類宇航員”大多數都是從莫斯科流浪狗中招募的,一般選擇偏小的雌性,因為它們較為溫順,初步滿足了服從性。

一番挑選之後,這些狗狗首先需要在小型加壓膠囊中生活幾天,然後測試它們

對於氣壓變化和升空時巨大噪音的反應。

並且,測試人員還給這些候選宇航員配備了從骨盆處連接的排洩裝置,但有些狗狗無法忍受這種裝置而被淘汰。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最終,測試團隊選擇了各項測試都非常平靜的萊卡(liaka)作為人造衛星2的“首席宇航員”,還有一隻名為阿爾比娜的後備宇航員,隨後醫生對兩隻狗進行了改造手術,將醫療設備嵌入它們體內,以

監測心跳、呼吸頻率、血壓和身體運動。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看起來萬事俱備,只差上天了,可惜造化弄“狗”。

在1957年,蘇聯的人造衛星一號先於美國一步轟入地球軌道,當時總理赫魯曉夫為了鞏固領導地位,命令蘇聯的工程師們在三週之內造出第二代,而且這次還要帶上活的生物。

沒辦法,工程師們只能匆忙地在人造衛星一號基礎上設計了二代,其原型與功能大部分和一代類似,僅僅添加了一個

小型的加壓隔離艙室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的明信片,展示了萊卡乘坐的微型加壓艙室

萊卡在抵達地球亞軌道後不久,就因為艙室溫度過高而死亡,原因隔熱板的壽命只有6~7小時,最關鍵的是,當時的蘇聯壓根不知道怎麼讓太空艙返回地球。

所以從一開始,

萊卡就註定會永遠留在太空

天上的“萊卡宇航員”已死,但地面上的“它”卻還活著,當時蘇聯廣播電臺聲稱萊卡進入太空後一切正常,幾天後,才宣佈萊卡已經死亡。

在蘇聯1951年至1966年的犬類太空實驗中,共計有17只狗狗死亡,不過在每一次太空實驗中,人們都希望上面的動物能都活下來,除了萊卡之外。

法國的小貓宇航員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法國是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建立民用航天機構的國家,只不過前面兩位大佬競爭太過激烈,法國大多時候都沒有存在感。

在美蘇兩國的動物太空實驗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法國也開啟了本國的太空計劃,有意思的是,法國科學家沒有使用猴子或者狗狗,他們選擇了貓...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在巴黎維克多大道太空研究實驗室,貓被關在盒子裡,訓練它們在火箭飛行過程中長時間保持靜止

第一批入選的共有14只小貓,測試人員給每隻貓大腦都植入了電極,然後讓它們參與了大部分和宇航員類似的訓練活動,來觀察它們的神經數據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圖源:法國宇航局資料視頻

最後身材嬌小的Félicette拔得頭籌,在各項測試中都表現鎮定,獲得去往太空的船票。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圖源:法國宇航局資料視頻

1963年10月18日,Félicette搭乘Véronique火箭從阿爾及利亞發射,意外地但又在情理之中,火箭在距地球上方161公里處爆炸了。

不過法國人防護措施做的不錯,Félicette在近地軌道經歷了約5分鐘的失重後,開始往地面降落,僅僅十五分鐘後,帶著降落傘的返回艙成功降落,人們到達著陸點打開機艙發現,Félicette在裡面還活得好好的。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圖源:法國宇航局資料視頻

但它倖存後的待遇可沒有之前那隻黑猩猩(Ham)好,兩個月後,法國科學家想檢查它的身體來觀察太空飛行對其產生的影響,於是通過安樂死送走了這隻唯一進入過太空的小貓(迄今為止)。

在Félicette死後沒多長時間,人們就幾乎遺忘了這隻小貓,直到2017年一位英國人偶然知道了Félicette的故事,他認為這隻被人遺忘的太空貓應該得到適當的紀念。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因此他在著名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發起捐款,最後籌得5.7萬美元,並製作了一尊青銅雕像。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雕像於2019年12月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國際太空大學揭幕,Félicette的青銅像站在地球雕像上,她敏銳的小眼睛注視著天空,那裡是她曾到過的地方。

載人航天背後的英雄們

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這些動物的貢獻不亞於進入太空的人類,它們以推動科技進步的身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人類進入太空的許多嘗試鋪平了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