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影響你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吳帥澎


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銀行家思特里克蘭德,


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讀完這本書,我獲益頗深,我們這一生

不過寥寥幾十年,有的人選擇安分守己,在自己的崗位過完自己平凡的一生;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如焰火,縱然短暫,也要去追求那一躍即逝的芳華;還有的人,想要去追求這世界無盡的美好,想去看無數的風景,遇見無數的人。



我也曾在無數個夜裡輾轉難眠,到底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沒有人能真正告訴你,需要 你自己滿懷勇氣,像小說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用整個靈魂去探索。在 這個以物質為上帝的時代,用淺薄的幸福、成功來量死你的世界,你該 怎樣過完你的人生?人生如夢,你是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很多人 渴望名聲,追求利益,很多人希望名利雙收;大多數人按部就班,過著 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夢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尋找真正 有價值的生活。所以無論如何,這部警世的小說都值得一讀。正像小說 第五十章中所說:

“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踐 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 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日推君


那當然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書啦!作為較偏遠的山村小孩我是九歲才開始讀書的,而接觸的第一本真正意義的書本也是語文書。可以說她教會了識文斷字,並有此開始了我的求學之旅,所以說她對我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另外一本至今印象還有很深刻的,是我高中時第一次進書店看到的那本《海底世界兩萬裡》,由於過往鄉村教育的侷限性我們很少能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而這本課外書可以說是另外一把鑰匙,她開啟了我對課本以外知識的探索大門。我被書裡精彩紛呈而又無比新鮮的內容深深的吸引著,看了很多遍。接下來的很多個週末都去找這類書來看。

第三本書,不是一本具體的書,她統稱為生理衛生!是的,還是在那個百川書店,有一天終於溜達到了很少人的書區,全面瞭解了男女人體構造。。。。。。


山海之心路


《醫療基礎知識》醫療基礎知識這本書是我以前做服務員撿到的書,我很喜歡書,一看到書就會拿回去看,即使跟我的專業不相干,我決得什麼都白學不了,現在走過三十多個春秋了,有用的沒用的都用上了,知識真的能武裝自己!這本書在我危難的時候還救了我的生命,我當時是一臉懵逼夢然,到現在想起來都會愣神,生活真是很危險!


芊夢狐雪


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

書中寫了安利柯的四年級生活,父母寫給他的文章以及老師講給各位學生的每月故事。老師平時所展現出來的寬容與諒解,父親的言傳身教無不對安利柯的生活影響深遠。

看這書的時候還很小,小到不知道什麼是大革命,不知道什麼叫做愛國主義。那時候看《愛的教育》,只感覺這書讀來使人嚮往,也許這不像讀書,像是兩個小學生跨越時空的交流吧。摒棄一切的大道理,只是在談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自己的好惡,也犯過不少的錯誤。

讀書時明顯感覺得到的是,書中的內容逐漸深邃。一個學年的時間,安利柯的思想與文筆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那時候總想著我也要寫日記,留待日後,我也可以編做一本書。然而我啊,是懶惰而慣於忘卻的,慢慢的日記變做了週記,再然後只是偶爾提筆寫一下心裡的感觸。

高中的時候,我已有許多書了。外甥女過年來家裡,我於是想著送她一兩本,但我鮮有兒童讀物。翻找了一會,挑出來兩本,《安徒生通話》《愛的教育》。我想外甥女能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希望她能踏足大地,仰望星空。


業餘寫手小九九


你有沒有發現,越不想痛苦,越痛苦?

如何讓自己不再那麼痛苦?

如何讓自己活的更好、更開心?

如果你不知道方法,那麼你一定要看下埃克哈特·託利的這本書《當下的力量》。

這是在我20多年的生命裡,對我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一本書。

我看過不少好書,有讓我開心的,有讓我淚流不止的。有乾貨滿滿,讓我讚不絕口、拍案叫絕的。

但是,印象裡,從來沒有一本書,讓我感到過【平靜】,絕對的平和情緒。

這本書,做到了。

這本書讓我對很多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知道怎麼可以更好的應對各種痛苦的情緒。

痛苦是什麼東西?絕大多數完全都想不清楚,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個所以然。

但是,這本書的作者,竟然說清楚了“痛苦”:

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可不正是這樣嗎?

(突然想說,希望大家不要強迫自己“自律”)

為了方便大家看上去更加一目瞭然。在這裡,我將原書中的這段表達拆成3部分:

1.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通常,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對現狀某種形式的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無意識抗拒。

2.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呈現。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思維通常否認當下,並試圖逃離當下。

3.換句話說,你越是認同自己的思維,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這樣說:你越是接受當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從小我思維中解脫出來。

下面的這一部分,總結的也特別好。

直接拍照片給大家看

不看這部分,這些問題我是永遠也想不清楚的。

推薦大家都看一下這本書,真的能大大減少你生命中的痛苦。

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

最後,想再說一句。

忍受現實,並不等同於接受現實。

平時我們會說要“接受現實”,但很多人都把“忍受現實”當成了“接受現實”。

忍受,內心其實是拒絕的,抗拒的。會痛苦。

接受,內心是完全沒有抗拒的。也就沒有痛苦。

這也是我看了這本書後才想清楚的。


左眼追劇兮右眼讀書


非要挑一本的話,那就是《活著》。高中時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紀,看的心痛不已。書名叫“活著”,然而角色卻相繼死去。雖然死亡是每個人的結局,但親自送別一個又一個親人,實在過於殘忍。看了《活著》後,我開始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開始覺得功名利祿也許並沒有那般重要,開始珍惜手中能握住的一切。生活再難,心中再苦,也要活著,既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



扶搖城主


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書,何謂生命之書?就是對自己產生深刻影響的書籍,這種影響是深入到骨髓裡面的,打通人靈魂的一本書籍,而對於我自己來講,開啟我第二次生命的書籍就是被推崇為群經之首的易經。當然也會有一些朋友質疑,會把易經當成迷信書籍,那就是算卦的書,不管別人怎麼說,我不會去反駁,這也是為什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就是說你認為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怎麼樣的,這不影響,易經是我的生命之書,它提供給我一種另外的一種思維模式,讓我明白了我是誰的問題,我應該去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的定位,易經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時和位,時可以理解為天時,時間的範疇,位就是位置,是一個空間的範疇,位和時就是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上升到一定維度就是宇宙,就是說易經讓我明白了我在宇宙中是以怎樣的形態生存,讓我明白人該有自知之明,要懂得進退之道,拿易經乾卦來說,初爻為潛龍勿用,此時如果懂得這道理就是有多大本事能力也得藏著,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之道,上爻亢龍有悔就是過頭的意思,物極必反,強調做事情不要太過了,凡事先想好退路,一定要做事情迴歸到天道的層面之上,才能活的明白,活的更透徹


弘洹子118


《斯大林的失誤》

內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爭之初,強大的蘇軍損失卻十分慘重,對此世人疑惑不解。作者利用近年解密的蘇聯檔案資料、政治局文件和蘇聯高級將領的回憶錄,以暢銷作家的文筆,通過對蘇聯高層決策的內幕、紅軍指揮系統的僵化及戰爭場面等客觀的敘述,再現了蘇德戰爭前十天的悲劇。

書中配有數十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真相。



qq1136167361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這本書是我閱讀的第一本哲學英文原著,也是我和哲學的第一次觸電。

它告訴我:

1,即便是非英語專業,英語六級水平也完全有可能讀完一本厚厚的英文原著。

2,要找文筆好的作者的作品來讀。

3,哲學離我們並不遠,刻意訓練哲學思維武裝大腦,百利而無一害。

4,再者,哲學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退無可退之境之時的安身立命之所。

5,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其他學科能解決的就交給其他學科,其他學科不能解決的歸為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