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早晨上學起不來,都是被家長催著起床吃飯。還有的孩子一看電視的時候就收不住,也不會自己管理時間去寫作業,總是把事情往後拖。

其實這都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並且還不會管理時間,其實孩子從小是沒有時間意識的,這都是需要家長培養。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最近小夢經常跟我抱怨,孩子做事太拖拉了,吃個飯都要用半天的時間,催他也改不了,這可怎麼辦呢?有一次更是把小夢氣的半死,那天孩子本來已經洗完漱準備睡覺了,孩子卻突然跟小夢說還有作業沒有寫完。

小夢一下就火大了問:“那你之前去做什麼了?之前有大把的時間為什麼不去寫作業,等到睡覺的時候才想起來作業沒有寫完?”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樣拖拉的現象,各位家長也不用過於著急。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具體有哪些表現

1.作業拖到最後再寫

想必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吧,孩子放學回到家首先不是寫作業,而是打開電視玩一會兒根本就不著急,等到快睡覺的時候,卻發現孩子正在補作業。

這就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的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孩子沒有辦法管理好時間,他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玩兒,並且收不住自己,等到了最後關頭才不得不去補作業。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2.無法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現在很多孩子都迷上了電子遊戲,當他們玩遊戲的時候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這也是時間管理能力差的一個表現,很多孩子玩起了遊戲就不管不顧的,根本不會去想自己玩遊戲要用多長時間。

然後剩下的時間用來學習或者是做些別的事情,而是玩起了遊戲就什麼事情都不顧,把其他事情都拖到最後再去做。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3.早上起床慢,吃飯時間長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摸不清時間,比如說早上9點上課,孩子根本就沒有緊張的意思,孩子8:30的時候才會慢慢起床,吃飯的時候也很慢,根本不會考慮上學遲到會怎麼樣。

這都是還比較小的孩子,他們不懂得時間觀念的概念,所以家長需要從小引導他們。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 給孩子制定時間表,用具體事件表示時間

科學研究表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給孩子制定時間表的方法,來讓孩子明白時間的概念,這樣對以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大有益處。

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就給寶寶制定一個鐘錶,告訴他吃飯的時間鐘錶的指向,玩的時間鐘錶的指向,睡覺的時間鐘錶的指向,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最初的時間認識。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 給孩子設定時間期限

每個孩子在玩的時候、學習的時候,都有一個時間期限,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他們一起認識玩兒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沒有止境的,學習累了也可以休息。

比如說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每天吃完飯可以玩半個小時,然後休息一會兒,再學習半個小時。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 讓孩子承擔拖延的後果

在給孩子限定了時間期限後,如果孩子玩遊戲超過了這個期限,家長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超時懲罰,當孩子按照規定時間學習了。

家長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鼓勵,這樣能夠激勵孩子自覺遵守時間和管理時間。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時間觀念是很正常的,當孩子拖延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催促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慢慢明白時間這個概念,並且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能夠自覺的管理時間。最後,青青為家長們和粉絲推薦2本有關自律、培養寶寶品質的書——<strong>《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與<strong>《陪你長大》早教圖畫書。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strong>《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一共有10冊,分為10個不同的主題培養孩子的品質,包含《木偶奇遇記》、《灰姑娘》、《堅毅的小錫兵》、《七隻烏鴉》等10個童話故事。<strong>《陪你長大》則分為5個方向培養孩子的語言、自理能力、社交、科學和藝術等能力。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