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2019年冬,攝於白沙溪茶廠七星灶車間)


茶這個行業,歷時久了,能感受到一種冷暖之美。

導讀: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數據,截止到目前,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十來天下降。這一下降趨勢預示著,湖北以外的區域,疫情出現了明顯積極向好的變化。即便如此,大家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出於審慎考慮,很多企業還是暫時延緩了復工計劃。


這場疫情對黨和國家而言是一次大考,對於每一個企業而言,也是一場大考。面對疫情,最早反彈的就是以餐飲為代表的服務行業,之後是製造業,最後是涉及到馬上春耕的農業。恰好,茶的產業鏈橫跨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三產的影響,像三支利箭,先後齊刷刷的射向了這個原本就略顯脆弱的古老行業。


茶農擔心,今年的鮮葉有沒有人收;工人擔心,今年春茶季前能不能復工;經銷商擔心,今年的市場在哪裡。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每一家茶企都面對著自身內部的諸多困難與窘境。就安化茶區而言,這些問題一點都不容樂觀。不過在窘境之下,我們還是可以見到很多積極的因素正在發生。這個因茶而興盛起來的小縣城,還是有很強的自愈能力。面對磨難,他們始終能夠用自己的體溫點亮一盞黑夜裡的明燈,即便那只是一盞小小的燭光,在照亮你我,溫暖你我的同時,還常常帶著心繫天下的家國情懷。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歷經磨難,同行見不到的核心資產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中國民族品牌,但凡能夠追溯到70年以上的,往往都是歷經苦難。白沙溪品牌創辦於1939年,那時候戰火燃燒了大半個中國。彼時,美國還沒有參戰,東方戰場上中國人獨自拖著日本侵略者的步伐。國民政府領導下的抗戰事業,陷入了空間的窘境。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各種版本的《安化黑茶》


這時候,安化籍的知識分子彭先澤回到自己的故土,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實業救國的抗戰陣線上。如今我們看他撰寫的《安化黑茶》一書,更像是一個詳細的產業調研和商業計劃書。他調查了黑茶的生產狀況,產區概況,運輸路線以及黑茶西北傳統銷區對於茶葉的依賴性。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1939年,彭先澤調研的多條運茶線路


最後他用行動證明,他不是紙上談兵。在安化資江邊上的老茶行裡,他研發出了第一片安化黑磚茶。正是這片茶,繞過日佔區的傳統運茶路線,源源不斷的輸入大西北。在民族危亡之際,保障了民族特需產品的供給,同時創造了鉅額的財稅,支援抗戰。


那是一次身體力行的逆行,這種逆行的勇氣和底氣,似乎寫進了這個品牌的秉性。到白沙溪茶廠,我特別喜歡參觀他們廠裡的博物館。博物館的捲簾門徐徐拉開,進入博物館的第一塊地磚上刻著一個碩大的1939年,那是一個符號,融進了中華民族的血液裡。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安化黑茶的近現代化,從1939年開始


博物館是對過去自己經歷的一種回顧。1939年,在戰火紛飛裡誕生,在硝煙瀰漫的國土上流動,那一代領導人,面對的是生與死的考驗;五六十年代,在國家統購統銷的政策下運行,在飢餓中誓死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那一代領導人,面對的是信仰與忠誠的考驗;八九十年代,在國家市場化的新政策下傳承,在舉步維艱和前途渺茫裡傳承黑茶技藝的星火,那一代領導人,面對的是產業良知與事業操守的考驗;21世紀第一個20年過去了,黑茶事業蒸蒸日上,這家品牌輸出的技術和人才站在了產業的各個角落。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攝於白沙溪茶廠博物館)


在安化,有很多企業能夠生產安化黑茶“三磚”“三尖”“一花捲”,但只有這個品牌有底氣,他們創制了第一片黑磚茶,在安化創制了第一片茯磚茶,後來又研發了花磚茶。曾經,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安化黑茶的產業史,幾乎約等於這個品牌的廠史。社會主義的各種嘗試,在這個廠的經歷中,都不難發現那種高度吻合的默契。與國家興衰的脈搏保持一致,那一片葉子的家國情懷,都通過他們的經歷做了最好的詮釋。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家國情懷,與生俱來的擔當與使命感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這場疫情的影響面覆蓋了全國,社會的運轉是一個龐大的鏈條,當我們封城之後就會發現,齊刷刷斬斷的鏈條上會出現若干的後續問題。我們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醫療用品的保障是最突出,最直接的問題。之後是蔬菜糧食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也還有很多隱性問題。例如:封城之後,養殖場的飼料進不去,上百頭生豬餓肚子的問題。


封城是快速切斷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後續問題只能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每個產業都會發生若干後續問題。於黑茶產業而言,對於民族特需產品的保障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後續問題。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新疆于田,崑崙山下維吾爾族百歲老人一口茯茶一口饢(2019年10月滿100歲)


我去過西北邊疆,深知在那片土地上,老百姓對於茶葉的依賴性。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 ···有很多老百姓的日常都泡在茶裡。這些地方不產茶,依然還有賴內地民族特需產品生產廠家供給。此次疫情爆發的中心地帶在湖北。那裡,也是傳統邊銷茶產區。湖北青磚的傳統銷區主要在內蒙古,草原上牧民的一日三餐依然離不開奶茶。如今,我們還無法估計疫情對於邊銷茶的供應會不會造成影響。


這幾年,安化黑茶企業在提質增效,走向全國市場之後,民族特需產品的市場利潤非常薄弱。但那是很多老牌茶廠企業家耕耘了一輩子的情愫,一種斬不斷的初心。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白沙溪博物館裡陳列的維語題詞,表達著維族同胞的感激


我與白沙溪茶廠的幾個老領導接觸得比較少,但是每次在簡短的談話間,你能感受到那種來自土壤大地的厚實感。年輕一代的管理層說這些老前輩有情懷,這種情懷,是年代賦予的,是白沙溪博物館代代傳承下來的使命。那些用維語寫的感謝信,用蒙古語寫的感謝信,傳頌著崑崙山下,莫尼山下的心聲。從安化出發,一片葉子的遠行,讓資江邊上的企業家內心裡明白,茲事體大!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陶澍村裡陶澍墓,兩江總督,對安化黑茶有獨到的見解
詳情可見《安化黑茶:一部在水與火之間沸騰的中國故事》緒論第二篇《200多年前帝國精英的那一場茶會》


在白沙溪茶廠對面,一個以人命名的村落裡,長眠著一個優秀的安化人。是他開創了經世致用的湖湘學派,湖南的天才從他身後湧來。他的墳墓被白沙溪的茶園包圍著,面向著這片紅牆黑瓦的老廠房。嫋嫋茶煙裡,他的後人在向他彙報,“所以西北部,嗜之逾珍鼎,性命系此物,有欲不敢逞。”


200年,光陰荏苒,我們不再用茶去羈縻邊疆,56個民族同胞的情感,像一杯黑茶一樣濃醇。而這一切,都鐫刻在了做茶人的骨子裡。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陶澍墓旁的鈞澤園,白沙溪自己的茶園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同舟共濟,有溫度的社群傳統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我去過很多次白沙溪,每次去感受會不一樣,但有一點讓你印象深刻。


坐落在小淹的這家企業,曾經因茶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區。白沙溪的老職工對這個社區依然還記憶猶新,但凡廠裡要搞大型的慶典,你能看到幾代白沙溪人坐在下面。這家企業,是很多個家庭賴以生存的依託。


白沙溪茶廠有生產員工,有自己的營銷隊伍以及延伸出去的周邊服務團隊。高大的行政辦公樓裡,坐滿了為這片葉子服務的人。疫情爆發以來,叫苦不迭的一些餐飲行業都在向社會彙報,他們依靠現有的庫存現金,通過貸款最多還能活三個月。在安化,我比較關注像白沙溪這樣的老茶廠。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報道的時候,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白沙溪。我知道這家茶廠的規模,賴以為生者眾,在短期內無法開工的背景下,它能撐多久呢?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老廠區,蘇式建築,文物廠房,如今修繕一新,仍在使用


我預感到廠裡的高層領導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這倒並不是說他們心裡沒數,而是在他們的骨子裡,永遠不會做失敗的預案。


這一代白沙溪的高層領導,都經歷過改制前後的生死抉擇,經歷過那種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裡的日子。有了出發那一刻的苦難座標,後面再艱難的年份與那些年一比較,都算是很好的年份了,哪怕是此時此刻。


早上起來,就收到他們官微推出的一個文件,他們啟動了一個“同舟計劃”,首批用300萬現金,支持品牌的終端網點。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白沙溪茶廠關於扶持線下實體店的“同舟計劃”


白沙溪是一個股份公司,這個決定通過了董事會和核心管理層的一致同意。圍繞疫情的下半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裁員,開始儘可能的壓縮成本,也有很多企業進入了破產程序。在這個時候,同舟共濟,是一種很感人的態度!


眼下,大家都在觀察圍繞疫情造成的消費結構變化,很多公司也在積極調整戰略。大家再一次把互聯網捧上神壇。很多企業在03年非典期間馬雲帶隊在隔離期間創辦了淘寶的故事感召下,也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在開始準備啟動線上。面對未來的趨勢預測,站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很難說清楚誰的判斷是對的,誰的判斷是錯的。在面對共同的災難時,企業選擇活下去無可厚非,不過我們看到,白沙溪選擇的是和大家一起活下去。


同舟共濟,說起來容易,但只有面對危機時,才能真正經受考驗。


茶觀點:為什麼說這家茶廠的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茶廠內,紀念彭先澤的塑像


1939年,彭先澤逆行的背影選擇了同這個民族一起活下去。半個多世紀的光陰,面對了無數次考驗,大家依然堅定的簇擁在一起,選擇了一起活下去。


在中國大陸,延續不斷的百年企業,其實屈指可數。但你會發現,這些公司即便是幾度從生與死之間來回遊走,他們始終不忘的是自己出發那一刻的初心。80年,生生死死,就是這樣過來的,他們沒有拋棄誰,沒有放棄誰。這麼多年,離開白沙溪的員工數量也非常龐大,不管他們走到哪裡,也許會批評白沙溪茶廠的某人某事,但卻捨不得說白沙溪一句壞話。(作者:洪漠如,資料來源:光陰夜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