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水稻我國農業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廣泛,我國大多數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稻米的需求量巨大。安徽是我國水稻主產區之一,是糧食生產大省。由於國家對農業的相關利好和政策,全省水稻種植面積一直比較穩定並有小幅增加,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但在水稻的種植方面,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水稻直播面積不斷增加,種植機械化程度偏低;單產不穩,稻米品質檔次不高,農戶效益不高。因此,研究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對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水稻實用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闡述,以期提高水稻種植技術水平,從而提升水稻的產量,促進農民增收。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1、實用高產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水稻生長受地區自然降水、水利灌溉、土壤條件等影響較大,因此,水稻品種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溫度及土壤特性進行選擇,在安徽一般選擇以早熟或中熟品種為主。同時,水稻品種的選擇要注重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

1.2 種子處理

水稻品種選定後,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處理可用2種方式進行。一是物理處理。為提高種子的出芽率,首先應選取好的天氣,對稻種進行晾曬和篩選,去除稻種中的雜物,保證稻種純度,儘量選取顆粒飽滿、無損壞的種子,以確保種子的出芽率。二是藥物處理。前期對稻種進行藥物處理是為了降低水稻生長後期病蟲害的發生率。選取與稻種相應的藥物加水進行噴灑或浸泡,或者將藥物與種子一起攪拌均勻,殺蟲藥物附著於種子表皮,可有效降低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的發生。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2 播種

2.1 播種時間

根據當地氣溫條件,選擇氣溫5~10℃並穩定時進行播種育苗。氣溫較低時,可用地膜覆蓋或溫室進行育苗。根據常年氣溫條件,安徽單季稻一般在5月份播種,早、晚稻分別在3月和7月,秧齡30d左右。

2.2 播種量及播種方法

播種量,雜交水稻二次移栽的,一般播量7.5kg/hm2;一次移栽的,播量15~22.5kg/hm2;水直播的,播量37.5/hm2左右。播種量多少直接影響到秧苗素質,只有稀播才能壯苗。總之,播種量要嚴格控制,不能過大,稀播對壯苗和防止立枯病都有利。播種方法,目前播種方法有2種,直播和移栽。直播由於不易控制,容易發生草害、倒伏等,制約產量的提高。移栽相對穩定,有利於提高產量。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3、秧苗期管理

3.1 水分管理

旱育秧採用噴霧噴灑,一般在黃昏進行,中午溫度較高,不適宜進行水分補償;水分補償要適度,不能過多或過少,以土壤澆透為宜。水育秧管理,主要注意不能長時間保持苗床水位過高。在安徽地區不論是旱育秧還是水育秧大都要覆蓋地膜,要注意觀察溫度和溼度,溫度過高會導致燒苗,溫度過低影響種子發芽出苗。薄膜水育秧,從播種到“一葉一心”期,應採取密閉保溫方式;但在晴天時應注意溫度過高燒芽,一般在溫度>40℃時應立即揭膜降溫。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3.2 施肥

一般旱育秧在苗床整理時基本都施加了基肥,完全能夠滿足育苗期秧苗的營養需求;而水育秧則需要追肥。總體說來,育苗期的施肥管理要視秧苗生長的具體情況而定,一旦幼苗出現落黃或生長緩慢的情況,應及時追肥。追肥一般以尿素為主,施肥量不宜過大,施肥後應立即澆水,稀釋肥效,防止燒苗。

3.3 病蟲害防治

由於前期對稻種進行了處理,苗期較少發生病蟲害。在日常幼苗管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早發現早防治,選取相應的藥物進行噴灑。應特別注意,噴灑藥物後不能立刻覆蓋地膜,否則會導致藥物燒苗。噴灑藥物一般選擇黃昏進行,避免高溫燒苗;藥物噴灑後揭開地膜,第2天再根據溫度決定是否覆膜。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4、田間管理

4.1 科學施肥

水稻的生長週期相對較短,特別是雙季稻。水稻生長期間要保持足夠的營養以支撐水稻的發育,科學施肥至關重要。水稻生長髮育的不同時期對營養成分的需求不盡相同,具體每個生育階段的施肥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目前,在水稻生長的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專用肥,可根據水稻生長髮育階段的進行具體選擇。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4.2 合理灌溉

水稻的生長髮育離不開充足的水分。水稻幼苗移栽後,植株開始快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加大,一旦出現嚴重缺水,會導致植株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尤其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這是水稻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水分缺失會導致嚴重減產甚至絕收。應當注意及時灌溉,保證水稻生長髮育對水分的需求。

4.3 日常管理

水稻移栽後,應加強對稻田的日常管理。一方面,檢查移栽後是否缺苗,發現缺苗應及時補苗。另一方面,注意及時除草,草害發生嚴重,會影響水稻產量。除草方式有2種,一是人工除草,在除草過程中要注意對水稻植株的影響;二是藥物除草,除草時要注意用藥量以減少藥物殘留。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5、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

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佈廣、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降低稻米品質。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適時輔以藥劑防治。白葉枯病,選用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並結合藥物防治。稻矮縮病,防治傳毒介體昆蟲是關鍵。稻惡苗病,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進行防治。稻紋枯病,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5.2 蟲害

水稻主要的蟲害有螟蟲、稻飛蝨、稻苞蟲和稻縱卷葉螟等,防治原則上以防為主,以治為輔。以物理防治為主,如田間安裝滅蟲燈等,一方面節省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有效控制藥物殘留,從而提高稻米品質。

5.5 及時收割

水稻成熟後及時收割,有利於提高產量。一般水稻田中有9成以上的植株出現莖葉變黃、籽粒變硬的情況,並且表現出品種籽粒本身所具有的色澤後,就可以進行收割。早稻一般在7月下旬、中稻在9月中下旬到10月初、晚稻在10月底到11月初進行收割。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6、結語

在水稻的實際生產過程中,要掌握其生長規律,並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及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採取科學的育苗方法,加強田間管理,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同時,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水稻高產種植時,要注意用物理方法來進行病蟲害防治,降低農藥的使用量,確保水稻質量安全,在高產的基礎上提高稻米品質。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朋友多學習學習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