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還記得《詩詞大會》裡的武亦姝嗎?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要以“月”字吟詩,她立即脫口而出《詩經•七月》裡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一戰成名,讓評委老師也自嘆不如。

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為何她小小年紀就有了如此高的文化境界,當然少不了平時的積累,尤其是有目的的積累。怎樣才能進行有目的的積累呢?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些家長平時會要求孩子背誦很多詩,閱讀很多古典書籍,把其中任何一首詩或者故事拉出來,孩子都知道。可是一旦需要孩子運動的時候,他們卻什麼都想不起來了,這種積累就是無目的的積累。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把零散的詩和故事串聯起來,變成一套系統的知識,孩子就能很容易記憶和運用了。

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比如說,我們整理所有關於中秋節的詩讓孩子背誦。

當到了中秋節,他自然會想起: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李白的“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辛棄疾的“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同理,還有重陽節,端午節,新年等等,當然我們還可以把相關節日的習俗、典故一起整理給孩子,這樣孩子學習的將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系統的知識,不僅方便記憶,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活學活用。

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如何去整理這些知識點呢?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學識和精力的話,可以自己去整理。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購買相關的書本。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古詩裡的中國節日》,這是一本針對孩子記憶特點所創作的兒童傳統文化繪本,書中涵蓋了一年中對中國人有獨特意義的十二個傳統節日以及每個節日下精選的古詩詞、傳說故事、節日由來以及節日習俗,是一部關於傳統節日全面系統的百科全書,書中還有大量插畫,方便孩子閱讀和理解。有了這本書,孩子的文化素養輕輕鬆鬆就能提升一個等級!

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記住: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學習事半功倍。

《古詩詞裡的中國節日·雅趣童年大禮盒》適合3-10歲,京東自營,滿100減50。

《中國最美古詩詞》適合珍藏,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特選中國古典畫裱裝禮盒,極具收藏欣賞價值。


讀詩不會用?這樣學古詩讓孩子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