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難以想象寫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樸實詩句的白居易竟然是個國際紅人!

科技網絡的發達使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但即便是在當今,出現一位蜚聲國際的名人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在1300多年前,白居易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成為了廣受日本人追捧的文化“巨星”,並持續影響了日本文學創作長達4個世紀……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從隋朝開始日本就不斷地派遣使團出訪中國,及至到了大唐,使團的數量變得龐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遣唐使。

隨著兩國交往的日漸頻繁,雙方之間的交流也越發深入,中國的律令制度、風俗習慣、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逐漸流入日本,引發轟動。

白居易的詩歌就這樣隨著遣唐使漂洋過海流傳到了日本。

白居易在日本有多火呢?四個字可以形容:風靡全國。上至天皇文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愛他。

在日本的文化中“神社”是非常莊重嚴肅的地方,日本人竟然狂熱到建設“白樂天神社”來膜拜他。除此之外,白居易在日本還有許多傳說,皆有被神化的意味。在《十記抄》中就記載道:“樂天是文殊化身”。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仁明天皇承和五年(公元838年),有一位日本官員在檢查從唐朝駛來的船隻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元白詩筆》,就將書籍進獻給朝廷。這位小官員因為獻書有功而被直接擢升為從五位的官員。由此可見當時日本對於白詩的珍視。

日本的嵯峨天皇更是白居易的“鐵粉”,曾把《白氏文集》藏在枕頭底下,還專門設立《白氏文集》侍讀官。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公元10到11世紀時,日本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女性作家群體。其中創作出日本現象級文學著作《源氏物語》的紫式部就是白居易的忠實擁泵者。

《源氏物語》的創作受到了白居易的諸多影響。根據日本人丸山清子統計,全書共有106處引用了《白氏文集》。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也表示:“倘使沒有前一個時代早就引進唐代文化,並一直延續下來,就不會產生《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歷史畫卷”,也被稱為“女性的悲歌”。在這本書中一共出現了400多個人物形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女性形象。

在這本書中紫姬的人物形象高度類似楊貴妃。她們都是“天生麗質難自棄”的理想美人,但最終都死於男權的重壓。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除了對文學著作的滲透,白居易的詩還對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日本平安時期的學者菅原道真十分擅長仿寫白居易的詩歌。白居易寫《春深·二十首》,菅原道真就寫《寒早·十首》。白居易寫“何處春深好,春深富貴家”,菅原道真就寫“何人寒氣早,寒早走還人”,也是真愛了。

日本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和歌:[こづたふに 緑の糸の 弱ければ 驚とむる よからぞになし ]什麼意思呢?樹枝添枝條,吐出新絲綠。鶯飛來此歇,弱嫩不勝力。

其實這首和歌就是化用了白居易《楊柳枝詞》中的“綠絛條下不勝鶯”一句。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日本有過這樣一項調查: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是哪位?日本人最喜歡的中國詩句是哪一句?

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最喜歡的詩句是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出意料的是日本人最喜歡的詩人仍然是白居易。

那麼問題來了:馳名日本的中國文人不是隻有白居易一個,至少杜甫也在日本很有名氣。那為何只有白居易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如此深刻的影響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第一點:日本文化雖然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兩國之間依然存在文化隔膜。

大家都知道日文主要由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構成,漢字自是不必說了,很大一部分同中國的繁體字寫法相同,就連假名也是根據中國漢字拆解而來,其中平假名來源於漢字草書,片假名來源於漢字楷書。

雖然中日兩國的文字多有相似之處,但兩國的文化積澱、語言到底相差甚遠,因此日本人對很多艱深險怪的古詩存在理解障礙。而白居易的詩歌則以淺顯為主,所以更容易賞析。

清人趙翼曾說過:

“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為最。韓、孟尚奇警,務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

這是趙翼對於韓孟詩派與元白詩派的對比分析。

其中元白詩派最大的優點就是平易、通俗,寫出來的都是大家想說的心裡話。《冷齋夜話》中說白居易每次作詩之後都要請老嫗來聽,並且根據老嫗的理解程度進行修改。由此也可見白詩之直白通俗。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第二點:現存白詩兩千八百多首,其實並不是每一首詩都被日本人接納。

白居易將自己的的詩歌分為諷諭、雜律、閒適、傷感四類。日本人對他的諷諭詩,雜律詩無感,反而十分認可他的閒適詩與傷感詩。

白詩中的閒適詩與傷感詩常常透露出追求人與自然融合,心物一體的精神。這其實是契合日本人的精神追求的。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島國、多發地震,使得日本人的骨子裡普遍帶有一種危機感、無常感,以及悲情意識。

很多日本人都不以正在怒放的花朵為美,他們反而更加欣賞將開未開的花骨朵或者是正在飄零的花朵。這就是根植於日本人骨子裡的傷感,體現在藝術創作上就是竭力地追求幽玄、超脫的美感。

白居易詩歌中的傷感與閒適恰恰暗合了日本人的藝術追求。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第三點:時代背景的相似性。

前面已經說過創作於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是一部反應日本政權變動,社會性質改變的現實畫卷。藝術源於現實,尤其是平安時代末期,武士與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更是激烈。

在同一時期,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也正處在藩鎮割據的亂象中。

白居易經歷了早年的官場博弈,政治熱情開始慢慢減退,一直存在於他身上的佛,道思想佔據了上風。因此白詩中逐漸滲透了“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的佛教思想。

平安時代下的日本人民渴望安寧與和平,唐朝統治下的人民也渴望安寧與和平。因此白詩中老莊的逍遙觀念與佛教的來世解脫觀念引起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深切共鳴。

白居易詩歌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不久前日本捐獻給中國的愛心物資上面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字樣。我想將這八個字用在中日文化的交流中也很合適:不論中日兩國在世界舞臺上如何博弈爭鬥,也始終改變不了兩國文化“一衣帶水”的現實,恰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文章最後我想將郭德綱先生說過的八個字送給白居易:

“大雅是俗,小俗是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