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低迷 期盼政策精準“供給”

本報記者於大勇攝影報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呈現大幅下降態勢,降幅均超兩位數。特別是乘用車市場,零售統計出現15年來最低增速。專家表示,儘管汽車1月份產銷量大幅下滑主要受春節假期有效工作日大幅減少的影響,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很少,但2月份乃至整個第一季度,銷量預計將受新冠肺炎疫情較大影響,促進汽車消費勢在必行。

產銷同比大幅下降

2020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為近年罕見。

“2020年春節假期在1月份,有效工作日僅為17天,比2019年減少5天,而且一些單位還在春節前提前放假,因此造成了1月份的有效工作日又有所減少,這是汽車產銷降幅超兩位數的主要因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說,新冠肺炎疫情對1月份國內車市的影響有限,“它主要影響的是2月及接下來幾個月的國內車市。”

數據顯示,2020年1月,國內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降幅大於汽車總體。

“2020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輛,同比下降21.5%,這是自2005年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零售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環比下降20.8%,這也是歷年最低。”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1月份的汽車零售受春節因素影響最大。“春節前有效銷售時間僅有20天,理論上帶來的零售同比損失接近30%左右。同時,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期間的零售活動基本停止,這也是造成1月份汽車零售增速低於預期的原因之一。”

與陳士華的觀點相同,對於2月份國內車市的展望,崔東樹坦言“肯定會低於預期”。

“2月份面臨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為顯著,原有的春節消費節奏被全面改變,汽車產業鏈處於全面的停頓狀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處於攻堅階段,為配合防控要求,切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原定的開工時間延期1周甚至更長,很多崗位開啟了居家辦公模式,但短期內生產經營難以有效恢復。”崔東樹表示,從消費端看,經銷商在2020年春節假期基本全面閉店休假,隨後的恢復營業也面臨著有營業沒有客戶的窘境。雖然經銷商積極開展“雲看車”、在線下單等網上營銷舉措,結合送車上門交付服務,體現了積極心態,但收效甚微。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一季度車市帶來了較大的短期衝擊,而且部分消費需求難以在2020年內得到彌補,因此對2020年全年車市會帶來一定的下行影響。”崔東樹坦言,從2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消費情況來看,由於居民外出減少,購物活動基本暫停,汽車消費將會處於冰點。“獨立廠家的汽車銷售在2月上旬同比下滑在95%左右,這對全月的影響極其巨大。因此,松限購、穩購車、促銷費勢在必行。”

刺激汽車消費

雖然當前汽車消費因新冠肺炎疫情呈現更加低迷態勢,但也有好消息傳來:我國將採取措施穩定市場、穩定居民消費、穩定汽車消費,鼓勵適當增加限購地區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面對疫情,此次政策思路促消費目標明確,因此我們相信2020年國內汽車消費能夠得到恢復。”崔東樹表示,2020年2月初,乘聯會曾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汽車消費總量會造成大約100萬輛的損失,可能會導致2020年國內乘用車銷量由1%的正增長轉為負增長5%。目前來看,如果政策實施力度強,有針對傳統燃油汽車的全面支持政策,可能會讓2020年乘用車的整體銷量實現正增長。

據瞭解,2018年國內汽車銷量出現負增長以來,為刺激汽車消費從而提振國內整體消費,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特別是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發文發聲,力挺汽車消費。

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聯合發佈《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以促進汽車消費。

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且明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推進農村車輛消費升級、培育汽車特色消費市場、加快二手車流通等幾方面實施措施。

2019年11月,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針對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提出了三大措施,其中包括要穩住汽車等消費大頭,破除汽車消費限制,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推動汽車限購政策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

“這些政策有很多推進措施,但由於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不如直接投資更突出,因此汽車消費始終效果不佳。”崔東樹舉例說,“《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要著力破除限制汽車消費的市場壁壘,但僅有廣州、深圳兩地響應政策,在汽車指標上進行了鬆綁,貴州也取消限購政策,而其他限購城市並無反應。”

崔東樹表示,在穩定汽車消費方面有很多成熟的辦法。例如,在2009年和2015年,政府相關部門兩次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採取了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實施效果極其良好。因此,政策“供給”十分充足。

“我認為,最主要的辦法還是在稅費方面給予消費者實實在在的支持。例如,減免購置稅、購車抵個人所得稅等。就目前國內消費能力與水平來看,購車的經濟壓力並不算大,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合適的政策支持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會激發國內消費潛力,對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崔東樹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