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復綠工程復工需技術指導怎麼辦?浙大專家遠程“會診”

礦山復綠工程復工需技術指導怎麼辦?浙大專家遠程“會診”

廈門海滄竹蘭山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現場用無人機拍攝傳回的照片。

“春節前完成了噴播綠化的礦山,近一個月來邊坡綠化無人澆水養護。工人復工後哪些事情急需做呢?”

“如果邊坡上有沒有地裂縫、崩坍、滑落等現象,要做好邊坡加固工作;邊坡特別是陡坡上噴附的基質層如果因雨水等沖刷造成流失、剝落、厚度變薄等情況,就要進行機械補噴或人工修補……”

近日,身在杭州家中的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徐禮根藉助微信和電話,為800多公里之外的廈門海滄竹蘭山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做了一場遠程“會診”。

原來,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從去年開始承擔了浙江台州、舟山和福建廈門等30多個採石場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技術諮詢任務。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技術諮詢專家一時無法到礦山工地現場作巡訪。

情急之下,作為浙大諮詢負責人——農業推廣研究員的徐禮根就通過遠程指導的方式,根據現場人員用手機、相機、無人機等拍攝到的礦山現場照片和錄像,通過專家團隊“會診”,對症下藥,並及時通過網絡將會診意見傳輸給對方。

“這些項目治理難度大、治理工程短、治理要求高,且因工程首次應用浙大礦山生態修復團隊研發的高陡硬巖邊坡噴播綠化新技術而施工人員掌握技術還不夠熟練,需要專家及時作好指導。”徐禮根說。

據悉,礦山復綠特別是邊坡綠化難度比平地綠化要難得多,真正做好並不容易。而且,野外噴播不久、正在萌發和長成幼苗的山體岩石邊坡植物會因乾旱而出現枯死、寒冷凍傷和病蟲危害等情況。

以往,徐禮根一般每半個月至一個月,到這30多個礦山治理現場與設計、監理、施工等人員一起踏勘削坡、修坡、建築和綠化現場,查看工程進展和質量狀況,提供技術培訓和諮詢指導。“這次因為疫情這一客觀原因,無法現場指導,藉助網絡化手段,相信也能有效解決這些工程問題。”徐禮根說。

浙江是全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的先行者,最早在全國啟動了“百礦示範、千礦整治”工程,近年來隨著“浙江大花園”“美麗鄉村”和“綠色礦山”建設的推進,昔日的廢棄礦山傷疤正在一個個消失,採礦山也全部實施了“邊開採、邊復綠”,最終實施“閉坑礦區生態化”的模式。

在此次“會診”中,除了邊坡加固,坡面植被、坡面澆水養護系統、坡面遮陽網等,均是徐禮根關注的問題。

徐禮根告訴記者,這種遠程指導方式在去年超強颱風暴雨“利奇馬”登陸襲擊浙江時,他和團隊在指導浙江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公路邊坡綠化工程和輸油輸氣管道山區段水土保持工程上,也曾應急使用過,取得良好效果,希望此次“會診”同樣能較好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