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念好“五字诀”疫情阻击初战告捷

自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南江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快、准、优、全、严”五字标准,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全县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为无现症病例区,疫情防控局势良好、总体可控。

一、以最“快”的响应速度,筑牢“防疫线”。面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南江县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周密部署、迅速出击。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县长任指挥长的应急指挥部,统筹研究部署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下设7个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特别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点对点”落实责任,“无死角”防控疫情;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5次、指挥部办公会12次周密安排全县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乡、专项督导组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四包”责任制,33名县级领导每天下沉一线对挂联乡镇和牵头的7个专项工作组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坐镇督导,保证了防疫工作有力有序。

二、以最“准”的排查精度,力争“零遗漏”。坚持全域覆盖,紧盯湖北、深圳、温州等地“四类重点人群”,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投入排查人员16785人,累计排查228093户、697925人次;县应急指挥部发出公告16次,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发送防疫短信120多万条,在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省级新媒体上稿58篇,全力做好宣传引导;全县成立136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5000余名党员、2647名企事业员工在常住村(社区)报到,7000多名网格员、2300多名志愿者、100多名退役军人积极支援疫情防控,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全县帮扶干部“一对一”向帮扶对象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发放技术指南8万余份;总结防控有益经验,比如生活生产物资集中代购、城镇小区“五个一”、高桥镇“10户联防”等制度,做到四类人员可控可管。

三、以最“优”的防治措施,务求“高效率”。围绕“五早”采取措施,建立首诊医生责任制,设置定点救治医院1家、发热门诊61个、留观医院11家,留观医院和病床数量上在全市位列第一,将温泉大酒店作为重点疫区返南人员集中留观场所系巴中首家;分梯次准备应急队伍,组建76支病例筛查队伍、57支医疗应急队伍、3000余名医护人员和提前聘用22个医学专业学生投入在防控第一线;建立定点救治医院资金预付制度,预付资金400万元,保证救治医院不因费用影响患者救治;强化管控措施,对未在医院观察的人员实行居家隔离,采取“二盯一”(1名基层干部、1名医务人员+1名返乡人员)或“多盯一”模式进行分类管控,保证疫情不扩散;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设置县卫生检疫查验站12个,临时检疫点296个,累计检查车辆93484余台次、司乘184344人次;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完成2万余名农民工免费健康体检,组织15趟专车运送298名农民工安全返岗,实现“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

四、以最“全”的保障体系,实现“促发展”。坚持统筹谋划,开发临时性专项公益性岗位2800个,整合民生资金280万元,向贫困家庭劳动力和返乡不能返岗的农民工倾斜,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完善资金拨付和物资采购绿色通道,简化资金审批流程,采取“先拨付、后清算”“先购买、后备案”的方式,增强防控后备力量;鼓励支持企业复产复工,由县级领导挂帅,明确专人跟踪服务企业,规上企业已复工复产46家,复产率达70%以上;积极组织春耕生产,采取“人员分散、地块隔离”模式,完成茶叶春栽备地2000亩6000余万株,金银花育苗300亩300万株,整理冬屯水田2万亩;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自身防护下,同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主动帮助群众代销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做到减少人员流动保障群众收入。

五、以最“严”的督导力度,确保“无死角”。全县划分为6大战区,形成6个综合督导组统筹督导和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的“2+1”工作格局,进一步减少基层负担压力;县纪委监委建立1个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指挥部、3个工作组、14个监督检查组的“1+3+N”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督体系;建立督导工作日报告和周研判制度,督查乡镇和部门198个次,医疗机构和检测站点等一线防控单位302个次,确保疫情防控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开展督导以来,已现场督促整改问题169个、发现典型问题84个、组织处理42人、立案5件、党纪政务处分3人,通报曝光10个单位、11名党员干部,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南江县卫生健康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