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庫裡的狂野3分來自天賦,還是來自後天訓練的努力?

一生要強的利指導


首先要肯定庫裡家族的天賦和基因。

老庫裡、史蒂芬·庫裡、塞斯·庫裡都是出色的三分手。

老庫裡在NBA打了16個賽季,職業生涯三分命中率達到40.2%,職業生涯一共命中1245個三分。要知道那個時代防守更強悍,老庫裡如此三分命中率已經是頂級。

庫裡弟弟塞斯·庫裡如今也在聯盟站穩腳跟,職業生涯他的三分命中率達到43.8%,已經命中408個三分。

庫裡已經被認為是歷史最強三分手,已經打了11個賽季的庫裡,生涯三分命中率高達43.5%,已經命中2492個三分。

所以父子三人生涯三分命中率都超過40%,可見家族的確有天賦和基因。當然老庫裡肯定也一直按照自己特長培養兩個兒子,老爸當然也是兒子學習的第一個老師。
除了先天的天賦外,庫裡如今的三分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顯然和他的後天努力分不開。

庫裡身體單薄,一度被認為不能夠適應NBA比賽,甚至看好他的人,也沒有預料到庫裡能成長到現在這一高度。如果單單憑藉投籃,庫裡是達不到現在高度的。在NBA生涯裡庫裡逐漸適應對抗,他也在提升自己的力量,能夠在各種條件下去完成三分。同時他的出手速度,無球跑動能力,都是他一點點磨練出來的。
他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優勢,同時用心去彌補自己的缺陷。僅僅憑藉先天的三分天賦,如果沒有足夠的後天努力,庫裡頂多就是一個定點三分投手,而不可能成為現在的巨星。所以先天天賦和後天努力,都是庫裡超級三分球能力的必備因素。


至誠體育


大家好,我是小五侃球,喜歡的話點個贊哦!

庫裡,我個人認為是一位劃時代的球員,他和湯普森組成的水花兄弟打破了人們對於離籃筐越近,投籃越準的常規想法。大家都知道,庫裡的身體素質在NBA裡只能算得上是中下層,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他能在籃球場上如此的神奇?54分暴打尼克斯,46分絕殺雷霆,當然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庫裡的控球和突破均屬上乘,最要命的還是他那一個個冷血的三分。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庫裡的三分,庫裡的三分投籃,庫裡的一次三分出手最少只用0.3秒,從體育科學的角度來講,他的投籃弧度是45度多一點,對於射手來說,這種角度是最容易把球投進的,他在投籃時,身體各個部位保持協調,身體的軸心不變,這也是每個優秀射手的特點。

這幾天也在看教育學的書,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可以運用教育學的知識來解答的,庫裡三分變態準的原因我把它分為三個部分來說;

第一部分,庫裡的三分天賦,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這種說法不夠準確,但是,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庫裡的老爸,戴爾•庫裡,是黃蜂隊史三分記錄保持者,職業生涯命中1245記三分。所以說,庫裡的遺傳物質中就有老爸的籃球天賦和手感這些。當然,遺傳只是物質前提,它只是為庫裡這方面的發現提供了可能性而已。

第二部分,庫裡的童年時期,戴爾•庫裡還在NBA打球,他所接觸的籃球教育和氛圍要高出很多球星都要好,從小就可以接受專業的籃球訓練,包括他老爹給他糾正投籃姿勢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的籃球訓練是有一定體系的。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造就了他對於籃球有種特殊的情感。

第三部分,庫裡的個人主觀能動性是很強的,庫裡是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庫裡在30歲的時候,還在改進的自己三分投籃訓練的方式,每次通常是100個三分,分五個點,每點20個,如果結果不夠滿意,再加練。說實話,這種級別的球星,只有更加自律,才能保持更好的狀態,庫裡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訓練中很努力。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庫裡和妻子約好,如果每場能投中五個以上的三分,就會給庫裡特殊的獎勵(你懂的😂)。

所以,這三點造就了現在狂野三分的庫裡,我認為這三者的比例是3:2:5吧,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是決定性因素。所以說,想三分準,就去球場上訓練吧。


小五侃球


庫裡,在NBA籃球界可是大名鼎鼎,榮譽滿身,庫裡有很強的控球傳球能力,也有很靈敏的突破結合球功夫,但是庫裡成名則是仰仗他那手狂野的三分球,獨步江湖。要問這狂野的三分球是來自天賦還是後天刻苦訓練,我覺得後天刻苦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達到庫裡的三分球水準還是需要更多的天賦。舉個例子,靠後天刻苦學習可以考上一本甚至重點大學,但是要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還是需要天賦異稟才行。

那麼為什麼說庫裡有三分球天賦呢?還是要從他的籃球世家說起,他父親戴爾—庫裡在八九十年代曾是NBA著名的神射手,1998—1999賽季,他三分命中率高達47.6%,名副其實的三分王。虎父無犬子,戴爾—庫裡把他們三分球天賦傳給了他的兩個兒子斯蒂芬—庫裡和塞斯—庫裡。斯蒂芬—庫裡目前三分球總共命中2492球,排名歷史第三,僅次於歷史排名第一的雷—阿倫(2973球),歷史第二雷吉—米勒(2560球),相信庫裡退役前肯定能坐上歷史三分球第一的寶座。

可見,達到庫裡如此歷史高度,就像考取清華、北大一樣,天賦必不可少。但是話說回來,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沒法選擇天賦,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我們只有依靠後天的不斷努力才能不斷突破自我,不斷進步,越努力越幸運,大家一起加油^0^~





這裡因你們而精彩


庫裡是繼雷阿倫之後現役聯盟裡三分最準的男人,克里斯-保羅曾經說過:一個不會投籃的控球后衛位不是一個好控衛,庫裡是聯盟少有的控球和射手為一體的超級球員,可以說百年都很難出一個,那麼庫裡這麼狂野的三分能力是來自天賦還是來自於後天的努力呢?

我覺得兩者都有,想達到庫裡這麼精準沒有一定的天賦是很難做到的,聯盟裡準的射手遍地都是,像科沃爾,加里納利和湯普森等人的三分都非常的準,但只有庫裡的三分被冠以了變態準的稱號,他的許多出手選擇都讓你覺得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只要過了中場就進入了他的三分射程。

許多球隊對於這種神射手一般都採取狗皮膏式的貼身防守,就像當年託尼阿倫對科比的那種緊迫式的防守一樣。不過那是對其他神射手的待遇,但對庫裡你卻不能這樣,因為他不單投的準,基本功也非常的紮實,背後運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只要對他逼防的太近庫裡就很容易過掉你,而如果你想對庫裡實行包夾的話,那是勇士最喜歡看到的局面,他們整支隊伍都是射手。

話題有點扯遠了,我們回到正題,我們先來看看庫裡的天賦有多麼出色吧。

庫裡神準的三分天賦

庫裡的父親叫戴爾-庫裡,他也曾經是一名NBA的職業球員,戴爾-庫裡在聯盟打拼了16年(1986-2002年),在那個還不重視三分的年代,戴爾-庫裡場均三分命中率就高達40.2%,所以庫裡的三分之所以投的那麼準可以說是遺傳了他父親的基因。

在庫裡讀大學的第一年,他就以場均21.5分成為SEC聯盟的最佳新人和得分王,並且在那年打破了南區錦標賽中打破新生三分球紀錄,並在大三對陣堪薩斯大學時,庫裡投中了賽季第159記三分球后,創造了NCAA單季三分球的紀錄。

不過在那時候的庫裡只是一個神準的射手,還不像現在這麼會控球,雖然庫裡在大學時期是NCAA的得分王,但卻有一支隊伍將庫裡限制的整場比賽一分都沒有拿到,在2008年庫裡與羅耀拉學院交手的時候, 羅耀拉學院的主教練對庫裡採取的就是雙人包夾戰術,並且是整場庫裡都享受著這種待遇。

從那場比賽後庫裡就開始由得分後衛漸漸的像控球后衛轉型,他希望自己下次在被包夾的時候,除了投球還能有別的進攻武器,有了良好的控球能力也可以在面對包夾後即使傳球給對手。

庫裡後天的努力訓練

沒有天生的巨星,所有的榮譽都是努力的結果。

在進入NBA之前你還可以靠著天賦在大學裡任意肆虐,但是來到NBA之後人與人之間天賦的距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你想戰勝別人的話,就只能靠後天的努力。

那麼庫裡今天那麼成功,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一.戴墨鏡訓練

我們在每場勇士開始的比賽前都可以看到庫裡經常獨自一個人走到場邊,用雙手控球熱身,但他在平時訓練的時候就會把墨鏡帶上,一隻手運球另一隻手還要拋接網球。這個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你的掌控球的力量,正是這個訓練才是庫裡今天的運球變得那麼飄逸,庫裡的運球重心是非常高的,而重心意味著非常容易被對手搶斷,但你想從庫裡的手中搶斷他的球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二.高強度力量訓練

庫裡在進入聯盟的時候是以首輪第7順位被選中,他與其他球員的差距就是在身體上,在大學的時候庫裡曾經就想加入杜克大學,可是在當時卻被老K教練和其他教練團共同拒絕了,原因就是庫裡的身體太過於瘦小,可能不能適應比賽的強度。在進入NBA後,庫里加大了他的力量訓練,據美媒體報道庫裡的拉力達到了181公斤,他的對抗力量完全不比同隊的格林差,這個訓練使他在任何時候出手投籃都能讓投籃動作保持不變。

三.三分投射訓練

庫裡在其他方面加強訓練的時候,自然不會把他的三分訓練給落下,曾經的庫裡每天都呆在訓練場6個小時以上,只要自己覺得不滿意的話他還會加大訓練的力度,他在每次進行三分訓練的時候先投上100個三分熱熱手,然後在五個點分別進行投射,在一個點超過三次沒有投中就要到下一個點,庫裡曾經有過出手100次命中96次的記錄。

上述的只是庫裡日常訓練的一部分而已,庫裡能連續四年在總決賽與詹姆斯扳手腕,背後的付出努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庫裡在進入聯盟之前還曾經改過他的投籃方式。

改投籃方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的,這點我想經常打籃球的朋友一定會知道,由於長期的投射使你的肌肉產生了記憶,你想抹去這些記憶的同時又讓肌肉增添新的記憶方式,如何可以做到呢?那就是經過夜以繼日的訓練,一天不行就兩天,一個月不行就兩個月,當訓練的次數達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量變。

最後說

成功的背後是3分天賦+7分的汗水造就的,它並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言,庫裡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歡就是因為他一開始在進入聯盟的時候不被多數人看好,但他用自身的努力站在了金字塔的最上層。如果的庫裡因為傷病問題已經有好久沒有在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了,不知道他本賽季還能不能復出,但我希望能在下賽季的季後賽看到一個健康的他。

加油吧,庫裡~


梟雄看球


聊聊個人的看法。

3分天賦

每個頂尖的球員肯定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就像你沒有投籃方面的天賦,內線球員再怎麼訓練罰球,還是無法達到後衛一樣準。庫裡,在三分方面的造詣已經是歷史最偉大的三分射手了,所以在3分上的天賦肯定是有的。庫裡的父親也是一名三分射手,從小在爸爸的薰陶下,也練就一手精湛的射術。從另一方面,庫裡的身材瘦小,運動天賦也並不突出。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留一扇窗,因此庫裡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手感。

7分努力

任何有天賦的球員,如果不付出努力,終究沒法達到很高的成就。科比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人都說科比的努力,其實科比在籃球上也是有天賦的,只是科比的努力讓我們掩蓋了他的天賦。庫裡也是一樣的,庫裡有天賦上的手感,但更需要努力的訓練去維持。手感這種東西太飄忽不定了,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訓練,使自己的投籃肌肉形成記憶。每一次的進球,你不知道背後有多少個訓練館打鐵的聲音,努力的人都值得期待。

有句老話說得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庫裡的成功,肯定少不了他的努力。


果果的籃球


過去大家都相信投籃的準確與否來自於刻苦,科學的訓練,勤能補拙,櫻木花道練兩萬球都可以練出來,我為什麼不能。

但庫裡似乎打破了這個定律,他讓人們不得不承認,投籃也是需要天賦的,普通人就算再努力,似乎也很難達到庫裡的投籃水準。

能進nba打球,基本就是世界前500強的球員了,他們的天賦,職業態度,無可置疑,但能夠像庫裡這樣投籃的,似乎歷史上也找不出對比。

庫裡的三分就像是科比的後仰與執著,喬丹的霸道,詹姆斯的身體素質和視野一般,是一項其他人難以企及的能力,是那種拼盡全力去努力也難以企及的能力。

或許就像愛迪生所說,成功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賦,但這1的天賦更加重要罷。


籃球磚家8


斯蒂芬·庫裡一位劃時代三分大師開創者.從數據上分析看庫裡簡直是一個嚴重偏科小學生-他的出手率一半來自三分線外但是命中率奇高----變態準.

只要未來減少那些不合理出手方式(過半場三分絕殺雷霆)庫裡甚至可以衝擊場均180俱樂部成員.那將是NBA歷史長河之中一位三分球BUG的存在.庫裡時常通過大量跑動經過隊友無球掩護,溜到弱側區接到隊友傳球,瞬間空位開炮三分,這需要極高閱讀球場球商能力,結合自己三分天賦轉換為得分.也需要一手接球就投,此技能經過千錘百煉早已形成肌肉記憶.簡單高效出手速率.這水平技術是世界頂級的存在,獨一無二.可以看到庫裡從接球到發炮一氣呵成,動作美如畫.而數已十萬訓練早讓庫裡形成完美的投籃動作.更主要是庫裡在動態下自我創造三分能力也是現役頂級的存在.打球的小夥伴都知道自己帶球鏈接三分出手命中率比接球投三分球命中率低得許多,偏偏庫裡是這個領域另類的存在,所以說庫裡是現役三分第一名不可為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庫裡會是三分球多項記錄的保持者,擁有者.所幸我們每天可以看到一個跳動靈魂射手-小學生

同樣重要,因為天賦和訓練哪一個都是不可或缺的。




半馬小孟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肯定是兩者都重要。如果必須要給個比例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天賦佔70%,訓練佔30%.

實際上,能夠進入NBA的球員,沒有一個球員是不努力的。就像剛交易來勇士的威金斯,雖然在場上看著有些散漫,但是每年休賽期,嘴哥可是訓練的很認真的。其它的球員也是一樣,不認真訓練,根本沒法在賽場上立足。在NBA中,比庫裡三分訓練量大的球員大有人在。所以我才給出了天賦佔70%的比例。

同時也可以看到,庫裡的父親和弟弟也是優秀的三分射手,父親原來是最佳第六人,弟弟今年也在獨行俠佔穩了腳跟,這就是基因的力量。庫裡父親對庫裡的動作的指導也是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父親的指導給庫裡打下了很好的投籃基礎。

還有就是,庫裡從小打球的經歷。庫裡發育的比同齡人要晚,這導致他在大學之前,基本上都是場上最瘦小的哪個。那時的他,沒有身體和身高依賴,所以投籃成為了庫裡能在場上立足的主要手段,他必須把投籃練的精準,才能在場上有一席之地。所以小時候的經歷對庫裡的三分也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排,右邊第二個)

最後,別忘了,庫裡的運球也是很出色的,結合球能力很強。這導致對手不敢只防他的三分球,還要同時防庫裡的突破。這也間接的為庫裡提升了三分的命中率。

【以上僅是個人粗淺的觀點,歡迎廣大球友留言交流,謝謝閱讀!】


閩球說


1979-80賽季,NBA才正式引入三分球機制。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別說教練無法接受這種東西,很多球員都沒法接受。“這(三分球)不是什麼好球,這就是街球!”

帕特·萊利也說:“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時刻都想投三分,肯定是你落後兩分,或者落後三分,三分球可以幫你贏得比賽或者能讓你起死回生,這時你才會投幾個三分球。”1981-82賽季,萊利的湖人一共命中了13個三分球。此外,1979-80賽季,NBA每場比賽就投出了2.8次三分。直到1993-94賽季,NBA每場投出三分球數也不超過10次。

球員和教練都不喜歡這玩意。三分球在比賽中又沒戰略地位,自然也沒有人去訓練它。作為80年代公認最優秀的三分球手,拉里·伯德承認自己除了三分大賽以外,幾乎沒練習過三分球。“很有趣,我甚至從來不練習三分球,我或許只投那麼一兩次。我唯一一次連續投三分是在1988年的全明星三分球大賽前,但每次訓練也投不了100個球。”

所以,NBA一直都在跟這種頑固的傳統作鬥爭。在籃球衛道士眼裡,三分球不過是奇技淫巧,是雜耍。把三分球當作主要得分手段無異於異端。但儘管如此,反對三分球的人其實早晚會意識到三分球的威力。因為那道算術題小學生都會算。到了80年代中後期,湖人、凱爾特人都在三分球出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三分球首次引起強烈重視應該是在1994-95賽季。當年,NBA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達到15.3次。而那一年的冠軍休斯頓火箭隊,打的正是“奧拉朱旺佔據籃下,外圍射手一字排開”的戰術。進入90年代,優秀三分手——米勒、里奇蒙德、穆林等——已越來越多。到了後喬丹時代,優秀的三分手也越來越多,諸如雷·阿倫、卡特、皮爾斯等。

只是,這個時代三分球還只能說是一項重要的武器,就像戰場上的弓兵一樣,是為了給球隊王牌拉空間,或者在追分時採取的一種手段。在90年代後期,NBA的外線王牌及三分手依舊有著一定程度的分工。科艾麥卡四大分衛裡,只有卡特算得上是優秀的三分手,職業生涯命中率超過37%。雖然,科比名下有單場12個三分的記錄;麥迪也有35秒13分的壯舉。但是,他們的總體三分球命中率依舊不高。

哪怕到了21世紀的頭幾年,詹姆斯、安東尼、韋德及保羅進NBA時都不擅長三分。安東尼作為投籃機器,初期三分命中率徘徊在25%左右,這隻能是深層意識形態的原因。在三分球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之前,單打王牌往往負責持球突破,中距


北漂漂歪了


庫裡的三分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啊

以前我都不願意相信庫裡能靠三分出名,很奇葩。以為是運氣好呢,當時只感覺庫裡帶著三分就橫空出世了,怎麼投都有。

庫裡的現象,可以說改變了聯盟的得分方式,屬於一個時代,一方面,他的三分球非常適合戰術體系,在勇士隊屬於井噴式爆發出來,沒有人像他一樣,離三分線一米的距離投籃,而且命中率高的嚇人。這種技術的某些動作是練出來的,但是這種技術動作必須得依附著天賦才能稱霸武林!

庫裡目前在籃球界作為三分的標杆,是所有人後人值得學習、模仿、超越的目標。不過分的講,他的三分天賦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