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的4人為何不殺?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論功封賞,加封了34位為明朝立國立下最大功勞的開國功臣,史稱明朝開國34功臣。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的4人為何不殺?


但這些功臣中,除了少數戰死、病死的之外,大多都被朱元璋給殺了。

朱元璋大開殺戒,當然有自己的原因——比如為了防止自己死後有功臣篡位;而功臣被殺,也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恃功自傲,不守國法,任意妄為。

但有四位功臣,卻與朱元璋善始善終,保全了君臣之義。

是哪四位呢?為何偏偏是這四位呢?

第一位,就是信國公湯和。

湯和比朱元璋大3歲,是朱元璋從小一起玩耍的發小。俗話說,三歲看老。雖然湯和比朱元璋年紀大,但從小時候開始,朱元璋就是孩子王,而湯和甘願站在朱元璋後面。

湯和與朱元璋的情誼,有著堅固的基礎。

而且,湯和還是朱元璋走向起義的領路人。坦白說,如果沒有湯和的那封信,也許就沒有日後做皇帝的朱元璋。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的4人為何不殺?


當年,朱元璋還在當和尚、討飯的時候,是湯和首先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並且很快做了千戶,成了一名中層將領。

這時候,湯和想起了自己的發小朱元璋,就給他寫了一封信,拉他一起入夥。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之初,只是湯和手下的一名普通小兵。

可是,大家奇怪的是,身為千戶的湯和卻對身為小兵的朱元璋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很快,在湯和的舉薦下,朱元璋快速升遷,終於做了湯和的上司。

從此之後,湯和就一直跟在朱元璋身後,忠心耿耿。

有了這份情誼,朱元璋自然對湯和另眼看待。關鍵是,湯和還識趣,看到朝廷氣氛緊張,早早地就交出權柄,告老還鄉了。

對於這樣一位忠心又聰明的發小,朱元璋自然不會難為他,因此得以善終。

第二位,是西平侯沐英。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的4人為何不殺?


朱元璋有一個顯著特點,不信功臣們,但信自己的兒子們。他把自己的兒子們封王,分散在各地駐紮,替大明保護江山。(當然他不會想到,最後篡位的竟然是自己的的兒子)。

而沐英,就是朱元璋的兒子——乾兒子。

沐英少年窮困,四處討飯,和朱元璋的早年經歷出奇相似。朱元璋因此對他心生憐愛,在沐英八九歲時就收留了他,認作乾兒子,然後悉心培養,終於把沐英培養成一名勇猛能戰的大將軍。

平定西南後,朱元璋便讓沐英駐守雲南。

沐英不但與朱元璋的感情極深,尤其深得馬皇后的喜愛,二人不是母子,但勝似母子。

朱元璋還有一個特點,他非常敬愛馬皇后,愛屋及烏,馬皇后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