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櫱期施什麼肥料最好?

彝州老趙


水稻在分櫱期間如何施肥?


導讀:水稻是一種稻屬穀類作物,原產於中國和印度,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有幾千年的歷史,目前世界上也將近一半的人口都以水稻為主食。水稻與小麥是我國主要的兩種主食,水稻的主產區分佈於東北、長江、珠江流域。我國水稻的種植技術與管理在全球都有罕見的貢獻,袁隆平、朱英國、胡代書幾位有著影響全人類的科研成果!

在漢川也是水稻種植的主產區之一,根據您的問題我給予您一些建議,您可以參考一下。

1、水稻的分櫱期

水稻的分櫱是水稻的一種固有的生理特性。水稻的分櫱期是指水稻從分櫱開始到水稻幼嫩穗分化開始的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是增加水稻穗數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整過過程大概能持續30天左右,一般在每年的6月開始進行。

2、水稻分櫱期如何施肥

水稻的分櫱期的管理很重要,這個時期會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穗數增加。櫱肥最好在水稻返青期結束之後或水稻插秧結束以後施入,目前正處於五月中旬是水稻的返青期,可以著手準備進行櫱肥的施入。

櫱肥一般分兩次施,第一次施肥可施入80%,第二次可根據分櫱期田間情況施入。分櫱肥切勿遲施或晚施和氮肥的過量攝入,如果施肥過遲或過晚會引起水稻大量的進行無效分櫱和過早封行;如果氮肥攝入過多會導致水稻基部節間過長,抗倒伏能力大大下降。

以上是我針對您所提出問題給予的回答,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進行交流。


我是在漢川本地分享當地美食美景的熊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熊媽媽在漢川


依照我從水稻種植實際學到的經驗(跟著一些從耕老農學和問),除掉移栽前施的底肥不算,整個水稻生長過程要施撒兩次化肥。

其中第一次施撒肥料是在秧苗移栽大田後的十到十五天這段時間。這個時候應該算是分櫱期吧。因為這時期主要是促分櫱,催拔節,所以這時施肥主要氮肥為主。按照我的用肥習慣,都是尿素,複合肥,氯化鉀三種肥料混合施撒。當然也可只施複合肥,但是用量不控制和提高用肥成本。

至於施肥的用量,要觀察田間禾苗的長勢而定。如果整片禾苗都呈深綠色並分櫱很好,說明底肥充足。則要減少肥料的用量,特別是要控制氮肥的量。而禾苗呈淺綠色,則需要適當加大肥料的用量。具體用量可去農資銷售處諮詢或問一下當地的老農民。因為地方不同,耕作習慣不同。所以用肥量我不說具體數量,以免誤導人。

除了施撒肥料也要噴施葉面肥。大多都是尿素混合磷酸二氫鉀,最好是與防蟲防病的農藥混合噴施。這樣既能促進生長也能防蟲治病。但是要注意一下農藥的搭配,一些酸性農藥不能與鹼性物質混合的。

水稻分櫱要施肥而且以氮肥為主,但是要根據田間禾苗實際生長決定用量同要對比用肥的成本而定用的種類。






專心一事


水稻移栽大田後,經過一段緩苗後,即開始分櫱。按分櫱時間和速度不同,又可分為分櫱始期、分櫱盛期、最高分櫱期、有效分櫱終止期和分櫱末期。

返青分櫱期是水稻生長分櫱、根系、葉片,並以分櫱為中心的營養生長期。是培育足夠數量的有效分櫱,形成合理葉面積,積累一定量的有機物質,培植強大根系,打好豐產架子,為過渡到生殖生長打好物質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決定每畝穗數的關鍵時期。


針對此期,稻株體內表現出以氮素代謝為主的生育特點,對氮素營養的要求較高,要供應充分的氮素營養。也就說,及時施好分櫱肥是關鍵。分櫱肥一般應在返青後及時施用,以速效氮肥為主,促使水稻分櫱早生快發,為足穗、大穗打下基礎。

1、施入時間

水稻移栽後有一個植傷期,植傷期間根系吸收能力弱,肥效不能發揮,同時還會對根系的發育產生抑制作用,反而會推遲分櫱的發生。一般應在長出新根後及早施用,中、大苗移栽,應於移栽後1個葉齡,即5至7天施用。


2、注意事宜

分櫱肥的施用原則是使肥效與最適分櫱發生期同步,促進有效分櫱,確保形成適宜穗數;控制無效分櫱,利於形成大穗,還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分櫱肥應注意搶晴天施、淺水施,或是採用其它方法做到化肥深施。

3、用肥數量

具體的施肥數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基肥多少和有效分櫱期的長度、苗情長勢等確定。一般土壤肥力高、基肥足、稻苗長勢旺的可適當少施,反之則應適當多施。有效分櫱期短的,一般在施基礎上,返青後一次性畝施尿素10至15公斤,而有效分櫱期長的,在第一次施分櫱肷的基礎上,還要根據苗情每畝再補施尿素6.5至9公斤。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水稻分櫱期內,在秧苗返青後,即分櫱始期進行合適氮肥施入,基本上不用再施肥料。下面我也分亨下我的用肥情況:

由於我的基肥施入少,氮肥相對施得多。直播開始分櫱,插秧移栽5至7,就會進行一畝30斤的尿素施入,等3天的時候,尿素開始被吸收,就進行一畝40斤的基肥複合肥施入。一個星期左右,複合肥被完全溶解,就進入第二次尿素施入,畝施20斤多一點。之後根據苗情,適當進行尿素施入,在分櫱未期,如果發棵不好還泛黃,再進行葉面肥或調節劑進行噴施。

綜上所述!水稻分櫱期內,對氮素營養需求高,施入速效氮肥尿素比較好,應在分櫱始期極早施入,促早生快發,如果中途苗勢不好,適當增施尿素。在分櫱未期增施葉面肥,可以改善苗情,加強養分吸引。


亮仔為農


80後農村小夥,來談一談水稻分櫱期施什麼肥好。

我們在水稻分櫱期,連續施肥三次,每次間隔七到十天,化肥量分別是少,多,少結構,從分櫱能力上看,我們的施肥方法很合理。



我們是五月十五號左右插秧,有的農戶是邊插秧邊揚肥,有的是插完秧後七天左右揚肥,當然插秧三到五天揚肥正好,可多數農民沒有這時間,只能都插完秧後揚。

無論是返青與分櫱,都以氮肥為主,最好不要揚複合肥,因為複合肥裡含有磷,一旦揚磷,很有可能在地裡起肥皮的,肥皮的無藥可治,只能等到下大雨拍下去。


肥皮的危害,比水綿還厲害,我們都身受其害,水綿可治,肥皮的無招,起了這其中一種,水稻都不分櫱,水溫還低,影響產量。

三遍分櫱肥,分別是六月一左右揚第一遍,每畝地十斤尿素,摻上農藥一起揚地裡,保水七天,六月十號左右揚第二遍,每畝地二十斤尿素,第三遍是六月十八號左右,我們揚的是氮鉀追施,80斤裝的,氮鉀含量分別為30:5,每畝地是10斤。

這些就是水稻分櫱期,我們用的所有肥料,每家都差不多少,也有極個別的地塊,增加或減少肥料,全看地塊的肥沃程度。

水稻分櫱期就是氮為主,可以輔助衝施肥,其餘的肥料,在分櫱期都不重要,也不要聽,農資商忽悠,水稻就這麼點玩意,說別的都是騙人。

我是田俊超白,喜歡請關注哦!

田俊超白


首先要弄清楚N、P、K三中大量元素的作用,從宏觀上講:

N:主要是長個頭、促分櫱。

P:促進根系生長。

K:增強水稻抗逆性和籽粒飽滿度。

在水稻的各個生長階段要注意肥料的合理使用,總得原則:氮肥使用靠前,鉀肥靠後。

具體使用:施足底肥,在底肥的使用時要足,佔整個施肥量的70%以上,最好使用複合肥。分櫱期水稻要使用氮肥為主,促進水稻分櫱,保證基本穗數。對整個產量影響巨大。但不能過量使用氮肥,使用過量易造成倒伏、病蟲害加重和水稻戀青,不能及時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所以分櫱期用氮肥不能超過10斤每畝或者也可以使用複合肥15斤左右(以15-15-15為例)。

另外在分櫱完成後要及時烤田,以控制無效分櫱和抗倒性,增強抗病性。

另外:水稻分櫱肥使用時也能夠兼顧穗肥,增加穗粒數,對水稻增產有好處。對於粒肥是水稻後期進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加籽粒飽滿度。





瀟灑如你們


水稻的分櫱,是水稻產量的重要組成因子。從分段施肥的角度看,在水稻的分櫱期需要追施分櫱肥。但是實際上呢?櫱肥也是需要適時、合理、足量但是不超量的科學使用。

水稻,基本上在返青之後就已經進入分櫱期了。也可以說,在移栽後水稻葉齡到達第4葉的葉齡時,第1片葉的同伸分櫱開始分化、生長。但是很多的時候秧苗移栽之後第1葉會因為水浸或者苗床管理的原因而腐爛或者乾枯,這樣的話第1片葉的同伸分櫱就不能利用了。只能在第5、6、7葉生長時利用第2、3、4葉的同伸分櫱了。

同時,水稻的肥效反應也是有著固定的公式,在第n葉時施肥,會在第n+2葉時出現明顯的肥效反應。所以,想讓水稻在分櫱盛期獲得明顯的肥效反應來滿足其分櫱對養分的需求,就要在分櫱盛期的前2葉時施用。一般來說,水稻的分櫱盛期是在7-7.5葉左右,您就需要在5葉左右追施水稻的分櫱肥,我建議在4.5-5葉左右施用,畢竟有的分櫱早、有的分櫱稍微的晚一些。

對於肥料反應來說,水稻的櫱肥一般只需要追施尿素就可以了。用量控制在尿素總量的30%左右就可以了。可以看水稻7.5葉期的葉色來判斷櫱肥的肥效持續期是否足夠,如果7.5葉期的葉色相對淡一些的話,可以採取葉面噴施氨基酸類氮肥的方式來補充氮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分櫱期一般是追施速效性氮肥。但同時還要考慮基肥或返青肥使用情況和土壤肥力等。

水稻分櫱期的管理重點是促進水稻分櫱生長,以增加畝基本苗數,確保每畝有效穗數,提高產量。因此一般直播水稻在水稻分櫱初期,即4-5葉期,或者在移栽水稻返青並且進入分櫱後,畝追施尿素10-15斤左右,不易過多。防止氮肥偏多水稻植株旺長長或後期無效分櫱過多。

不過對於直播水稻,底肥使用不足,或沒有使用基肥田塊,一般要每畝追施氮磷鉀25:8:12複合肥50-60斤,而對於播量澆少,基本苗不足田塊通常還要增加用量,這樣利於滿足水稻分櫱期基本生長養分需求,不僅分櫱株數增加。而且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健壯,對水稻生長高產較好。

對於移栽水稻田,水稻返青後沒有及時追施分櫱肥的田塊,一般分櫱肥要適當增加用量。尤其對於基肥不足或者沒有使用基肥長勢不好的田塊,一般也要及時選用高氮低磷中鉀的複合非進行追施。而對於土壤肥力較高,或者基肥充足的,又及時追施返青肥的田塊,一般分櫱肥可以少施或不施。

總之水稻分櫱肥一般追施氮肥尿素比較好。但對於基肥不足或長勢不好的田塊,要用複合肥。土壤肥力高,切追施返青肥的田塊,一般分櫱肥可以少施或不施。具體根據用肥情況或水稻長勢進行。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我們當地的水稻分櫱期是在插秧後30天左右,秧苗從根部分長出新枝。分櫱期是水稻移栽後的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此時期追肥是非常重要的,那要選擇什麼肥料好呢?



一是秧苗插下的時候,要施尿素,一般每畝5公斤左右,均勻施撒,田間要有水。

二是分櫱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要及時追肥,此時以氮肥、磷肥、鉀肥為主,此時追肥可增加分枝的營養,可施硫酸銨,每畝施7公斤左右。



水稻分櫱期除了追肥還要注意:

1、除草,在秧苗移栽15天左右,秧苗反青後,可施除草劑除草。

2、病蟲害防治,此時如果會出現葉瘟、葉枯等病,可噴灑三環唑;出現鑽心、蚜蟲、福壽螺等,可施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施藥時間最好在上午10點前,下午5點後。





注意事項!施肥的時候要根據田的肥沃程度來決定施肥量,肥田少施、瘦田多施,施肥後要保持田間的水層,不能排水。


彝州小沙沙


水稻分櫱期是保證有效分櫱的關鍵時期,也是決定水稻穗數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水稻高產的基礎管理。水稻到了分櫱期,水稻如何施用分櫱肥,水稻分櫱肥的施用方法有哪些呢?

水稻如何施用分櫱肥

水稻分櫱肥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5-7公斤。底肥不足的可適當增施,但切忌過量追肥,以防中後期過旺生長,貪青晚熟。施分櫱肥時要搶晴施、淺水施、邊施邊薅,使土肥相混,提高肥效。

水稻分櫱期一般在插秧後7-10天進行,肥料種類和數量,必須根據土壤、底肥、氣候和苗情進行調整。因此,水稻施用分櫱肥要求早施、重施分櫱肥,是促進早生、早發,爭取更多低節位有效分櫱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在地薄肥少,苗少苗弱的情況下,要重視分櫱肥,爭取畝穗數;在地壯肥多,苗數較多的情況下,可酌情少施分櫱肥,而重施穗肥,爭取穗大、粒多、粒重。

水稻分櫱肥的施用方法

分櫱肥是在水稻移栽後為促進分櫱早生快發而施用的肥料。水稻分櫱有兩種:一是出生早的低位、中位分櫱,其多數是有效分櫱,二是發生遲的高位分櫱,大多是無效分櫱,它因品種、季節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栽培上要促進有效分櫱,控制無效分櫱。

分櫱肥要求追施時間早、數量足,一般分櫱肥的用量佔追肥總量的50-60%.因為分櫱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營養的高峰期,又由於水稻生育前期氣溫、水溫、土溫都較低,養分釋放慢,追肥量太少難以滿足水稻對養分的需要。只有適時早施才利於水稻早分櫱、多分櫱,降低分櫱節位,為爭穗長、粒重創造條件。


農產品期貨網


水稻分櫱期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施肥的,看來提問者不是農村人,或者是沒有種田經驗的人。

水稻底肥和追肥及時,水稻分櫱期如果再施肥的話,會引起水稻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得不償失。

如果是底肥和追肥少了,引起水稻分櫱期缺肥返黃,那就是另外一碼事。如果是缺肥引起的水稻在分櫱期需要施肥的,那也只能適當施一些鉀肥和磷肥,氮肥最好不要施了,不然容易引起水稻貪青晚熟。如果水稻缺肥特別嚴重,嚴重缺氮肥,就撒施一點點的尿素,不能過多,同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其他效果好的葉面肥。

經驗豐富的農民一般都是及時把底肥和追肥撒施下去,在水稻分櫱期不用施肥的,只要防治好病蟲害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