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餐廳機器人24小時免費為武漢醫護人員提供熱飯,你怎麼看?

桃之小言


為了讓超負荷工作的醫務人員吃上熱乎的飯菜,碧桂園通過國強基金會向武漢捐贈的首臺煲仔飯機器人於2月14日運抵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

為了讓訂餐的過程簡單化,工程師還專門重新編寫了軟件系統,掃碼後只有“制餐”和“取餐”兩個選項。

通過這種簡單的掃碼操作,就餐人員只需要現場自助掃碼取餐。隔離點醫護人員高強度工作,飯點不正常、吃冰冷快餐是常事,機器人隨時提供熱飯,既解決了醫護人員吃飯問題,也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只要醫護人員通過掃碼免費下單後,啟動機械臂上下忙碌,短短几秒鐘,一份熱騰騰的煲仔飯從取餐口推出。


昌城市圈


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醫護人員不顧個人的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能讓他們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對於他們來講無疑也是一份安慰。作為醫護人員是非常忙的,即便是平時也是很忙的。我老婆就在深圳一家醫院做護師,這一點我是非常有感觸的。

我老婆所在的一家醫院是一家新開的醫院,相對於一些老牌的醫院病患肯定是要少很多,可是就這樣她都經常沒時間吃飯,好多次通話都表示非常忙,沒時間吃飯。所以更能夠想到現在的武漢這邊的情況了,面對著疫情的日益變化和受感染人群的不斷擴散,可以想象的到他們會有多麼的繁忙,說認認真真的去吃個飯,這個時間估計是少了,甚至是基本不可能的了。而且在這個階段武漢基本上也是封市戒嚴,即便是去到外面也很難買到飯吃了。而且他們整天跟病患打交道,也很難到外面來,一方面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儘量縮小傳染範圍。這個時候大家都是緊繃著的弦的,就拿前天來說吧,我去社區開復工證明,本來裡面挺熱鬧的,來辦理這個證件的人不少的,當社區服務人員說了句你就是湖北來的那個某某某啊,瞬間場面氣氛就尷尬了,鴉雀無聲,而且其他辦證明的自覺地拉開了距離,給我留足了一個非常開闊的個人空間。除了尷尬的笑一下也沒別的話說,他們有這樣的反映也算正常,說明大家的警惕性很高,防範意識強,是好事。所以,我用著一點來說明他們醫護人員的處境,他們時刻跟病患接觸,恐怕也是外人最不想接觸的一類吧。

他們為了這場戰疫付出極大,我們總不能連一口熱飯都不讓他們吃到吧,所以這個時候碧桂園所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可謂是出現的恰到好處,沒有什麼比這個時候更好了,機器人也不怕有傳染的風險,更不會擔憂,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恰如其分的讓大家瞭解到機器人的好處,不用過多的宣傳,大家從這場戰疫中機器人所做出來的表現就能看到他們的分量。正應了那句古話:好心人,天不棄,正因為這次智能機器人在這場戰疫中的出色表現讓人們看到機器人的優勢,從而愈發能接受機器人,這對於碧桂園的智能機器人的開發研究無疑是個好消息,在今後的社區服務機器人、建築機器人的推出打好了形象基礎,必定會更加順利。


禁止砍伐的熊大


說到煲仔飯,我先要回味一下大學門口的煲仔飯,簡直香滋滋啊。言歸正傳,最開始聽說碧桂園這個機器人是在央視新聞上,我記得當時有個片段是機器人在蓋房子,那時候還想,如果機器人蓋房子普遍起來,那會大量減少農民工的安全問題。而且機器人蓋房子有設定的模式,極低的誤差,高效的效率,可以說是建築界的一股清流吧。後來又看到一個機器人餐廳,感覺好神奇哦,不知道機器人做的飯好吃不好吃。沒想到這次疫情機器人竟然派上了用場。我們暫且不去評論機器人做飯的口味如何,單看它可以24小時為醫護人員提供熱乎的飯菜,就值得點讚了。不僅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可以吃到熱乎的飯菜,也大大降低了人傳人的疫情風險。記得疫情開始的時候,新聞報道好多醫護人員都,只能吃泡麵。感覺很心酸。這下有了機器人做的煲仔飯,瞬間溫暖了起來,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像碧桂園一樣,這麼有愛心,點贊為疫情付出的所有企業和人們。同樣也希望科研人員能夠研發出更高級的機器人服務我們。



蠟筆小靈通


2019年,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強勢進軍智能製造領域,佈局機器人產業鏈。自2018年7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以來,一年半的時間裡,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500項。目前,碧桂園旗下機器人餐廳的運營已初具雛形,已有多家機器人餐廳在珠三角開業。


而餐廳機器人在關鍵時刻也發揮了它的作用。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不一般的春節,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疫情緊急,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在抗疫前線。首先是“吃”的問題,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可愛可敬的白衣天使吃不上可口的飯菜,讓人心痛,急需解決的辦法。


關鍵時刻,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緊急馳援武漢,為一線醫護工作者提供可口的熱飯。高效、安全、便捷,碧桂園的煲仔飯機器人將會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帶去溫暖的用餐體驗。疾風知勁草,大災當前,大企業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運行,支持著慈善事業,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競爭優勢,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


珠珠007


疫情期間,碧桂園的機器人做飯引發了國民們的熱烈討論,我也很好奇做飯的速度呀,味道呀,等等。

經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集裝箱版煲仔飯機器人每15分鐘出品36份煲仔飯。“從加熱、加油、加水到出餐的整個過程都是無人、全自動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員接觸而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

同時,機器人24小時全天候運作,醫護人員只要下單就有熱飯吃。為了迎合武漢當地人的口味,千璽團隊還特地配備了辣醬。不少醫護人員都覺得“蠻有味,蠻好吃!”“香!挺不錯!” “酸酸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當看到這些報道時,莫名覺得讚不絕口,不僅解決了飯菜供應問題,飯菜保暖問題,還有效的進行了防禦,避免交叉傳染,這不正是一舉三得嗎,奧利給!



不期而遇於


最近疫情嚴重,在疫情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

據瞭解武漢部分方艙醫院、隔離點缺乏餐飲供應,配餐需求急迫,有關負責人介紹,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每天在前線超負荷工作的醫護人員都是我們的英雄,為早日能抗疫成功,能讓他們吃上一口熱飯,是最基礎的保障。

為此碧桂園通過國強基金會向武漢捐贈的首臺煲仔飯機器人,於2月14日運抵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組建的6人衝鋒隊也隨設備同期抵達,儘管到達當地後遭遇大風大雪等極端天氣,他們還是馬不停蹄地進行安裝和調試工作。這不就剛好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嗎?絕對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地產江湖館


說句俗話,碧桂園提供機器人免費做飯,不說別的,聽起來就很牛,之前看新聞,看起來還是蠻好吃的,不知道吃起來咋樣。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醫護人員肯定是連飯都吃不上的,看抖音,貌似很多人只能吃冷飯快餐,你別小看這機器人,就能讓一線醫護人員吃上熱飯。而且還降低了交叉感染,有麼有?

有一說一,既給疫區帶來了最好的飯,也無形中給自己打了一波廣告。

業界觀察人士分析認為,碧桂園推出的機器人餐廳既有高起點的系統化開發理念,又有自主研發掌握行業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和設備,輔之以高度智慧化的管理運營,或將成為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傑出標杆案例。

去年初,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進軍機器人領域是碧桂園在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舉措之一,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專門從事設備研發和餐廳運營,希望利用領先科技改造傳統餐飲行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肯大豬蹄子


第一感覺就是這是馳援武漢裡最有“芯”的一個,說到“芯”走心的一方面是送來的這個是做飯的機器人,我們都知道不僅僅是本次抗擊疫情,就算是其他緊急工作面對快節奏的工作,三餐難以保證正常吃也是十分普遍的,碧桂園在捐款2億以及其他大量物資之後,又貼心的送來做飯的機器人,有了機器人醫護人員可以隨時進行掃碼去做熱飯,解決一戶人員吃飯難得問題,減少了人員接觸的機會,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但“芯”又有另一層含義就是高科技,機器人做飯是一項絕對的高科技產品,不久前碧桂園才在廣州推出機器人餐廳,現在已經把這項產品送到武漢來了可見這個機器人產品先進性。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碧桂園早在2018年年中就進軍機器人領域了。當時,碧桂園就宣佈未來五年內將投入800億用於機器人研發。到了19年,碧桂園將機器人同地產、現代農業共同列為集團的三大核心業務。經過這不到兩年的發展,碧桂園首家機器人餐廳於今年1月12日在廣州開業了。


荊楚樓市焦點


1、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而煲仔飯機器人生產的每一份菜品經過精準高溫烹飪後,從保溫櫃出餐只需要15秒。全自動化煲仔飯機器人將“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的飯菜”!

同時,煲仔飯機器人全程實現自動無縫銜接烹飪,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能夠降低人與人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風險。醫護人員點餐只需要自助掃碼取餐,不需要與其他人接觸。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也將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箱體體積約38立方米的集裝箱式煲仔飯機器人設備,是千璽集團2.0升級產品。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情況下,拆卸和組裝花費時間不超過8小時,可根據疫區防控需要,靈活安置在各場所內,及時提供配餐。


與餘舟一芥386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碧桂園從武漢市漢南區紅十字會獲悉,當前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漢南)缺乏餐飲供應,配餐需求急迫。

為了保障疫情期間隔離人員以及醫護人員、志願者生活所需。碧桂園通過國強基金會向武漢捐贈了首臺煲仔飯機器人,該設備已於2月14日運抵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

一臺煲仔飯機器人能同時烹飪36個煲,1小時能完成100-120份煲仔飯,機器能夠24小時運作;通過掃碼下單,全程實現自動無縫銜接烹飪,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能夠降低人與人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風險;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