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票友的另一種玩法

京劇票友的另一種玩法



現在全國各地的京劇票房眾多,據筆者觀察真正辦的好的不多。我說的好,是指有固定的活動場所,環境條件也還可以,有比較整齊的文武場,水平也能適應演唱伴奏,人數不太多,在三四十人左右。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經費維持。 這種標準的票房,在一些大中城市有錢有勢的單位去辦,根夲不是問題,說不定人家的服裝就值幾十萬呢!但是對於民間的戲迷票友來辦那就非常困難了。 即使是找得到不要租金的場地,日常的開支就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首先,現在稍好點的文武場都是有償服務的。一天活動下來,文武場的車馬費,免費午餐最少好幾佰,如果裡面有三四個專業人士要勞務費,那一天的開支就要上千。這種活動就算每週搞一次,每月就是四千,一年四萬八,不是個小數。

票房四十個人收會費,每人每月五十算高的了,即使收得齊,全年也就二萬四,剩下的二萬四缺口就該票房的頭揀底。 當然,少花錢不花錢的票房也有,但是鑼齊鼓不齊的場面,一幫亂拉亂打的外行在那裡胡整,怎麼唱戲。 看來這票戲玩戲還真是高消費,想伸伸抖抖舒舒服服地唱盤戲,票子不出夠還真是幹不成。 人往利邊行,是常理,人人心裡有都有個算盤。 我想與其每年貼二萬四去辦票房,雖然以我的實力是貼得起的,不如將這二萬四拿去每年四次,去大中城市旅遊帶票戲,來去都是打飛的,高檔票房唱一段拉一段也就七八十頂天了,為你伴奏的,配唱的都是國家二級甚至一級,一天下來十段戲也就七八佰元。這種玩法耍也耍安逸了,唱也唱安逸了,琴也拉舒服了,少了辦票房那些貼錢又煩心的事,何樂而不為? 當然,我也不是不辦票會。我的辦法是依託政府的共公文化平臺,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扶貧攻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每年搞一次較有規模和水平的,公益性的京劇票友展演活功,邀請省內外優秀票友參演,為當地群眾普及京劇藝術服務。我退休十年得到的資助達四十萬左右。雖然我自己沒出一分錢,但每次活動都是全家出動,累得個賊死。


但是,我為自己能夠為宏揚國粹出點力感到高興。這不,今年九月份我市又要搞一次紀念宜賓籍京劇藝術大師陳彥衡誕辰一佰五十週年的京劇票友藝術展演活動了,川滇黔十多個市州的票友參演,規模是盛大的,政府為此投入了十多萬。有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我們宏揚國粹傳承京劇藝術就更有信心了。 也可能有的朋友會問我,平時是怎樣玩的?答曰:唱卡拉ok京戲,拉卡拉ok京胡。每天,電腦面前一坐,鼠標一點,叫到哪個名家立馬就到給我配唱,跟腔拉京胡,舒服慘了,彈的打的全是一流名家,你說資格不資格,配上專門的小型音響,與劇場效果基夲一樣。 我的這種玩法,拓寬了學習傳承京劇藝術的路子,交了各地不少的朋友,專業和票友都有,加上我喜歡寫短文,評論京劇和票界的事,經常在網上發,己九十多篇了,上萬的人閱讀過我的文章,我的退休生活充實,快樂,有趣。

2018年7月31日


京劇票友的另一種玩法

附錄:

謝潤昌:京劇票房的現狀點點和有續發展的建議

實際上,各種類型京劇票房誕生,是從私人家庭票房派生出來的。民清時期的宮廷玩票,以期到達官福貴人家的堂會等,都是票房萌生的雛形。

現今的票房涉及到官方、行業、社區、流派、私人等多種形式的狀態。京劇如今生命線是二百年了,票房如影隨形,也有二百年的歷史,是孿生兄弟。

可以說,談京劇不能不談票房和票友;沒有票房和票友的地方,振興京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既然要京劇振興,票房票友這一塊也決不能忽視和小覷;它的盛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決定了京劇的走向和閃紅燈還是亮綠燈的按鈕所在。

因此,京劇票房、票友乃至所有京劇愛好者,都是京劇的母親和孩子;母親要哺育京劇的成長,孩子要營養的滋潤,缺一不可。

談京劇,必要談票房和票友。本文以票房為側重點,說一下現今票房的現狀。

票房通俗點說就是沙龍,有固定場所、固定人員、固定時間、固定伴奏人員的聚唱所在。

上海票房,據粗略統計,大小有二百上下,觸角東南西北,城裡城外。

票房的數量很可觀,但現狀並不樂觀。

一,票房人員年齡偏大。一般票房的人員,大多已七老八十了,五六十已屬年輕了,四十多就是寶了。

二,文武場人員缺乏。小票房一般以三大件為主。中大型的票房就有武場了。現狀是拉京胡、京二胡,彈月琴、三絃、阮以及司鼓和下手,都是些老面龐,黃忠好找,趙雲難覓。儲備人員嚴重缺乏。

三,票房的掌門人後繼乏人。大小票房的負責人都在七十歲以上居多,要找合適的接班人,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物色。田林票房也有二十多年曆史,陳家國老師要交班,到現在也沒找到合適人選。這種現象,也不是田林票房存在,其它票房也存在。

四,票房的新生力量嚴重斷層。票房的興旺和傳承,要有年輕人員和新生力量注入。否則,票房的生命力就不強,也可能就無疾而終了。大多數票房已有嚴重斷層現象了。

五,活動場地有限。掛靠在社區、行業、官辦的票房都有固定場所。私人、流派、退休等各類人員組成的票房要活動,就難有固定的所在。有的只好到公園或公共綠地以及私人家庭去活動了。

六,經費問題。票房的活動經費,主要來源於會員交會費。官辦、行業辦的票房經費一般不缺,其它各類票房在經費上都捉襟見肘了。票房如要彩唱或搞慶典活動,要麼有人贊助,要麼個人出資,沒有及時雨惠及你。

七,文武場人員勞務費問題。民國和改革開放前,票房以自樂和硏習為主,伴奏人員一般是不拿費用的。最近十幾年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伴奏人員的勞務費從兩位數上漲到叄位數,一浪高過一浪,票房的收入成為某些伴奏人員副業的綠色通道。

八,缺乏有一個統一的京劇票房聯誼會。票房之間,表面上都相敬如賓,心裡都各自為政,都是春秋諸候,誰也不服誰。上海這種弊端尤為突出。要振興京劇、振興票房,必須票房之間形成合力。

以上是本人對上海票房存在的問題點點敘述,不一定正確,純屬個人見解。下面提些建議,同各位共勉。

一,呼籲是否可成立上海京劇票房聯誼會。

個人認為,在這次硏討會的基礎上,由通俗文藝硏究會牽頭,聯合上海各家願意加入聯誼會的票房,群策群力,制定章程,形成合力,擇日成立上海京劇票房聯誼會(會名可協商定),為振興京劇,振興票房,大家攜手同心,為創造出一個有良好氛圍的京劇平臺,而努力奮鬥。

二,同上海京劇院京昆跟我學聯合,吸收新會員加入票社。由上海京劇院主辦的京昆跟我學,已辦了六、七年了。學員先後有幾百人。上京為普及京劇,培養京劇新觀眾,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實事。這些學員學習生、旦、淨各種流派,從學唱到彩唱,已經形成了一個嶄新的京劇新的觀眾群,有的已開始自己組建票房和參加有關票房了。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也是將來票房的繼承人和中堅力量。

三,如何使票房之間信息暢通,擬辦一份簡報。票房之間的及時交流和信息暢通至關重要。䢖議通通俗文藝硏究會牽頭,每月或每季出一份簡報和專刊,信息資源共享,有利於票房良性的建設導向。

四,票房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票房之間要多交流,不要閉門造車。會員、伴奏人員只要自願,可以雙向交流,不要閉塞,獨守一家門。尤其掌門人,更要大度四海,門暢開、信息暢通,資源共享,這樣才有利於票房健康持續發展。

五,大學、中學、小學有條件的都要建立京劇興趣小組(也可以說是票房)。據我所知,大學成立京劇票社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中學以光明中學為楷模。小學不知有否。要振興京劇,包括票房的持續發展,也要從學生年代抓起。這點,必須引起政府的重視並在人力、財力上給予投入。

六,各級政府都要在場地、經濟上給予支持。振興京劇不是一句空話,各級政府都要加大力度給予支持。京劇票房的活動場地和經費兩大塊,主管的文化部門要千方百計給予合理解決;要暢道不要堵道。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建議,提出來向各位專家、前輩、老師求教。目的只有一個,為京劇的振興和票房的建設拋磚引玉了。在此,希望各位仁人知土,借這次硏討會東風,多獻計獻策,使這次硏討會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