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使徒彼得也被稱為西門彼得。西門是他的名,彼得是耶穌給他取的綽號,是石頭的意思(希臘語"petros",英語"stone")不同於磐石[panshi](希臘語"petra",英語"rock")。

耶穌在馬太福音16:18使用這兩個類似的詞一語雙關。 亦稱作聖伯鐸,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是耶穌第一個選的門徒。由於“伯多祿”在拉丁文的意思又可解作“小石”,所以耶穌有時會叫他作“磯法”,即亞蘭文“小石”的意思。

彼得原來是加利利海邊的漁夫,成為耶穌最初的門徒之一。

在耶穌死後,彼得成為使徒中的領導,使徒彼得、約翰與主的兄弟雅各,被稱為教會的三大柱石。

彼得是保羅在教會中最初的支持者,保羅曾經攻擊過彼得過於保守的作風,但彼得並不以為意。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聖經中四次提出十二個使徒的名錄,都是以彼得當先,賣主的猶大殿後。在馬太福音十章提到時,甚至著重地說: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等。提到主所愛的三個使徒時,也都以他為先:彼得,雅各,約翰。直到今天,我們一提起使徒還是先想到彼得。彼得這個人的性格直爽可愛,熱情易衝動。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當時門徒的發言人,站在領導地位,走在最前面的弟兄。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訓,學到許多功課。

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巴約拿(太十六:17),意思是說約拿的兒子西門。(約翰福音稱約翰的兒子西門。)彼得是主耶穌替他取的名字,這個名字不是當時慣用的姓名,只是一個諢名,是石頭的意思,與當時的亞蘭語「磯法」同義。彼得實在是一塊石頭,開始是一塊石頭,始終不捨自己的劣根性;後來卻成為磐石,對主有超然的認識,堅固的信心;他也是一塊活石,建造教會靈宮的基石之一。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一、頑石

彼得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他講話最多,問問題也問得最多,他的軟弱許多時候都是因講話太快而來的。雖然他撇下了一切來跟從主,三年中他還是像一塊頑石撞來擊去。他自己也知道,第一次主吩咐他撒網而得了兩滿船的魚時,他馬上俯伏在主腳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但主耶穌來世的目的就是拯救罪人,就是要改變頑石成有用的磐石,因此主反而呼召他,要使他得人如魚。到最後主復活了,彼得還帶頭再回去打魚,這次主仍不灰心,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勝過這些嗎?又三次吩咐他:要餵養我的羊。主愛彼得真是愛到底。

在三年之中,還有許多次顯出彼得的愚頑魯莽。例如主在山上變像時,彼得是那麼自私,竟願永遠住在山上,不顧山下廣大人群的需要。主告訴他們自己將要受害的情形,他馬上出面攔阻,完全體貼肉體,不明白基督降世的目的。主為門徒洗腳,輪到彼得時,彼得不肯。等到主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又要主不但替他洗腳,連手和頭都要洗。顯出彼得對真理多麼外行!主快要被捉時,特別警告彼得要小心撒但的攻擊,要堅固信心;彼得卻自恃縱使眾人都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結果他跌倒得最厲害,三次當眾發咒起誓的不認主。在客西馬尼園跟眾門徒一樣沉睡,讓主獨自禱告;等到兵丁來了,彼得又冒冒失失地拿起刀來就砍,完全不體會主的心意。

我們無需譏笑彼得,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跟從主的道路上,都是這樣軟弱失敗的,都是一塊頑石。但主怎樣愛彼得,怎樣教導他,琢磨他,主也同樣教導琢磨我們,成為有用的器皿。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郎世寧畫作的聖伯多祿


二、磐石

彼得是磐石,乃是主親自講的。有一次,主考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5~18)。天主教因此誤會彼得是教會的教皇,自後代代相傳。現在羅馬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教堂稱聖彼得教堂,也有彼得的雕像在那裡受千萬人的膜拜。如果彼得今天在世上看見這種情形真要又氣又急。他生前在哥尼流家中都不許人拜他(徒十:26),難道死後還要人去拜他的塑像?

彼得稱為磐石乃在於他的信心,他信主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又有一次,有許多門徒退去不跟從主,主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六:66~69)。這種堅定的信心就是教會的磐石。換句話說,教會如果不建造在這種信靠永生神兒子的磐石上,根本就不能稱為教會。

彼得有這種信心,主仍繼續訓練他。一件最顯明的例子,是主讓他獨自去釣魚,從魚口中取出銀錢來納丁稅(太十七:27)。這件神蹟是彼得自己一個人去體驗去經歷的,因而他有時間去深思,成為有寶貴信心的人(彼後一:1)。主又為彼得的信心祈求。主說:撒但要得著你們,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1~32)。我們由此知道信心需要不斷地長進,不要以為得著了就自滿,要步步進深,由信以致於信。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三、活石

大衛打歌利亞的那五顆石子是光滑的,經年累月被風沙磨光的,才能成為利器,擊殺敵人。彼得由頑石變磐石,終於成為活石,也是同樣經歷了許多磨鍊。我們讀他年老時所寫的書信,可看出他生命的長進。他說: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4~5)。

回想彼得一介凡夫,不學無術,交在主手中,竟成為使徒中的第一名,使徒行傳前半部的重要人物,又寫了兩封寶貴的書信。他本不敢在使女面前認主,五旬節後卻放膽在官府面前證道。以前他魯莽從事,削掉大祭司僕人的耳朵,現在他講的道能使三千人扎心,五千人悔改。他奉上的名能叫死人復活,跛子行走,甚至他的手帕,影子都可以醫病。他也有聖靈的智慧,識破虛假,審判罪人。他的書信中有許多是主再來的預言,成為我們今日末世教會的警戒與勸勉。向外邦人傳福音,也是他開始的。

使徒西門彼得曾三次不認主耶穌?他殉道時是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四、被倒釘在十字架上

聖經中記載耶穌曾在被捕之前預言,彼得會在雞啼以前連續三次不肯承認認識他。結果,他在耶穌被審訊時因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認與耶穌的關係。為此,彼得一直都很後悔。所以後來當他在羅馬殉教之時,據說他對行刑者要求把他倒過來掛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自覺與耶穌不配。而在耶穌復活以後,作為對他三次不肯相認的回應,亦曾三次要求彼得餵養他的信徒,並且預言將來他會被人處死。彼得殉道之後,被葬在羅馬城的地下墓室裡。他的墓室剛剛好位於今日梵蒂岡小教堂的聖壇底下。由於他的墓室按照羅馬人習慣繪有死者的容貌,所以他的形像千百年來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都差別不大。

彼得忠心至死,不辜負主的交託,選召與造就。我們自省一下,當如何將自己擺上,完成主在我們每人身上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