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2019年GDP躍居世界第五,超過英國,法國?

喬鬆


印度在2019年的GDP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2019年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2.9萬億美元,英國的GDP是2.83萬億美元,法國的GDP是2.71萬億美元,所以印度是現在第五大經濟體。根據購買力評價計算,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0.51萬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排在前面的日本和德國,印度方面人口眾多,所以印度的人均GDP還是很低的,也就在2170美元,美國人均GDP是62,794美元。在2019年印度實質GDP增長率從三年前的7.5%降到了5%,但是逐漸發展成為了比較開放的經濟體。

印度經濟自由化是從1990年開始的,包括放鬆工業管制,減少對國際貿易與投資的控制,以及國營企業民營化,正是上述兩個方式加快了印度的經濟增長。印度服務業是全球成長最快的領域,佔印度經濟總量的6成,幫助印度28%的人口就業,製造業和農業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印度經濟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主要是因為印度經濟體量比較大,而且印度方面人口眾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通過改革的方式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英國,法國是屬於歐盟,雖然現在英國脫離了歐盟,但是經濟進一步不斷下降,正是美國不斷的對英法進行打壓,不斷的對歐盟徵收關稅,導致歐盟的經濟逐漸失速,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順便承接了西方國家的產業鏈轉移,同時主要發展服務業,所以經濟快速的趕上。可以說印度在某種程度上發展多元化的外交,但是對其他國家又沒有威脅性,因為印度沒有發達的工業,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依靠西方先進國家,所以印度的產品對西方國家沒有什麼威脅性,因此西方國家很放心的把低端產業轉移到印度。同時印度也有人口優勢,因此才會出現這種此消彼長的問題。

雖然現在英國已經脫離歐盟,但是英國可能面臨一系列的經濟調整,短時間內也不會快速的崛起,而法國的改革舉步維艱,黃背心運動和公務員遊行如火如荼,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和法國的經濟都不被看好。


江淮聖手


近日,總部位於美國的“世界人口評估”組織發佈了一項報告中指出,2019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4萬億美元,超過英國(2.83萬億美元)和法國(2.71萬億美元),首次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其實,印度GDP超過英法兩國並不奇怪,因為它們的GDP差距並不大。2018年印度、法國、英國三國GDP分別是2.726萬億美元、2.776萬億美元和2.825萬億美元,差距在1000億美元之內,相比英法2%以內的經濟增速,近年來印度7%以上的高速增長顯得格外起眼。因此以印度的發展速度來看,其GDP超越英法只是時間問題。

但論發展水平,印度是無法與英國、法國相提並論的。印度擁有13億人口,人均GDP才剛過2000美元,而英法兩國人均GDP均超過4萬美元,是印度的20倍左右。但體量大也是一個優勢,未來英法GDP被印度拉開差距是趨勢,而且印度還有望進一步趕超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然,2019年印度經濟發展並不好,經濟放緩比較嚴重,其一季度GDP增長為5.8%,二季度5%,三季度已經放緩至4.5%,創下莫迪上任以來的最低紀錄。所以印度經濟發展之路並不平坦,其發展仍任重道遠。


錦繡中源


前段時間有不少媒體在唱衰印度,2019年的GDP增速在一路下滑,有可能全年只有5%的增速。現在好,他的GDP總量達到2.94萬億美元,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位居全球第五了。

其實現在的印度很像90年代末期和本世紀初的中國經濟區,總量上升的很快,用戶一兩年左右就要超過一個西方國家。這次是一次性就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意義很大。這也說明了印度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畢竟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濟改革,經濟規模搞上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吧,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要知道英國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人口只有幾千萬,印度相比少了很多。 印度不僅僅是一個個例,但凡大刀闊斧推動經濟改革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都不錯,比如越南、印尼也是如此。

中國就自不必說了,近40年來中國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大型經濟體。1978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均GDP只有一兩百美元,80%的人口還陷於貧困之中。到2019年的最低利率終於突破了1萬美元,貧困率也降到5%以下了。

按照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速,超過德國日本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概在2030年左右,印度就能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那個時候美國、中國、印度就是全球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了。


財經知識局


印度經濟規模超過英國、法國,其實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英國、法國雖然是老牌的發達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再發達,其規模就那麼大。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以印度的體量,超越英法也是非常正常的。



目前,國際上通常的經濟排名中,印度排名在英法兩國之後,居世界第七位。不過,印度的經濟狀況,其實很有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況。雖說自莫迪上臺以來,印度實施了新的經濟算法,印度經濟規模的水分明顯增多了。但是,作為一個經濟平穩增長了70多年的國家,印度的經濟總量可能並沒有想象那樣糟糕。

目前,印度的實力,通過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來看,其實並不見得會差。近些年,印度在國際上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國際事務的話語權甚至不亞於眾多歐洲發達國家。此外,印度在南亞、非洲等地的影響力都非常大,這顯然也是印度綜合實力的一種反應。



印度自1947年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以來,一直在持續發展中。並且,印度建國的時候,其底子也並不差。經過70多年的發展,印度實力再怎麼不濟,也不會太弱。如果同英法兩國相比,英法兩國同屬日暮西山的傳統強國,新興的印度後來居上也是容易理解的。要知道,印度人口10倍於英法兩國的總和,就算印度經濟規模能夠趕上英國或法國,其與英法兩國的人均差異還是在20倍左右。

近幾年,隨著印度經濟呈現出的快速增長勢頭,印度經濟逼近甚至超過英法兩國的可能性的確是非常大的,印度經濟規模排名升至世界第五,實際上也無可厚非。愚以為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不應當輕視。



蘇綻


好多人愛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羅列一大堆!

印度人口近14億,人均GDP才2000美元左右,GDP第五?近20年內,他會以看得見的速度,超越德國、日本,最終基本穩定在全球第三!

人均GDP從2000美元增長到5000美元,6000美元,保持基本的工業化,和平發展就可以實現;10000美元才是中等收入陷阱!印度GDP進入世界前三,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邱之鶴


印度的經濟發展很有成就但是經濟內含質量不高,簡單的說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累累負債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奇怪的計帳統計體系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社會民眾一盤散沙基礎之上的,極少的外匯儲備和極高的負債及貿易逆差令印度的發展存在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印度承受不住一次金融狙擊帶來的危機,只是金融大惡們還沒動手,更可怕的是即使印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無解,只能求神拜佛。但是終究會發生的


快樂平庸


美國為了拉攏甚至想左右有著極強虛榮心的印度,硬是把印度2019年的GDP提升為世界第五位,這不僅滿足了印度人脆弱的心理,同時也在向世人廣而告之:世界上的大事還是美國定了算。

至於對現實中印度佔絕對大多數底層的民眾來說,其日常生活或是生產是否匹配美國製造的世界GDP第五位的國家這似乎無關緊要,至於美國人是如何計算出此次印度GDP排位的這同樣不是重點,因此各位看官不必深究,權當是看了場皮影戲……


空靈翁


源自印度的佛教對中國的傳播是非常成功的;但佛教在印度早就被邊緣化,唐僧歸來後佛教在印度就遭到伊斯蘭教的摧毀,之後印度教成為印度最大宗教;現在信仰佛教的印度信眾只佔人口0.8%,非常少。

印度1947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向蘇聯學習,興辦大量國有企業。

2012~2016是印度第12個五年計劃,莫迪廢除了效率低下的計劃委員會,取而代之的管理機構是“改革印度全國學會”,該學會最大的特點是包含了地方政府的官員,可以有效轉達各邦的情況和需要。該學會對創新、企業家精神的認知 ,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印度總理具有全國領導力,不存在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問題。

印度的市場化改革從1990年開始,放鬆經濟管制,釋放出經濟活力,成為重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莫迪經濟學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讓他贏得大選,成為印度總理。

莫迪總理大刀闊斧地推出了“印度製造”“數字印度”“智慧城市”“清潔印度”“季風計劃”“環印工業走廊”“廢鈔令”、統一商品服務稅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舉措,雖然多項措施各界褒貶不一,尤其“廢鈔令”和統一商品服務稅實施初期引發社會和經濟不小的混亂,但從數字指標看,“莫迪經濟學”成績亮眼,實實在在提升了印度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可見度,可以成為其成績單上的一個高分。他因此在2019大選中再次獲勝。

莫迪下一個任期要開始的基建工程,讓不少內外企業躍躍越試;總規模100萬億盧比(10萬億人民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容小視。

2018年印度從中國進口766.8億美元,出口188.3億美元,中國順差很大。中國一直保持對印度貿易順差。

在2018年英國、法國、印度GDP就非常接近,2019預計印度因為更高的GDP增長率已經排名在英法之前,成為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之後的第五大經濟體。祝賀印度在經濟建設領域取得的進步!我們感謝印度帶給中國的淨出口,(經濟成長三駕馬車之一是淨出口)這是來自印度的禮物。


雲端美


光看GDP沒太大意義,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工業水平,教育水平,國防力量,這些指標很關鍵!英法都造出了航母,印度只能買買買!


一直在打拼的人


一個真正的經濟大國,不僅要看經濟總量,還要看人均gdp排名。只有這兩項指標都名列前茅才能稱為經濟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