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通過這場疫情才知道有存款的重要性?

這碗雞湯有點濃


這一個月以來,去年自己創業沒有任何的收入。所以這一個月就在家躺著。儘量不出門兒,沒有開銷勉強度日。在家吃飯主要吃的都是素食不吃肉類這樣的話一個月消耗也就是一二百塊錢還能撐撐個三五個月也沒啥事!


小白助手


存款真的很重要。今年過年在老家公婆過的,家裡有六七個大人在家裡一日三餐的正常吃飯,每天的菜錢饅頭錢都好幾十元。現在已經在家裡待了一個月了,光基本的生存錢一個月也得至少一千多,這次只是最基本的飯錢沒有算電費水費水果之類的額外的其他費用。現在大部分人還是不上班沒有工資,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我們的車貸房貸怎麼還,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平時注意多攢錢,以不變應百變。


安苗苗107570367


在十七歲那年就懂了,那一年是我第一年出去打工,為你多賺幾百塊錢,年底放假決定不回家,看廠子,可以多賺幾百塊錢,大年三十一頓飯錢花完了,就有了後面的結果,餓了十天只喝水,差一點掛了,老闆說初八開工,最後十一才開工,當時的我已經在床上起不來了。


寒風財經


疫情前是資深“月光族”,每個月發工資一半用來買買買了,另一半放在了基金定投。

2月3號一開盤,暴跌了8%,去年賺的基本都吐出來了,還趕上要還信用卡和之前考研的貸款。

(我也知道碰到這種非常情況的大跌,應該補倉的,奈何手裡沒糧,外頭有債。)

雖然知道這種情況是不能取的,但債壓在門前我不能不取啊,一狠心就取了一半出來應急。

結果,基金慢慢的都爬上來了,至少少賺了一半。

我還算幸運的,我閨蜜2月初接到通知,不用去上班了,公司倒閉了,目前在家喝西北風中。

說說這次疫情給我的啟發吧:

第一,不管怎樣,手裡要常備一筆可隨時存取的錢。放在銀行活期也好,放在餘額寶也行,留一筆關鍵時刻用來應急的錢。

第二,強制儲蓄很重要。雖說我投基金也算強制儲蓄,但一碰到股市波動,還是會受牽連,不是100%安全保本的。現在,我是把投資的錢分2份,一半基金,一半存款,雖然利息少點,但心裡踏實啊。

再有,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強制儲蓄手段,這塊我更偏向於萬能險,不為別的,就衝它靈活。

最後,同一個味道的泡麵不要連續吃一個星期,會吐的~

真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外賣在向我招手~


七七的理財秘籍


我個人覺得,通過這場疫情的存款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沒有這次疫情。存款應該對大部分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實的社會中,如果你沒有沒有錢。什麼是事情的幹不了,親朋好友都會遠離你瞧不起你俗話說的好,富在山中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所以我覺得錢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



幸福田


並不是通過疫情才知道有存款的重要性,是一直都知道,只是疫情更加放大了存款的重要性。年輕人好奇,喜歡吃喝玩樂,那必定得花不少錢在上面。特別是看到中年人被壓的氣喘吁吁的時候,都想著我才不要這樣,我要及時行樂。微博紅人,抖音,快手,等等都在誘惑你,種草,買買買,沒有XXX的人不配成為xxx

疫情一來,完蛋了。每個月月光,就剩最後一個月的工資,改怎麼辦?以前雖然知道有存款很重要,但是沒遇到狀況的時候大家都不會真的重視這個問題的。

親愛的年輕人,行動起來,每個月發了工資就往支付寶或者微信裡面存錢,裡面都有一個攢錢計劃的,先把錢存了,剩下的錢用於開銷,少買的東西,你會發現你還是可以過的很好!


Susie的自我成長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的本質不是存款的重要性,更多的應該是被動收入的重要性。打個簡單的比方,雖然沒有存款,但是你有3套可以出租的房屋,每個月可以給你帶來1萬元的租金收入,是不是比你有100W的存款更有安全感。

所謂被動收入,是美國稅務局有關收入的劃分,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被動收入是獲得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的必要前提。

在我們奮鬥的前期,我們必須靠每天的工作來獲取工資,這是主動收入。當你不再工作你就失去了收入,這也是疫情期間許多人忽然一下斷了收入生活質量驟然下降的原因。即使你有100W的存款,也有坐吃山空的那天。當然,你也可以將100W放在銀行,每個月花點利息,只要你省點,也是夠得。這個利息也是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更多的是理財的一種方式,獲得更多的被動收入需要知識或者經驗的積累。獲得被動收入的方式有:

1.存款利息;2.銀行理財;3.投資股票獲取股息;4.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房地產)5.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版權等)使用費;6.資產租賃(汽車租賃)等。

通過以上被動收入的方式,不難看出,要有更多的安全感,我們就必須不斷的積累自己、積累財富,讓“錢生錢”,遠比你自己掙錢要來的容易。

此外,通過這次疫情,也讓我明白互聯網的重要性,必須開發出一項網絡技能,足不出戶也能在家掙錢。


waley812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通過這場疫情才知道有存款的重要性?

如果到現在才知道存款的重要性,那隻能說,你過得太瀟灑,太自在了,至今都不知道存款對自己的重要。

是的,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用他們的話說,叫做“活在當下”。只是,一旦遇到事情,特別是大事,也就傻了眼了,就要裝出一副可憐蟲的樣子來了,毫無入學的瀟灑超脫之意。

每當此時,我們也想問他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是啊,瀟灑的時候,有過危機時的感覺嗎?痛快的時候,有過日子難過時怎麼過的考慮嗎?沒有。如果沒有,又何必在遇到困難時一副愁眉不展、一副可憐蟲的樣子呢?既然瀟灑,就得瀟灑到底。

所以,面對這樣的問題,真的有點哭笑不得,有點想罵又不知從何罵起的無奈。所以,還是自己去悟吧。悟不出,別人講再多也沒用。一句話,想瀟灑,就別裝可憐。


譚浩俊


存款很重要,任何時候都要存有餘糧,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或者從小被家長教導,但是除了生活真的很拮据的一部分人無法留下存款以外,有相當數量的年輕人因為沒有儲蓄和理財意識,抵禦不了各種消費的誘惑,長期過著月光的生活。很多時候,紙面的道理變成“真理”,就是從真正經歷一次開始的。

通過這次疫情強行給生活叫停,大家發現原來人生還真的有這樣無能為力的時候,它和個人突然失業不一樣,它是“整個世界”不得不停擺,你想換個地方換個飯碗都不行,只能眼睜睜等著時間過去。這對很多不做經濟學研究的年輕人來說,也許是人生第一次真正的黑天鵝事件,讓他們認識到命運的不可琢磨,嚐到不提前規劃財務的苦果。此次事件過後,留有餘糧,規劃理財,也許是他們不得不正視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樣的,為自己的家庭儲備更多的資金,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也會是更多成熟的中年老年人堅信的新目標。道理學得再好,都沒有親身經歷一次來得教訓深刻。

而那些平時生活都十分拮据,無法留下餘糧的人,我的建議是:儲備抗風險能力,也許可以包含得更廣一點。對於這樣全力以赴也沒辦法存下錢的人,平時可以多留個心眼,存下一些能夠救命的“信息”,比如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其他公司、工廠、行業能夠找到的員工臨時需求比較多的工作,家裡平時不工作的人能不能儲備一兩項能夠臨時掙錢的技能,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找個兼職也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自己要琢磨要勤奮,要時刻準備著。再不濟,相關救助和幫扶的機構、居委會之類也要摸清他們的規則,以防萬一。

我的頭條號最近發的一期“被疫情突然切斷了經濟來源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裡面有講到自己的一些經驗,大家有興趣歡迎來留下建議和自己的經歷。


看我理財


適當的存款,是對生活的基礎保障,以應不時之需,因此要對自己的收入做合理的分配和規劃,建議分為四個部分:一部分作為存款,一部分日常花銷,一部分投資理財,一部分公益積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