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高級政策顧問巴里·艾肯格林11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文章認為,美國奉行孤立主義並非偶然,而是長期存在的美國價值觀的回潮。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優先”政策被廣泛視為放棄全球領導地位,對美國塑造並維持的二戰後多邊秩序敲響喪鐘。這種觀點頗有事實依據。與此同時,這種令人不安的轉變是長期存在的美國價值觀的回潮。承認20世紀後半葉是反常狀態,而非正常狀態,這對美國領導地位的性質以及特朗普下臺後的多邊主義命運提出了令人不安的質疑。
孤立主義價值觀回潮
作為一個資源豐富、與歐洲和亞洲之間分別隔著遼闊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陸型經濟體,美國始終受到孤立主義的誘惑。眾所周知,托馬斯·傑斐遜曾經說過,不要締結糾纏不清的聯盟。始於1823年的門羅主義不僅主張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而且還想讓美國置身於歐洲的戰爭之外。在20世紀,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多年後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距離利害關係明瞭已經很久,而且美國也只是在德國U型潛艇攻擊和日本襲擊珍珠港的直接刺激下開戰的。
此外,美國長期以來尋求單方面、而非通過多邊接觸在海外推進它的利益。門羅主義就是一個明證。美國在一戰後拒絕加入國際聯盟是另一個明證。
同樣重要的是,國內商業長期以來對美國的經濟和對外政策施加過度影響。這種歷史模式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美國是大陸範圍內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廣闊的內部市場支持了美國企業家在19世紀後半葉倡導建立大型多部門公司的努力。
那是強盜大亨的時代,他們不僅對美國經濟、而且也對美國政治施加影響。例如,加利福尼亞鐵路“四巨頭”不僅控制貨運價格,還控制州議會。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願意迎合國內公司在監管方面的每一個突發奇想是與美國曆史完全一致的。
“小政府”觀點根深蒂固
美國人對政府根深蒂固、由來已久且有歷史根源的不信任也助長了孤立主義。認為政府只會製造問題的觀點不僅僅出自福克斯新聞頻道。美國的創立者對目中無人的政府頗為不信任,因為他們在英國殖民主義時期就飽受這種政府之苦。
在脫離英國獨立後,這一事實以及奴隸制的遺留影響造成了對聯邦政府幹涉地方社會安排和各州權利根深蒂固的反對情緒。擁槍權利倡導者在州議會舉行的集會和西部農場主佔領聯邦土地是美國特有的反常現象,但也是人們長期持有的這樣一個觀點的現代表現形式,即政府不可信任,最好的政府是治理最少的政府。特朗普和他的政策完全堅持這一傳統。
二戰帶來的生存威脅足以推動美國擺脫這種孤立主義和反政府傾向,至少暫時如此。戰後的美國擁有最強大的單一經濟體,以及包括親身經歷過戰爭的幾位總統在內的政治家們,因此能夠發揮構建開放的多邊秩序所需要的領導作用。
多邊合作是唯一出路
但如果認為美國繼續無限期發揮這種國際領導作用是“歷史的終結”,那就太天真了。結果,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安全感,加上身份政治(反映了一度占主導地位的白人多數無法適應社會經濟更加多樣化的現實)的崛起,足以使美國人恢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心態。
下一任美國總統——不管她或他是誰——不太可能像20世紀後半葉的幾位美國總統那樣致力於自由貿易、同盟構建以及多邊機構和規則。但還是有可能設想沒有美國參與的多邊主義。氣候變化就說明了這一點:特朗普退出2015年達成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並沒有削弱其他國家對該協定所設目標的承諾,也不應該削弱這種承諾。
另一個例子是,當特朗普試圖以使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因法官人數太少、沒有達到法定人數而無法正常運轉的做法癱瘓世貿組織,歐盟、中國和其他15個國家是如何作出反應的。作為回應,它們設立了自己的臨時影子上訴機構,以維持世貿組織的標準和程序。
最後一個例子表明,接替美國全球領導作用的必須是集體的全球領導作用,以歐盟和中國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為首。與美國不同,歐盟正竭盡全力與中國合作。鑑於不可避免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合作並非易事。但正如美國曾經認識到的那樣,這是唯一出路。
閱讀更多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