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90後越窮越敢花?月薪3000卻不怕負債12萬?

用戶1789602604782558


不是敢花,更多的是不得不花吧,富二代畢竟還是少數,現在結婚有幾個女方不要房子不要車的?起碼鑽戒首飾也得有吧,衣服婚宴更不用說。平時啥情人節這節那節的又多,不得禮物吃飯伺候著?女孩子也不容易,化妝品護膚品衣服鞋子包包這些都得用吧?不買貴的,便宜的也得花錢不是?

賺錢難,但是每月開銷大,到處都得用錢,吃喝拉撒,房租水電哪哪都是錢。收入就那麼多,所以現在負債也基本都是平常心了。

再說萬一生個病啥的,更是雪上加霜了,雖然現在醫保之類的報銷比例高,但是也架不住自費的多啊。我一個91年的都欠了四十多萬了,更不要說還有幾十萬的房貸。信用卡二十多萬欠款,一直在用代還軟件了,網貸還有十多萬面臨逾期中。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現在還出不去賺錢。不是我作死,錢都用到了刀刃上。可是有什麼辦法?


泰山小老哥


這個問題呀,負債20萬,工資3000越窮越敢花,這樣才對好不好。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句話說他對吧,他就是對,3000塊能省出一套房麼,3000塊能省出一臺車麼,可以的,20年後吧。20後咱跟00後,10後比起來,我們都叫鬍子拉碴的大叔,黃臉婆大嬸了,買車幹啥,老年代步,還是皮卡拉貨,買房當倉庫還是拿來放沙發床啊?晚了!

你要說他不對吧,那不省錢,打個點滴都是電話一個一個,阿姨嬸嬸,割了闌尾炎,快快救急,女朋友要條金項鍊,趕快融資,信用卡逾期告急,快快救急,嘿嘿,所以說,手有餘糧,心底不慌,該省還是得省。

那為什麼越窮越敢花呢,必須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要想成為什麼人,得看起來像什麼人,千萬別說自己思想睿智,語言犀利,死的可以吹活,身為一個窮人想要脫離窮人的圈子要麼有老把刷子純粹的技術派,有才華,等哪天伯樂看中你這匹千里馬,要麼就要毛遂自薦,讓我們相信你有致富的能力,或者你看起來就像一個富人,我們才可能相信你,投資你,提拔你,畢竟一個窮人臉上沒有寫著一個窮字,富人臉上沒有一個福字,這相信你從何來,從包裝,裝備和氣質上出來,那麼積極的說,窮人唯有敢花錢買裝備武裝自己,花錢買技術和知識給自己充電不斷的使自己增值,或者個人的氣場和氣質能溶入富人的圈,才可以讓自己跳出窮人的圈,所以說敢花錢,讓自己相信自己骨子裡就是個富人就是這種潛意識在作怪。這種負債我倒是挺支持的,越負債膽子越大。

這裡面還有一種消極負債的思想在作怪,就是沒富我要裝富,沒錢我要裝有錢,那麼無形中會把債務越滾越大,蝨子多了不癢,債務多了不疼,反正就這樣了,政府不至於拉我去打靶吧?那麼是後面這種情況負債我不贊同。


肖520鋒


90後越窮越敢花,負債12萬,月收入3000元的40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幾乎揹負著債務在生活裡掙扎前行。

一、假精緻和高慾望,榨乾了多少90後

90後負債累累住高檔單身公寓、用著最新款的智能手機、一身名牌服裝,這是很多90後群體的寫照。網上甚至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80後掙一萬隻敢花三千,90後掙一萬能花一萬五,這句話很直觀說明了90後“超前”的消費觀。

最近匯豐銀行的調查數據顯示,90後的負債已達到人均12.79萬元,如果用平均工資6917元計算,90後的負債已經達到月收入的18.5倍。這一屆年輕人,是真的很敢花錢,而且還很敢借錢。

螞蟻花唄發佈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指出,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即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使用花唄。

一份大學生消費信貸調查報告顯示,將近64%使用花唄的大學生,都是用花唄來購買電子產品、奢侈品和化妝品。除了花唄,90後也是信用卡的大戶。截止到2017年,我國信用卡累計發放5.88億張,其中90後的持卡佔比就已經超過30%,也就是將近1.8億張。更讓人擔憂的是,現在90後已經佔據了消費貸款用戶的半壁江山,佔比高達49.31%。

二、90後這批人在歷史的洪流中是非常特殊的

90後的重重壓力其實,90後過得並沒有那麼瀟灑。是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90年代,我們國家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所以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一個人獨享父母的疼愛。同時,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消費觀念經過互聯網的拓荒,變得更加開放,日常生活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和自我感受。當下,整個大環境都在鼓吹消費升級,甚至將消費與身份、階級、智商等等聯繫在一起,極力推廣“消費至上主義”。

三、消費的增長,90後功不可沒

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的物質社會,房子、車子已經成為一個人財富的象徵,尤其是臨近到了結婚年紀的90後們,房子、車子更是必不可少。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90後們,拿著剛入職後微薄的工資,看著高高在上的房價,只能動用父母的儲蓄來支付首付,甚至借用消費貸來支付首付。如果沒有能力購房,90後就連租房也要好好打算。

四、樓市的畸形,90後被裹挾而行

90後看似活得灑脫,但其實很多人自嘲活得像條狗,而且因為沒錢,還是一條單身狗。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還不如說90後是“被拖垮的一代”。無論是負債購房還是盲目消費,一旦超過自身的負債能力,債務將猶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的結局往往是透支信用,透支未來,乃至透支生命。我身邊就有很多負債累累的年輕人,但如果說他們不努力儼然是冤枉他們。在我看來,是生活現實和個人慾望拖垮了他們。正所謂,剁手一時爽,事後火葬場。現今社會誘惑太多、壓力太大,90後無形之中卻撐起消費大旗、樓市大旗,一步步陷入消費陷阱和房子迷霧中。


我是金融家


月薪 3000 ,負債十幾萬,這樣鮮活的例子就發生在浮雲君的身邊。




浮雲君發小在江陰,從事著一份清閒的工作,每月到手的工資也就 3000 元出頭,父母幫忙買房,還需幫忙償還房貸,他那少得可憐的工資就支付車貸和供自己日常的花銷。原本這樣平淡的小日子還能繼續。


但是,他已經到了 27 歲的年紀,在長輩眼裡是該談婚論嫁了,在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壓力之下,他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始選擇相親。


3000 元的工資自己吃用、還車貸還能勉強湊活,但是隔三差五給相親的女友送禮物、請客吃飯看電影,還是顯得非常捉襟見肘。為了在女方面前不丟失面子,但是迫於現狀又沒有太為可觀的積蓄,幾乎是就伸手碰觸了消費貸。。。


借錢時候是非常容易,大手筆給女友買昂貴的香水、包包,經常星巴克做客,單單一個月就花費了數萬 ,導致自己負債累累。


最終的結果是“打腫臉充胖子”不僅沒有得到女方的青睞,反而自己揹負一身的網貸,之後拆東牆、補西牆,窟窿越補越大,直到欠下了二三十萬的貸款,自己無以為繼,才向父母求助






為什麼 90 後即便是這麼窮還敢大手筆花錢?


很多時候其實也怨不得他們,而是社會勤儉節約的風氣已經不復存在,社會上少部分富人掀起了鋪張浪費的習俗,尤其是在婚喪嫁娶領域,更是重災區。


身邊的人都以買 iPhone X 為榮,都以穿上千元的耐克鞋為潮流,都以節假日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為假日標配。。。在這個時代洪流中的我們,受制於這種觀念的影響,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strong>

“透支消費”、“超前消費”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群體,誰不用花唄、借唄、白條都已經被視為異類。。。


社會發展得很快,各種誘惑、新奇的商品層出不窮,但是口袋裡的腰包仍舊羞澀,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很容易被花花世界所影響、左右。


而作為 21 世紀的年輕人,沒有吃過生活的苦頭,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然嬌生慣養的病很難根治,稍有誘惑就把持不住自己。





總結


月薪 3000 ,負債十幾萬的例子現在有很多,甚至你我身邊就為數不少。


不切實際盲目負債年輕人的消費觀肯定是存在問題的,但是與此同時,這個讓年輕人形成這種觀念的社會大環境同樣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年輕人月薪 3000 ,負債十幾萬這樣的社會現象呢?

<strong>


浮雲財經觀


永遠不要用60後,70後,80後的眼光看待90後和00後,也不要批評指責他們,社長認為90後甚至00後負債是沒有問題的。

60後到目前為止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辭職!

70後打死也不敢辭職!

80後是別家公司收入更高就辭職!

90後是隻要領導罵我,我就辭職!

95後是工作感覺不爽就辭職!

00後是領導不聽他的話就辭職!

90後的口頭禪就是“憑本事借的,為什麼還要還?”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市場經濟對放貸管控力度存在著嚴重的失誤,為什麼憑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接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錢,從不考慮抵押,也不考慮還款能力?

社長認為這種情況下並不是債務人的錯,這種錢只要能放出來,就應該不還,也沒有充分的理由換要求還,你能放出來說明你錢多,你不考慮還款能力是放款人的錯,這個錯就應該由放款人自己承擔。

90後負債12萬,這是2019年我國人均負債的情況,隨著2020年的到來相信很多個人即將破產,負債率會急劇攀升,因為目前很多以卡養卡的行為基本到了末尾。

當債務集中出現的時候,就需要快速推出個人破產製度,這樣才能緩解祖國花朵,否則債務將影響至少三代人的發展。

這一點不用多說,每個人只需要看看自己周圍的10個朋友,就會明白在大中創新萬眾創業的大潮下,有至少5個人負債累累。

像極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前期,但不同的是提前消費的債務並沒有給經濟帶來好轉,反而會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發展。

我國是人口大國,集體債務處理不容忽視,相關數據統計得出,2020年6月份集體債務將集中引爆,大潮退去,一半人都在裸泳。

綜合來看,當前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應該率先採取措施,引入銀行破產製度和個人破產製度,以免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其實各大銀行根據每年的債務壞賬率就可以清晰的發現這個問題,只是他們還在採取一家獨大的姿態強迫消費者。


社長財經


反正也活不長,活的長也不一定拿的到養老金,還65退休,搞不好還75退休,存那幾個錢還不夠繳稅,物價,買房。那不買房,不交養老,抵制自己的慾望,沒錢就貸,誰都不能信,活著就行


投機克


從昨天到現在,我在頭條裡看到的都是欠債走投無路的,一個比一個可憐。開始我還挺同情他們,還想給他們點幫助,不過我現在覺得好像不是那麼回事。他們說的是真的嗎?是不是裝可憐,博眼球,增加關注度呢?仔細想想他們負債的原因,都是投資,網貸造成的,少的幾十萬,多的一千萬,膽子都不小,他們都是投機分子,根本就不值得同情,總想一日暴富,不自量力,就是真的也沒有可以同情的價值,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不理智買單。我再也不看他們的表演了,大過年的心情不好。




叢輝


我現在負債75萬,但是我一點也不愁啊。

這負債主要是房貸,而且還是組合貸,只要我一直上班,這都不算什麼的,而且現在房子也增值了,總體來說我現在是掙錢的。

現在年輕人負債有幾個原因:

1.攀比

這個話題一直存在的,人們都有攀比心,尤其小姑娘,別人有蘋果手機,我也要有,沒錢就貸款,甚至校園的裸貸,不要自己的尊嚴去為了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2.不做財務規劃

不算賬不知道柴米油鹽貴,現在即使你睡覺其實你也是在花錢呢,所以每月每天都要做一下自己的財務梳理,看在什麼上花銷大,也能看出自己在什麼上花銷大精力比較大。

3.剛需貸款

這個就是車貸,房貸,都是剛需的,尤其是那些要結婚的年輕人,規劃好這些都不算什麼,而且還能掙到錢哦。

4.不會抑制自己的花錢慾望

如果看見自己想要的就買,不負債就奇怪了,所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心,考慮一下這個東西買來對自己的用處大不大,是不是可以不買。

以上四點希望能回答您的問題,年輕花錢是應該的,但是應該合理花銷,不斷增進自己掙錢的能力。


俠嵐有話說


數據統計分析,80後90後這一代人負債是最高的,為什麼?

第一個,工資跟不上生活費,打個比方說,深圳上班,月薪過萬,兩夫妻,租個房子2000塊錢左右,還是普通的,生活費打底2000,兩個人,網上購物吃飯,一個月2000,房貸3000最少,老家的房子,那麼一個月算起來是9000,如果有孩子,奶粉加尿不溼一個月也得差不多3000,關於生活壓力還有各種還款,工資根本不夠花,所以就導致了我們這一代人喜歡花未來錢,也就是花唄,信用卡什麼的,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

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工資不變,各種花費,花唄沒了,借網貸,信用卡,貸款,所以就負債10幾萬,特別是工資低的,負債可能更高,根本原因就是工資不夠用,物價高,貸款不夠還,所以以貸養貸,所以說都是為了生活,也並不是說亂花錢。當工資滿足不了生活所需,貸款是必然的。

很多人說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家庭開支,生活開支得壓力來了。工資滿足不了自己的需要。借錢又不好意思開口,沒有其他收入,我想每個人的選擇就是這樣子吧



請叫我小菜



這幾天教育部發布一條消息,上了微博熱搜。

說的是2019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了843萬,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期望月薪達到了8431元。

其中,大學生期望薪資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12992元/月、上海12070元/月、南京9771元/月。

注意,是“期望薪資”,不是到手薪資。

同樣的,前不久網絡上還流傳過這樣一組調查數據:90後的負債已達到人均12萬元以上,幾乎是月收入的18.5倍。

為什麼都說這屆90後真敢窮,我算是明白了。

敢窮源於敢花,敢花源於敢借,敢借源於敢要。眼高手低,一時的快活才是人生大事。

這屆90後特別依賴花唄,他們酷愛衝動消費,懂得犒勞自己,但不懂規劃,也別提什麼精打細算。網上也是一溜兒的洗腦宣言——

男朋友對你好不好,看他有沒有給你買買買。

你對自己好不好,看你舍不捨得為自己買買買。

想買就買,活成想要的樣子。

買,決定感情。

買,決定顏值。

買,決定人生態度。

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買買買,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當然生活也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阿露是我身邊家庭條件還算OK的朋友,去年父母給她買了房,付完首付,還每月幫忙還房貸。

年初阿露分手,以狀態不好辭職歇了快半年,8月剛找到新工作,月薪不高,就7000,剛好夠自己一個人過的。

那會聽說阿露父母給她買房的消息,我倒還真是挺羨慕她,畢竟房子這東西,入手了就是資產。

但阿露似乎有點兒身在福中不知福。

剛進新公司不久,阿露就來找我抱怨:“沒有Gucci或者LV,我感覺我融入不了公司那些同事,總感覺自己和她們不是同一個階級的。”

“你說少了一支TF口紅吧,怎麼就感覺在她們之間顯得廉價了呢。”

為了跟上階級,阿露釋放了自己的天性,看見什麼買什麼,甭管自己需不需要,貴的就是好。

雙十一前一禮拜,阿露給我發來了入群邀請——組戰隊做任務集贊,為的是馬雲爸爸分發的購物津貼。

到了雙十一當天零點,阿露揣著一百多塊購物津貼,熬夜倆小時給自個兒清空了購物車:

兩件羽絨服,黑紅各一色,三件羊絨大衣,灰藍黃不重樣,一雙運動鞋,一雙切爾西,一雙馬丁靴。

外加一套海藍之謎、兩罐資生堂紅腰子、再來一組赫蓮娜精華、Refa美容儀。零零碎碎還有幾口鍋、一烤箱、各種各樣的零食紙巾化妝品日用品。

“錯過等一年。”淘寶這麼大力度的優惠,一年也就這麼一兩次罷了,何必壓抑。

雙十一的快遞收完,雙十二的節骨眼兒上,阿露才告訴我,那些東西幾乎都是她用花唄買的,3萬的額度,已經用掉了兩萬多。

前兩天還款日,她特意設了分期。不過即使是分期,阿露算了算,也要到年後才能全部還完。

“還有些東西沒買,口紅香水,都是必需品呀。雖然雙十二力度不夠大,貨還是要囤的。”這口氣,是雙十二也要大幹一番的架勢。

月薪7000敢一次性花掉3萬,每天早上起來真的不會焦慮麼?

但像阿露這樣花錢的年輕人,真的不在少數。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近1.7億90後,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在將花唄作為支付寶首選支付方式的人群中,90後的比例最高,接近40%。

從街邊小攤到高級商場,幾乎都能用花唄,這也難怪,那些月薪5000元的年輕人,比月入2萬的中年人更敢花。

除了花唄,還有信用卡。

8月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756.67億。

前面兩樣一欠款,走上網貸這條不歸路基本就是必然了。

網絡上那些裸條貸、套路貸、校園貸,多的數都數不過來。因為借貸而導致年輕人的一生都被摧毀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

女大學生舉著身份證借裸貸;年輕人因欠款太多無力償還而自殺;小貸公司採取暴力催收,把一個家庭都攪得雞犬不寧。

怪就怪在這屆年輕人,真的很敢借。

再回過頭看看,《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

沒有存款,負債累累,這就是90後。

這幾天,阿露還尋思著申請網上那些秒下款的網貸,借6500,扣掉手續到手6000不到,最後還得還上8000左右。

礙於利息太高,阿露忍住沒申請。

邊跟我討論著雙十二到底要買啥,怎麼買才算真正薅羊毛,阿露邊跟我說,畢業這兩三年欠了花唄信用卡好幾萬,也不好意思和父母說,畢竟他們還在咬著牙每月幫自己還房貸。

想要的生活?阿露全靠透支消費去達成了。麻煩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