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洞庭湖按下“美麗加速鍵”

“王叔,這個月屋前屋後收拾的還蠻幹淨整潔,達到了美麗戶評定標準呀!”2月19日上午10點,在益陽大通湖區北洲子鎮永興村四組,該鎮農村人居環境“最美庭院”考評組正現場考評王西衛家的庭院衛生。

今年57歲的王西衛因子女常年在外,房子前後經常是雜物亂堆,家旁邊的旱廁也是蚊蠅亂飛。2019年年初,全國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拉開序幕,北洲子鎮多措並舉、三級聯動,成立了聯點領導、村幹部、組長三人組成的考評組,以戶為單位,對各類庭院精準施策,從根源上改變居住環境。

考評組將全鎮38個村組的4000餘戶庭院統一摸底後,歸類為不清潔戶、清潔戶、美麗戶、最美麗戶,和王西衛家相似的不清潔戶共200戶。起初,考評組會帶上每個村組的最美庭院戶主,拿上抹布、水桶等衛生工具,去不清潔戶主家裡進行大掃除,用行動引導不清潔戶主進行日常保潔。之後,考評組每月會不定期去檢查,檢查發現大部分戶主的庭院變得清潔,衛生意識也有了提高。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開展26次評比,評出了最美麗戶300餘個,農村人居環境庭院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為進一步全面提升群眾的衛生意識,該鎮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案和村、社區實際,配備並完善了相應的衛生設施,加大宣傳力度,採用“線上線下”雙結合的方式,在各個村組微信群、qq群統一發放電子版宣傳內容,並分享趣味衛生、小常識小技巧和每月最美與最不清潔名單,群眾的衛生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乖孫,這個菜葉和快遞紙箱不能丟這個垃圾桶哦,這是有害垃圾桶,紙箱要丟到回收垃圾桶中,菜葉咱們拿回家喂小雞。”2月19日,王西衛給年幼的孫子現場上了一堂垃圾分類課。

別看王西衛現在是個垃圾分類“知識通”,半年前分類垃圾桶剛投入使用時,他也毫無概念。後來,通過鎮村組幹部上門上戶“一對一”宣傳指導,現在村民基本可以按照垃圾分類標準丟垃圾了。

近年來,隨著村集體的不斷壯大,農村居住環境日益優化,選擇在家門口就業的村民變多了,以前被人嫌棄的清潔工,現在竟成了“搶手”工作。“2015年我老伴清運垃圾時,每天都要用上拖拉機,過年過節還要臨時增派人手。等到2019年我做這行,一輛小型電動清運車兩天清運一次就夠了。”今年63歲的郭端保是大通湖區北洲子鎮永興村的清運員,他說,現在工作強度變小了,工作環境也變好了,這都是大家講衛生的功勞。

王西衛家只是洞庭湖區眾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計劃的推動下,一戶戶美麗庭院、一座座美麗鄉村逐步落成,洞庭湖區藍天碧水的本貌正加速恢復中。(益陽在線 通訊員 宋梅 記者 胡琪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