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親密關係的人哪怕態度和善的提建議,一些人還是會不耐煩的否決?

辰雲說


1、為什麼要提建議呢?加上態度和善,和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標籤有什麼區別?

2、建議對應一定有不足或者缺陷,是需要去改。假如一個人認為自身有不足,早晚會想辦法改掉,因為內心不會平和,會一直焦慮,促使他去改動。

3、假如你覺得對方有不足,那是你的角度看問題,不是他的角度。“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4、假如真的是以客觀的形式來看待,給出建議,那為什麼他人一定要接受。人總是會本能不願意承認自身有錯,因為有錯就等於淘汰,淘汰就是死亡的遠古記憶,鐫刻在基因深處。

5、嫉妒,越是親密的關係,大家相互差不多還好,突然有人表現出,他很強,襯托對方不足,這會導致嫉妒的產生。此時的任何建議,都會遭到不耐煩的否決。

6、外人的建議,有些時候可能反而更有效。親密關係屬於內部結構的事情,相互有著一定的約束,而外人沒有利益關係,反而更容易聽取。古代很多讀書人,都是易子而教,這是長久的生存留下來的,自己教導兒孫不是被淘汰,就是特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