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數字”,一座“豐碑”


三個“數字”,一座“豐碑”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嚴峻鬥爭,是考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戰場。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15天,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在47歲的盛年,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憶最後15天的工作軌跡,回望22年的組工生涯,施詠康以捨身的壯烈、執著的堅守,踐行了一名組工幹部的初心和使命。(2月17日 《中國組織人事報》)

47歲的盛年,22年的組工生涯,連續奮戰15天,這三個貌似普通的數字,構成了施詠康別樣的壯烈人生。47、22、15,這三個數字也鑄起了一座組工幹部擔當使命的豐碑。

47歲的盛年,保持“戰鬥”姿態。“做正直的人、幹正派的事”,這是施詠康同志一生的真實寫照。正直、正派,看似簡單踐行起來卻很困難。因為要做到“公道”,很多時候就要放棄個人利益。然而,施詠康在工作中,一直秉承著“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對三種人是三種不同的態度:對那些套近乎、拉關係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對那些探聽口風、打聽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對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基層同志,他不讓他們“吃虧”。他有著一副鐵肩膀,一生扛起忠誠公道的擔當,一直保持著戰鬥的姿態,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組工,堪稱“實幹”楷模。黨建工作是引領一切工作的“頭羊”,而組工工作又是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在22年的組工生活中,施詠康同志始終抱定“實幹”的態度,不搞那些冠冕堂皇的花架子,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能為事業發展留下什麼?”這是施詠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找準方向、確定項目、培養人才,施詠康用“繡花”的功夫將每一項工作做到極致。特別是在打造“養人”環境中,他總是說:“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的黨建格局下,各項工作的推進順風順水。

15天的奮戰,踐行“服務”初心。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人猝不及防。作為黨員幹部,施詠康毫不猶豫地奮戰在抗“疫”一線。“防疫是場人民戰爭,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硬仗,是檢驗錘鍊我們黨性的時候。”這鏗鏘有力的堅定誓言是施詠康全身心投入戰鬥的力量源泉。他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履職,嚴格落實上級安排,策劃開展了“戰疫情·組工在行動”,推動組建了“區直機關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放心不下大家、唯獨忘了自己”,連續15天的超負荷工作,施詠康戰鬥到了最後,用真誠的“服務”踐行著不變的初心。

一身正氣,踐行人生的價值;滿腔熱血,譜寫生命的頌歌。“掬一捧清淚,思一身清風!念勞累身影,追奮進足跡!”這是一名基層幹部追思施詠康時寫下的。情雖切切道不盡他的捨身壯烈;數語寥寥繪不出他的執著風姿。施詠康用生命中的三個“數字”,鑄起的一座組工幹部擔當使命的豐碑,將屹立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