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作家葉聖陶老先生,是老蘇州人,更是一位忠厚長者。他曾評價: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張家的四位才女分別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但私底下,還是認為:張二姐允和的婚姻最為幸福,為何呢?因為她的眼光老到,嫁了一位高情商的夫君——周有光。

01

允和的父親辦了一所私立學校,名為樂益女中。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就在這所學校讀書,平時與允和、兆和相處融洽,彼此你來我往,相處甚歡。這樣,作為兄長的周有光,平時也能見到妹妹的小夥伴們。

張父是個很開明的人,從他辦校伊始,就去請教大教育家、北大前校長蔡元培先生就能體會到。因此,周有光就有了機會與妹妹及她的小夥伴們,一起出遊。少男少女在一起,也不覺拘束。他們一起登蘇州城牆,一起觀蘇州園林。時間一長,周有光就與允和熟了。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多年後的周有光回憶,我和張允和的愛情,是流水式的。

少年時的周有光,大概早就領悟到:凡事不要太急,要沉得住氣,才能有所收穫吧。

02

周有光,是常州人。常州出才子,如我們熟悉的語言大師趙元任,論專業,曾任清華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愛好歌曲創作,又是《讓我如何不想她》的曲作者,這智商沒誰了。

還有吳祖光,曾被譽為文壇上的神童。上馬能當導演,下馬能編劇本,寫文章,才華也是橫著溢。

周有光,從常州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約翰,以其高水準的英文教學聞名全國,顏惠慶、施肇基、顧維鈞等一代外交人才,均出自這裡。大名鼎鼎的林語堂,也是聖約翰畢業。以上知名人士,均為周有光學長。

大學畢業後、已參加工作的周有光,身上有了銀子,財大氣就粗,便請張允和聽西洋音樂——貝多芬的交響樂,好高大上哦。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地點在法租界的法國花園,一個人一個躺椅,躺著聽。聽著就很高級,但票價那是相當的貴,兩個銀元一張。如此高消費,我們的女主——允和小姐,躺了半天,卻睡著了。

真不能怪允和二姐,人家可是從小聽著中國崑曲長大的,喜歡的都是“奼紫嫣紅開遍……”

可以想象,當時的周有光,環顧四周,都是有身份的人,偏偏他身邊的女伴,甜美入夢,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要是擱二班人,怎麼都會將酣睡著的女伴晃醒,並來上一句,差不多行了,然後逃之夭夭。

而周有光表現出特有的紳士風度,讓尷尬的歸尷尬,酣睡的歸酣睡,各行其道,太具包容性了。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03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周有光與允和的感情日漸飛進,已至談婚論嫁的程序。

可是,此時的周有光,卻心生憂慮,寫信給允和——

我很窮,怕不能給你幸福。

那時的周家,早就因當年“太平天國”一戰,家產盡失。周母受不了周父的“打腫臉充胖子”,帶著孩子們離開常州的大家庭,回到蘇州。周有光讀聖約翰的學費,還是靠姐姐的同學資助。與身家豐厚的張家相比,自然就顯出高下貧富了。

這裡總覺,周有光有“欲擒故縱”的味道。想當初,二個銀元一張票,昂貴的票價,都未能讓你望而卻步。如今,快結婚了,你倒矯情了,真是滴!

但允和毫無退縮,回了一封十張紙的信,中心意思就是“幸福,是要自己去創造的”。

又是一個不愛錢財愛人才的高人!前有廖翠鳳(林語堂夫人),今有張允和在也。

允和想,我們雖不是“私訂終身後花園”,但我總是浪漫地暢想著“落難公子中狀元”,相信自己選中的如意郎君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允和很明智,也很有眼光,周有光畢業於聖約翰,名牌大學,再加上本人上進好學,前途無量。

允和的眼光,實在老到!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04

允和與周有光結婚,先後有了兒子小平與女兒小和。一男一女一枝花,一家四口,合合美美。

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一家上下,避居四川。

1941年5月的一天,小和忽然說肚子疼,很快發起燒來。當時一家人住在四川唐家沱鄉下,無醫無藥。

到了第三天,小和的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允和想方設法託人幫忙把女兒送進重慶的醫院。

醫生說是盲腸炎,由於醫治不及時,已經開始化膿潰爛。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醫生還是沒能留住小和的生命。

7月,在臨近她六週歲生日的那天,小和去了。

允和的眼淚都快流乾了,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女兒。

周有光,作為一家之主,他深知,如果這時再責怪妻子,你整天想什麼呢,有沒有點兒正事,連孩子都照顧不好,你還能幹什麼?估計這下子,夫妻互相責怪,有個好看了。

此時的他,顯示出大格局,高情商。本來失去愛女的允和,就已夠傷痛了,他不能雪上加霜,他只能用大大的擁抱去撫慰妻子,給她力量。

而周有光自己,為女兒寫了一首《祭墳》,表達當時的悲痛心情。他是一個丈夫,一個男人,只能用“詩”這個酒杯,去澆自己心頭的塊壘。

1943年,周家搬到了成都,離開四川那個令人心碎的地方。周有光與允和,兩人都在試圖調節自己的情緒,都在努力從喪女之痛中解脫出來。

後來,周有光在寫給四妹充和的信中,透露出——

小和死了第三年,我才受洗禮……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05

建國初期,允和在上海光華附中教歷史。她發現教科書中的一些問題,就寫文章寄到人民教育出版社,闡述自己的觀點。

後來,出版社邀請她到北京工作。寧可兩地分居,允和也願到北京大顯身手。

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允和就趕上了“三反”、“五反”運動,說她是“大老虎”。因為她的孃家很有錢,是大地主。允和很緊張,生病發燒,得了“牙周神經炎”,不得不回上海醫治。

允和離開了北京,臨走時不敢回頭。後來,出版社給她寫信:你就不要回來了。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1956年4月,周有光調到北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夫唱婦隨,允和也來了。

當時文化部的部長、副部長都是有光的朋友,他們知道允和有能力,單位正缺少這樣的人,就要安排她工作。有光沒敢讓她去,他可知道妻子允和的工作能力雖高,但是她受不了政治運動的風浪。

“不要再出去做事了,家裡的許多事都沒有人管,老太太(婆婆)的年紀也大了,需要照顧。“周有光這一句輕鬆的話,過去的一切不快都淡淡然煙消雲散了。

允和,這才安心地做了四十六年的家庭婦女。

允和後來說——

時間越長,我越體會到這是一種幸運。如果我沒有及早下崗,如果“文革“時我還在工作,那我必死無疑,不是自殺就是被整死。

人在家在,妻子開心就好!最難的,不是擁有,而是懂得。允和,永遠感謝丈夫的擔當、豁達與尊重。

06

重返北京,周家就開啟了一種儀式感。每天上午十點,周有光與允和,開始喝茶,有時也喝咖啡。

喝茶的時候,兩人舉杯齊眉,這是互相尊重的一種表達,當然也很好玩。

有記者上門來了,見到老夫妻這樣,覺得有趣得不得了,太有愛了。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當然,周有光,也會實話實說——

其實我們也吵,但都是兩三句就結束了,不會大聲讓保姆聽見。都是為別人的事,不是為兩個人的事。我認為,夫婦既要愛,又要敬。

少是夫妻老是伴,周有光與允和,無論陽光明媚,還是風雨交加,兩人都是相依相伴。好的感情,不是兩個相互對視著彼此,而是兩個人攜手並肩,活出更好的生命狀態,共同走向遠方。


張允和:這個俏老太太一生證明,找個高情商的老伴,有多重要

就讓《聖經》中的一段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吧——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別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