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老鼠對人類有危害,科學家為什麼不想辦法滅了它們?

小春城興義市歡迎您


1.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五千萬年,人類未出現時,鼠類已經存在了四千七百多萬年,我想說的是,兩者均是生存的高手,不是想消滅就能讓其滅絕了的。

2.蝙蝠同樣是植物傳粉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態角度來說,其所處的地位相當重要。

3.在蝙蝠數量豐富的地區,它們對農林業的害蟲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這不僅有利於農林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減少了由於農藥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4.在生物學,仿生學以及生物鏈的作用自不必說,請自行百度。

這段時間蝙蝠是熱門,老鼠在此就不多說了。

最後說一句,蝙蝠並不會主動招惹人類,難道我們不應該想一想那些吃這玩意兒的奇葩是否同樣有一定的責任嗎?


縱橫交錯兮天下之局


有幾次,我家室內,不知怎麼飛進了蝙蝠,我用網具捕捉到,看見蝙蝠這模樣,我想一腳把其揣死,後爾,記得童年時,聽奶奶說過,這東西,這東西夜晚專門去捉蚊子吃,認為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又把它放回大自然。小時候,我奶奶喜歡養貓,因為家裡養了貓,家裡的穀子和紅署隨便亂放,要不然,都會被老鼠吃掉。有一日,我在家裡捉到只老鼠,我想把它弄死扔掉,奶奶說,把它放生,留給貓吃,貓是專吃腥食東西。如果你趕盡殺絕了老鼠,我們養不這隻貓。


1方方肖通勇


這裡你犯了一個錯誤,蝙蝠這種動物,是我們生態鏈上非常重要的一環,很多夜間行動的有害昆蟲,都是蝙蝠消滅掉的。因此,如果你要把蝙蝠消滅了,那麼可能會有更大的災難。

蝙蝠本身並沒有錯,它長得不像食物,晝伏夜出,居住在野外的洞穴中,基本上不跟人類接觸。而且它身體內的細菌和病毒,都是自己攜帶,通常也不會傳播給人類。其實人身上也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只不過隨著進化,這些細菌和病毒同人類達到了共同友好生活。同樣,蝙蝠身上的各種病毒、細菌,也已經和蝙蝠達到了和平相處的情況。

而且蝙蝠你看它那個長相,長得多猙獰啊,長得就特麼不像是食物,結果一些傻逼,一群傻逼,還要去找刺激,那麼多美味不吃,非要去吃野生動物,非要去吃蝙蝠。最後導致病毒傳染到人身上,這能怪蝙蝠嗎?

蝙蝠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一些管不住自己嘴的大傻逼。

而且滅絕蝙蝠,只會造成更大的生態問題。


老鼠這種動物,那就確實討厭了,偷吃糧食,傳播細菌病毒,引起瘟疫,而且還喜歡跑到人類居住的地方搗亂,確實應該消滅。不過,老鼠的繁殖力和生命力太強大了,想要消滅他們,太困難了。


人體探索者


蝙蝠和老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菌,對人身體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另外老鼠還通過它的活動,汙染我們的食物、水源,破壞農作物、啃食傢俱、衣物等,嚴重影響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不想辦法把它們消滅掉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老鼠。“除四害”這項工作,其實從建國以後全國上下都在實施,“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消滅老鼠的各種招法其實已經都用上了,但是老鼠的數量就是沒有減少,主要原因在於老鼠的繁殖能力太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太高,人們消滅的老鼠數量,在短期內就會被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和新生力量所填補,科學家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另外,從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地球的任何生物,在一個或者多個生態鏈中,都會佔有特 定的生態位,扮演著一定的角色,老鼠也不例外。假如老鼠消失了,那麼以老鼠為食的動物,比如老鷹、蛇、黃鼠狼等就會在短期內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問題,數量也將下降,直到找到新的代替老鼠生態位的動物作為食物來源,那麼作為替代者的生物也將面臨數量下降的情況。同時,老鼠經常捕食的昆蟲類動物的數量將會大大增加,從而也會影響農作物和林木資源的生長,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再來看一下蝙蝠。雖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大量對人體致病的病毒,但由於它們的活動方式是夜間活動、白天休息,活動區間是一些懸崖峭壁、洞穴和角落,與人們的活動區域已經沒有太多的重疊,一般情況下不會直接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更重要的是,蝙蝠不是一種有益動物,它們經常以危害農田作物的害蟲為食,對植物花粉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醫學上免疫、病毒等方面的重點研究對象,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消滅它。但是,現在由於人類的慾望特別是食慾的推動,很多地區的人們也把手伸向了蝙蝠,把它們作為餐桌上的食物,造成了世界上蝙蝠數量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更為嚴重的是引發了一些病毒在人體的感染和傳染疾病的傳播,真的是人為的災難呀。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老鼠是一種令人心生厭惡的小動物。它在在自然界中有眾多的天敵,老鼠被貓吃掉,被蛇吃掉,被貓頭鷹吃掉。由於老鼠傳染疾病,偷吃糧食,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人類對它也是“恨之入骨”,想盡了各種辦法消滅它們。但是老鼠家族依然是“人丁興旺”。老鼠怎麼就消滅不掉呢?

老鼠曾經給人類帶來的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曾經因為老鼠經歷了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在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世紀歐洲發生了一次極為慘重的大瘟疫。這次瘟疫叫做“黑死病”,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後來人們發現,造成這次瘟疫的罪魁禍首就是老鼠。

老鼠對人類危害很大,但是要消滅它們並不容易。老鼠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的數量龐大。據有關專家計算,地球上可能有150億隻老鼠。這可是世界人口數量的兩倍啊!地球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老鼠?老鼠家族“人丁興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鼠能生,繁殖能力極強。

老鼠的繁殖能力有多強悍?母老鼠懷孕21天就可以生小老鼠,一窩數量5到10只,一年能生6到8次。因此一隻老鼠一年最多能生80只老鼠。而它的後代長到兩三個月就可以生小老鼠了。這樣算下來,一隻雌性老鼠在一年內就可以讓老鼠家族的數量增加上千只。老鼠的這個繁殖速度是不是很嚇人啊。

老鼠不但能生,其它生存本領也是極強的。老鼠天生會打洞,會攀爬會游泳,食性很雜什麼都吃。更令我們不可思議的是,科學家研究表明,老鼠的很聰明,它們的智力幾乎和人類相當。難怪有時候老鼠夾子,老鼠藥都不管用了。

老鼠繁殖能力這麼強,智商有很高所以人們要徹底消滅它們並不容易。我想科學家也是束手無措的。澳大利亞氾濫成災的兔子,科學家們不是沒有想辦法,但人類不還是最終無計可施。

至於近期蝙蝠對我們的危害,完全是由於人的咎由自取。如果我們不吃野生動物,蝙蝠身上攜帶病毒再多再厲害,它傳到人身上的機會是很小的。希望這次災難過後,人們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千萬別好了傷疤忘了痛。

目前,老鼠的數量在人為的干預和自然天敵的干預下不會顯著增長的。只要我們做好日常的防護工作,應該是不會給我們造成太多麻煩的。在網上曾看到一種叫做“三吱”的菜。老鼠這種動物連現在的貓都嫌棄了,人去吃它幹什麼呢!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動物了。

我覺得科學家要做的不是想怎麼去消滅老鼠和蝙蝠,而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學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朋友們覺得呢?


兔斯基聊科學


我是擁有100多種病毒的蝙蝠之王。為什麼人類不殺蝙蝠呢?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蝙蝠是各種病毒的自然宿主。自然宿主意味著病毒可以長期存在於生物體內,既不被宿主破壞,也不破壞宿主。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蝙蝠可以攜帶多種病毒而不會生病。據科學家稱,在300多隻蝙蝠中發現了4100多種病毒,其中大部分不感染人類。然而,一些病毒已經打破了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界限,導致人類感染:例如埃博拉病毒,它不會導致蝙蝠生病。所以問題是,為什麼蝙蝠不被病毒感染?事實上,這可能與蝙蝠的飛行能力有關。我們知道蝙蝠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他們的身體上覆蓋著一層皮膚膜。當它們飛的時候,它們可以通過敲打它們的皮膚膜來飛。雖然人類製作的電影和蝙蝠一樣,但它們不能通過皮膚飛行,因為飛行消耗的能量是陸地的3-15倍。為了飛行,蝙蝠每單位時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新陳代謝。新陳代謝越快,體溫就越高。我們知道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體溫在38℃以下,而蝙蝠的體溫在40℃以下。如果人體溫度長期保持在40℃左右,雖然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但會損害人體的其他機制,因此會出現高燒“腦燒傷”。但蝙蝠很幸運,它們的細胞能夠更有效地自我修復。當他們的免疫系統識別出一種病毒時,它不會猛烈地抵抗它,而是緩慢地。另外,在高溫環境下,雖然病毒可以存活,但它不能繁殖,所以蝙蝠可以攜帶病毒,但它們不會生病。蝙蝠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家裡有很多病毒。不同的病毒可以感染不同的宿主。例如,雖然噬菌體是一種病毒,但它的宿主是細菌,因此人們可以利用噬菌體來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不同病毒感染不同宿主的原因是,如果它們想入侵生物細胞,就需要通過細胞表面的受體。受體是鎖,病毒外殼是鑰匙。只有找到匹配的鎖,病毒才能通過受體進入細胞。我們知道,生物關係越遠,遺傳相似性就越低,同一類型的受體就越低,這就導致病毒可以感染動物,而不一定是人類。然而,病毒會變異。一旦變異成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病毒就會從動物上傳到人類身上,引起人類疾病。幸運的是,病毒的突變沒有方向,就像“盲貓捉死老鼠”一樣,病毒進化感染人類的概率很低。儘管這些病毒中的一些已經從動物感染進化為人類感染,但它們不會傳播到人類,例如狂犬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病例。但病毒很少,不僅從動物到人類,而且人與人之間,如艾滋病、埃博拉、非典等。一旦病毒進化成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功能,病毒可能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最終導致全球爆發。在紀錄片《為什麼病毒是致命的》中,科學家將捕捉一些蝙蝠進行實驗。但每次實驗後,它們都會把蝙蝠釋放到大自然中。在紀錄片中,他們說:病毒和蝙蝠的共存已經存在了幾十萬年,這是一條自然規律。雖然蝙蝠身上的病毒會引起人類感染,但這不是蝙蝠的錯。我們知道蝙蝠在自然生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殺死昆蟲並幫助花授粉。有些植物果實只能通過蝙蝠的消化道發芽。一旦人類大規模消滅蝙蝠,將導致當地生態系統的失衡。此外,即使沒有蝙蝠,病毒在自然界也無處不在。即使它們不通過蝙蝠,它們也會感染人。所以這不是殺死蝙蝠,而是阻止它們。目前,防止人類病毒復發的方法是收集足夠的病毒樣本。一些大型實驗室將在生物體內收集病毒並對其基因進行排序,這樣當病毒有一天在人類世界流行時,人們就不會對此一無所知。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早發現、早分離。例如,當第一例艾滋病出現時,如果人類能夠更早地意識到它的存在,那麼我們就可以停止它的傳播鏈,也許艾滋病不會參與人類世界。智能寫作機器人


觀看新聞資訊


題主的問題問的不恰當,老鼠確實對人類是一害,但是蝙蝠實際是益獸,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主動甚至是被動對人類產生過傷害。

老鼠是絕對的有害,不但和人類爭搶食物,破壞家裡的傢俱書籍,他還會傳染疾病,其中最厲害的就是鼠疫。

鼠疫在西方又叫黑死病,但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我國,鼠疫都引起過人類的大量死亡,在歐洲中世紀,一場最厲害鼠疫曾經殺死當時歐洲總人口的六分之一,1910年在中國東北曾經爆發過一次鼠疫的大流行,短短半年時間就致死十幾萬人。

現在由於居住條件的改善,人和老鼠打交道的機會比以前少了,但即使如此,如果家裡不小心跑進一隻老鼠也是夠讓人鬧心的,而且老鼠是一種極其聰明的動物,什麼老鼠藥,粘鼠板,老鼠夾,電子捕鼠器,剛開始還是比較好用的,時間一長,老鼠就會吸取經驗不再上當。

老鼠的生育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如果讓雌、雄老鼠交配,母鼠21天就可以產下幼鼠。雄性幼鼠30天后就進入成年;雌性幼鼠40天以後就可以繁殖下一代。這些年輕的老鼠又會接連不斷地生下幼鼠,生下幼鼠後,在6-10小時內又可進行交配,懷下另一胎。據說有人做過實驗,在食物場地充足的情況下,一對老鼠平均一年繁殖的子孫後代如果個個存活,則將近5000只。

因此,科學家不僅沒有無視老鼠的存在,反而曾經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消滅老鼠,我國建國不久的“除四害”運動老鼠就赫然在列,只是就算是一場席捲全國的政治運動,也沒有改變現在老鼠家族人口興旺的現實。

蝙蝠和老鼠不一樣,不能因為這次爆發的新冠狀病毒有可能來自蝙蝠就認為蝙蝠是有害的。蝙蝠和人類的食譜並不重合,生活範圍和人類也可以說是劃分的涇渭分明,大部分蝙蝠對人類是無害的。不僅如此,在古代蝙蝠反而被認為是代表著祥瑞,象徵著多福。

只是蝙蝠可能自己也沒想明白,自己都努力進化成這樣了,連新華字典中都沒說自己可以食用,怎麼就有人非得想要吃它。再說蝙蝠實在是面目可憎,也沒有什麼可以食用的部分,據吃過的人說,就像在嚼塑料布,可是這也架不住有人認為蝙蝠能大補啊。


醉美木瀆


蝙蝠和老鼠的數量和分佈特別龐大,科學家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滅絕不了蝙蝠和老鼠;同時,蝙蝠和老鼠也是大自然生物鏈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科學家也不能消滅蝙蝠和老鼠,否則就會給人類帶來不可控制、無法承受的災難!

一、蝙蝠和老鼠的分佈範圍和數量

分佈範圍

蝙蝠: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屬962種,分佈於地球上除南北極和某些大洋島嶼以外的所有地方。

老鼠: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數量

蝙蝠:蝙蝠每年繁殖一次,每產1-2崽;但是壽命最長可達33年,大多數種類可能平均4-5年。

老鼠:繁殖能力強、適應力好、生存幾率大,因此數量成長非常迅速。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一隻雌性老鼠一年下來就可以讓其家族老鼠的數目增加上千只,十分嚇人。

二、蝙蝠和老鼠的危害

蝙蝠:通過研究,蝙蝠身上的確攜帶著1000多種病毒,其中有100多種對人類可能產生致病威脅,被稱作毒王。

老鼠:

1、常出沒於下水道、廁所、廚房等帶菌場所與乾淨場所來回行動,經由鼠腳、體毛及胃攜帶物來傳播病原菌,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貯存宿主或媒介。

2、全世界由於鼠害造成的糧食損失最高可達到收穫量的15%-20%,相當於25個貧窮國家國民收入總值,夠1.5億人全年的口糧。

雖然蝙蝠和老鼠對人類危害很大,但是它們基本上無處不在,到處都有,人類根本無法把它們消滅。同時,人類又為何不能消滅蝙蝠和老鼠?

一、蝙蝠和老鼠會消滅大量的害蟲,是農作物不可缺少的保護神。

蝙蝠:一隻20克的蝙蝠一夜可吃掉200-1000只昆蟲。

老鼠:對於沒有成熟的莊稼,老鼠是眾多啃食糧食植株昆蟲的天敵。

二、蝙蝠和老鼠屬於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蝙蝠和老鼠的龐大數量,捕殺了大量的害蟲,同時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是大自然生態食物鏈承上啟下、必不可少的一環。

三、蝙蝠也是重要的傳粉者,在熱帶地區,大約有528中植物需要蝙蝠授粉,對眾多植物的繁衍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四、醫學貢獻

人類許許多多的新藥研發和醫學研究都是要拿老鼠做實驗的,老鼠對人類醫學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蝙蝠在醫學上也是個寶:從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質溶解血栓的速度比一些臨床所用的藥物快一倍;食蟲蝙蝠的糞便在中藥中被稱為“夜明砂”,有清熱明目的功能。

結語:

在大自然,存在就是最大的道理,蝙蝠和老鼠是不該被滅絕。

單單偏頗的看到某個物種對人類有危害,就恨不得消滅的一乾二淨。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不科學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近些年來頻繁爆發病毒危機,根源就在於人類的不文明、不科學的行為,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控訴和懲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和生活的真諦。


科學Science


提到蝙蝠,人們就想到它是2003年非典病毒的元兇,據說是那次非典是蝙蝠把傳給果子狸然後把病毒傳染給人,這次新冠病毒元兇據說也是蝙蝠,蝙蝠是含有病毒最多動物,所以不要捕食。老鼠這個隨處可見的小動物更是討人厭惡,據說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貯存宿主或媒介,對人類傳播的疾病存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57種,真的讓人有些害怕。

既然蝙蝠和老鼠對人類危害那麼大,科學家為什麼不想辦法消滅他們呢?其實凡事都有有利有弊,各種動物的存在就是一種生態平衡,我們人類不能刻意去消滅它,否則違背生物鏈,對人類也有危害,儘管蝙蝠容易將病毒傳播給人類,可是蝙蝠的存在讓我們人類發明了飛機的超聲波,飛機夜間飛行就是根據蝙蝠夜間飛行原理髮明的。就現在,蝙蝠在維護自然汕生態平衡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的蚊子、夜蛾、金龜子等害蟲,一夜可以捕食3000只害蟲,對人類還是有益的。

當然老鼠這個人人喊打的動物,繁殖能力強,危害大真的對人類沒有什麼好處,就應該滅絕。


舞動人生124


因為武漢新型肺炎事件,使得原本與人類素無瓜葛的蝙蝠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一時間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在部分新聞媒體的賺取眼球的描述下,蝙蝠坐實了“移動的病毒庫”的稱號,彷彿只要人類接觸到了蝙蝠就會帶來不幸一般。蝙蝠的境遇悽慘,作為與它“稱兄道弟”的老鼠的日子也不好過,老鼠因為喜歡偷吃糧食,素來就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惡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不理解了,“蝙蝠和老鼠對人類有危害,科學家為什麼不想辦法滅了他們呢?”接下來,科學驛站將帶你們走進蝙蝠和老鼠的世界,詳細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能消滅這兩個物種。

蝙蝠和老鼠為什麼招人憎惡

即使沒有這次的武漢新型肺炎事件,蝙蝠和老鼠的形象在中國人的心中也非常差,而令人憎恨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原因一:受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的影響。

細心的網友都能發現,蝙蝠和老鼠不管在小說中、影視作品還是古典詩詞中的描寫都是貶義的,在這些影視作品及文學作品的薰陶下,人們自然“談鼠色變”、“談蝙蝠色變”。

01 老鼠:“賊眉鼠眼”一詞就是以老鼠的外在形象來描述人的形象猥瑣,偷偷摸摸,“過街老鼠”用來描述人的處境非常危險,人神共憤,“官倉老鼠大如鬥”用來描寫貪官的貪得無厭,類似這樣的成語或者詩詞我們聽過的不少,我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中國古人不僅在詩詞中有對老鼠的貶義描寫,在習俗上也將對老鼠的憎惡和忌憚展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我國曆史上曾有過老鼠嫁女節,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當晚家家戶戶都不點燈,全家人坐在堂屋炕頭,一聲不響,摸黑吃著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聲音是為了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給來年帶來隱患;

臺灣居民歷史上把大年初三的晚上作為老鼠結婚日,民間剪紙中的“老鼠娶親”就是這種信仰的反映,這一天人們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鹽,而且在第二天的早晨要上床,不影響老鼠的喜事,以免在來年受到老鼠的報應;

舊時上海一帶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滅,破解的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浙江南部古時流行“打老鼠眼”的風俗,即在元宵節時,人們煮黑豆,然後在室內撒黑豆,撒豆人站在梁下,手拋黑豆至樑上,口中唸叨:“西樑上,東梁下,打得老鼠光鐸鐸(斷種之意)。”他們用這種迷信的方式來祈禱破解鼠患。

以上這些習俗無一不反映了人們對鼠的憎恨。

02 蝙蝠:正統文學作品中對蝙蝠的描寫倒是不多,但小說如“倚天屠龍記”中吸血蝙蝠王的描寫的心狠手辣,算是人們對蝙蝠形象的一種反應。

原因二:受動物外在形象的影響

我們老話裡都告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外在形象確實能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老鼠和蝙蝠的面貌就特別不受人待見,他們五官緊湊,眼珠突出,且全身透黑,給人一種“面目可憎”的形象。相反,老鼠的天敵——家貓的形象就好多了,家貓的毛髮乾淨,眼睛炯炯有神,受人喜愛。

原因三:受動物習性的影響

咱們都知道,老鼠和蝙蝠生存的地方都是類似於骯髒的下水道、橋洞、山洞裡,而且往往都是晚上出沒,白天休息,有的蝙蝠品種如“吸血蝙蝠”還飲血,這樣的生存環境和習性就給人一種“黑暗”“陰冷”“骯髒”的印象!

蝙蝠和老鼠對人類的危害和益處

基於上述三個原因,人們自然對老鼠和蝙蝠產生了憎恨的情緒,加上這次武漢新型肺炎以及之前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事件都與蝙蝠有關,所以很多人都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是你知道嗎,蝙蝠和老鼠對人類來說不僅僅是有害的,反而在很多方面對人類大有益處!

01 危害:

首先說說蝙蝠。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是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近些年來出現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及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與蝙蝠脫離不了干係,下面一張圖是蝙蝠攜帶病毒的生動展示。正因為如此,人們恨不得斬草除根,但你是否想過,蝙蝠雖然攜帶了這麼多病毒但自己並沒有發病,它的天敵果子狸等以蝙蝠為食也能正常生存,如果人類不去“嚐鮮”,病毒又怎會傳到人類身上來呢?

再說說老鼠。老鼠的害處還真是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老鼠素有“破壞王”稱號。老鼠習性喜歡磨牙,因為老鼠的牙齒幾乎每天都在生長,如果不每天咬東西磨牙的話就會進食困難。在這種情形下,家裡的傢俱、電纜、衣服甚至牆角等建築物都會淪為老鼠的磨牙石,所到之處都會被啃食破壞,建築物也會有局部塌方的危險,所以老鼠素有破壞王的稱號。

二,老鼠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一方面,老鼠本身攜帶的病毒很多,因老鼠二傳染的疾病可達35種以上。它是許多病毒寄宿攜帶體,對人類生命健康有重大威脅,中國古代的鼠疫影響很廣,每年因鼠疫死亡的人數不在少數,所以歷朝歷代都將鼠疫治理作為朝政大事,滅鼠也成為人類除四害之首。另一方面,老鼠不僅本身攜帶病毒,它們喜歡到處走動,大大增加了病毒的傳播概率。被得病的老鼠啃食過、或被糞便汙染過的糧食一旦被人活牲畜食用,往往會被傳染相應的疾病。

三,老鼠偷吃糧食。雖然在當今已經算不得一件大事,因為很少有人在家囤積很多的糧食,但這在中國古代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大事。

02 益處:

先說一下蝙蝠。正如上文所說,蝙蝠雖然攜帶了這麼多病毒但自己並沒有發病,它的天敵果子狸等以蝙蝠為食也能正常生存,如果人類不去“嚐鮮”,病毒又怎會傳到人類身上來呢?所以說人類不能將所有的病毒事件全都推脫到蝙蝠的身上。蝙蝠的害處真的不多,但它對人類和大自然的好處可真不少:

好處一:捕捉害蟲

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對人類有益。

好處二:傳播花粉

和依賴動物傳播種子一樣,很多植物也依靠蜜蜂等動物傳播花粉,蝙蝠也是重要的傳粉者。事實上很多植物的花高度特化甚至專門在夜間開放,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蝙蝠來進行傳播花粉,這些依賴蝙蝠來傳播花粉的植物包含葫蘆樹和仙人掌等。

好處三:仿生技術研究

咱們人類的軍工領域對蝙蝠的研究非常多,比如雷達定位等技術都是以蝙蝠的定位原理進行放生研發而來,除了定位以外,蝙蝠的休眠等習性也往往被軍事專家所青睞。可見,蝙蝠的存在對於人類的科技發展也至關重要!

談完了蝙蝠,再來看看老鼠對咱人類有什麼作用嗎?它是否一無是處呢?答案當然不是。

好處一:醫學貢獻

“小白鼠”可以說是老鼠對人類做出的最大的貢獻了,由於老鼠與人類的器官機理類似,所以“老鼠雖小,五臟俱全”它成為了醫藥研究的測試對象,人類諸多醫學成就的問世,哪個沒有拿老鼠做過實驗的,可以說,我們的今天的健康是建立在一隻只老鼠的奉獻上面。

好處二:經濟價值

並不是只有大型動物的皮毛才有用處,老鼠的皮毛同樣具有一定的經濟作用,比如說做皮革,還有由於老鼠的繁殖速度快,價格經濟,他的肉也常常作為食物飼料。

好處三:對生態系統的貢獻

老鼠身為生態系統裡不可缺少的一環,與它的捕食者和下層植物的生存息息相關,可以想象如果老鼠滅絕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蝙蝠和老鼠可以徹底消滅嗎?

根據上面我們的講述,其實老鼠和蝙蝠除了長得醜了點,身上髒了點之外,似乎對人類及大自然的好處也非常多,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不去消滅他們。但總有些小夥伴們想去完全滅絕他們,這在技術上可行嗎?人類目前的科技可以滅絕老鼠和蝙蝠嗎?

據悉,蝙蝠是世界上唯一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是出人類以外數量第二多的哺乳動物,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廣泛分佈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而且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所以人類想依靠純粹的物理武器來消滅蝙蝠其實是異想天開的。不過,人類研發出了能夠讓蝙蝠絕育的“病毒”,只要給某一種群注射了絕育藥,相信經過幾代的交配,蝙蝠的種群數量肯定會降至低點。

結論

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老鼠和蝙蝠是面目可憎的有害動物,尤其是經歷了SARS、埃博拉及新型冠狀病毒等爆發實踐,人們對“滿身骯髒”的它們充滿了憎恨。然而,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動物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們對人類也有諸多益處。所以,我們何不去反思人類的行為是否觸犯了自然法則,這些病毒的爆發是自然對我們的警告!而不應該去對蝙蝠和老鼠趕盡殺絕!

這裡是科學驛站,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