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把握“危”中之“機”打贏必勝之“戰”


近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文章指出,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

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驗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但疫情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在這場考驗中,我們不僅要有戰勝疫情這個“危機”的勇氣,更要有“危”中找“機”的智慧,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等各項工作,為疫情結束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疫情“大考”中把握提升治理能力之“機”。這次疫情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發生後,有的地方在應急管理體系、公共衛生環境、互聯網政務服務、儲備體系等方面暴露出短板。這些地方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借疫情“大考”之機補齊治理短板。要牢牢把握黨的領導這個根本,借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契機,確保黨的領導成為社會治理體系這個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複雜系統的核心;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這個核心,人民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要借“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契機,營造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局面。

在疫情“大考”中把握優化產業機構之“機”。產業結構對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疫情發生後,有的地方暴露出產業結構單一、輕重工業比例失調等問題,這些地方就一定要在疫情防控這個“危”中,找到調整產業結構的機會。要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制定科學的復工復產方案,迅速引導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橫下一條心,持續抓好招商引資,藉助國家未來優化物資生產能力佈局的政策,以創新思維、搶跑意識抓對接、引項目,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爭取更多優化產業結構的項目落地落實,加快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結構調整。

在疫情“大考”中把握錘鍊幹部素質之“機”。疫情是檢驗幹部的“一面鏡子”,有的幹部迎“疫”衝鋒、不畏艱險、堅守一線,也有的幹部口號喊的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因此,我們必須以戰“疫”為契機,把一線作為“練兵場”,在疫情防控一線錘鍊幹部,提升幹部素質。要在戰“疫”一線提升幹部的政治素質、宗旨意識、全局觀念、擔當精神以及駕馭能力,引導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使命扛在肩上,體現在一言一行中,引導黨員幹部各司其職,堅守崗位,同時又能協調聯動,自覺服從大局,不斷提升駕馭複雜局面、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為疫情防控築牢銅牆鐵壁。

“危”中之“機”不能白白錯過。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定要善於把握“危”中之“機”,既盡全力打贏這場必勝之“戰”,又要為疫情防控阻擊戰勝利後的改革發展大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