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1)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想到老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是最高的精神境界、最好的做人遵循,最大的處事原則。以百姓主見為主見心明眼亮,以人心所向為方向是非昭彰,以百姓取捨為取捨功在千秋,以群眾好惡為好惡地久天長。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2)老子八次在《道德經》提出“不爭”,不爭是守弱處柔之道、和諧平安之道、聖人善勝之道。老子在《道德經》兩章重複說“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依道而行,何爭之有?天不爭高,地不爭厚,道不爭常。不爭的人生自有一派享受不盡的旖旎風光。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3)老子說:“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古往今來無數事實證明,能全者都歸之於能曲。水是“曲則全”的典型,它歷盡曲折無所損,在於柔和順勢,能屈能伸。水曲能奔流到海,人曲能一路無尤。司馬遷曾深為惋惜: 韓信若學道知曲,不致結局悲慘,亦可“全而歸之”。.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4)老子說“希言自然”。身教、簡政、安靜、平和是自然之道、也是長久之道。橫行無忌、飛揚跋扈,不可能長久。老子說,狂風暴雨是天地所作,因違背常道尚不能持久,何況人之非正常所為!任何違道的、非常態的狀態都不可能長久。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5)“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孔子研究《周易》的心得符合老子“希言自然”的觀點。德高賢明者話少,浮躁輕薄者話多。欲用語言掩蓋目的或表達願望的人,一定辭多;尊道守道、本分溫和的人,一定辭寡。寡言人內心自然,多言人內心不淨。心無狂風,言無暴雨。天地希言,四季自然。

太學說道(六十一)無我 不爭 曲全 希言 辭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