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的返程需求還未釋放,旅客數量將呈“報復性”增長

新冠疫情仍在持續,並正在對社會多個行業當下與未來產生深刻影響。其中,民航業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這不僅因為疫情直接造成大量航班取消、客流大減,還有全球多國採取停飛、取消航線等限制措施。

如今,全國各地逐漸復工,但返程的不確定性依然困擾民航,未來恢復更具有極大不確定性。疫情衝擊下,近期民航有什麼新需求動向,疫情後民航的恢復路徑又該如何判斷?近日,攜程機票大數據部門調取了近期旅客預訂數據、搜索數據,與歷史數據相結合,對民航短期困境、需求與未來趨勢做出更好的判斷。

國內航線受影響嚴重,但需求還未到高峰

疫情對民航的衝擊是明確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民航春運期間累計旅客運輸量3707.8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期減少36.4%。其中2月10日單日僅運輸20.92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期減少89%;客座率僅39.45%,比去年同期減少49.34個百分點,單日旅客量和客座率均創本次春運期間新低。

國內航線整體低迷,但攜程大數據從旅客搜索量、訂票方式等上,還是看到了新的動向。比如預訂時間的明顯縮短,相比2019年同期,出行前0-3天預訂的旅客佔比大幅增加,50%以上都是臨近出行日才購買機票。從旅客搜索量看,2月每個週末都會出現小高峰,這表明不少旅客還在觀望回程時間,因為各地錯峰復工與開學延後,不少旅客還未出行,需求有一定積壓。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四周(2/10-3/8)東北相關航線的搜索熱度高,但還未形成有效預訂。海南—黑龍江、黑龍江—廣東/上海的搜索需求目前看來都還沒有得到有效滿足。

70%—80%的返程需求還未得到滿足,旅客數量將“報復性”增長

約70%—80%的返程需求還未得到滿足,但整體需求釋放期將會較長,部分原選擇高鐵的旅客,也可能會因航班時間較短、空氣更新快,有利於防疫而選擇購買機票。

疫情會影響當下出行,但並不會影響旅客與全球對中國民航未來的期待。從旅客的搜索量上分析,相比2019年,2020年清明節當前搜索量下降很明顯,但五一假期的當前搜索量整體仍高於去年,加之今年五一將有5天假期,看來旅客對未來假期的渴望在疫情控制後一定會有“報復性”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回顧歷史,在2003年SARS爆發後,民航市場也曾經歷“一落千丈”,但隨後的暑期就出現“報復性”的增長。結合歷史各類突發事件,可以看出:一旦危機解除,數據回到正常水平是行業的普遍規律。國際航協(IATA)的分析圖也表明:傳染病對於航空業的影響,從未超過1年以上。

攜程認為,中國的航空市場需求依然穩固,我國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體量、人均乘機次數與2003年已遠非一個量級,更重要的是,長期看國內外交流的大趨勢不會變,旅客選擇航空出行的習慣不會改變,中國遊客渴望走遍世界的心不會改變,世界各國對中國遊客的青睞同樣不會改變。據瞭解,僅在2019年,中國遊客去泰國就有近1100萬人次,去日本超過900萬人次,甚至去西南太平洋斐濟都有4.7萬人次……

攜程稱,“全球航空業正期待著中國市場迴歸,正如同我們期待著這場‘抗疫’的勝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民航必會擺脫低谷,航線繁忙依舊、機場人聲鼎沸。”

採寫:南都記者 許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