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他們挺起瀋陽平安的“脊樑”——記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33.3萬“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

轉發-他們挺起瀋陽平安的“脊樑”——記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33.3萬“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

張登林(左一)和“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為市民免費提供生活用品。


  生命重於泰山,防控就是責任!

  社區、村屯、企業、酒店、市場、商鋪……宣傳到位,一個也不漏!小街小巷、社區入口、主要街路、公共場所、城市環線界道……互助守望,一個也不少!

  處處都有他們的“紅色身影”,處處都有他們值守的崗位。

  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自疫情發生以來,瀋陽市有33.3萬名“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成為前線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成為守護沈城平安的一支主力軍。

  戰疫情、保發展,有熱情、敢擔當——他們有居民大媽大叔、保潔保安員、快遞小哥,他們有剛退休的老民警、老黨員、老幹部,他們還有年輕的白領、店主、企業老闆……關鍵時刻,他們鼎力守護瀋陽人民群眾健康平安;危難時期,他們挺身而出化解險情,體現了瀋陽積極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的成果,彰顯出“奉獻、友愛、互助、團結、拼搏、正義”的城市精神。

  在社區村屯裡 他們是守望平安的“眼睛”

  不管多黑,不管多冷,“盛京義勇”枕戈待旦、忠於職守的身影,總是讓人感到溫暖和力量。2月15日夜裡,“噔噔噔”,和平區張登林警務室有人敲門,民警張登林一看,滿身粘著雪水的田佔玉將一塊寫有“盛京義勇守望崗”的標誌牌從軍大衣懷裡掏出來,當天牌子摔壞了,田佔玉用膠布、紙板粘好趕緊送來。

  田佔玉是一名聾啞人,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華派出所副所長、中華社區民警張登林與社區幹部商量,讓老田在社區警務室幫忙乾點兒活。平日居民對老田很照顧,老田過意不去,也想為大家作點兒貢獻,就加入到社區“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隊伍中。

  暴雪襲來,疫情防控又進入關鍵時期,“雙線作戰”緊張而忙碌。當晚,和平分局“盛京義勇”隊員們在對一處封閉起來的小區進行巡邏時,眼尖的隊員發現幾名男子正準備翻牆進小區,他們趕緊制止並對他們進行體溫檢測、登記排查……

  疫情防控重在社區的末梢神經,連日來,在全市社區、村鎮、小巷、街路中,你會看到懸掛“盛京義勇”守望崗條幅的疫情防控點。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公安廳的部署,瀋陽市公安局主要負責人提出“三線一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群防群控工作理念,目前全市已整合“盛京義勇”力量33.3萬人,居民小區出入口守望崗設置率達到100%,“盛京義勇”隊伍組織網格長、樓長、單元長、院長等看家網隊伍20752個,在小區(村屯)出入口、超市、藥房、市場等重點部位設立守望崗3407處。

  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西三環社區民警代長嶺帶領“盛京義勇”隊伍,探索出“五有五禁止,三問一登記”工作法,每天要累計排查登記上千人次。

  在鐵西區,鐵西分局霽虹派出所社區民警趙彤帶領“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將多個老舊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每天派多班次“盛京義勇”隊員排查登記進出人員。

  在群防群治中 他們是排查防疫的“幫手”

  2018年瀋陽市成立了“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協會,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專群結合”,與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對應的市協會、區協會、分會、服務站四級組織機構,拓展到物業、城管、教育、交通、寄遞等行業的平安志願者隊伍。

  瀋陽古稱“盛京”,受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啟發,“義”代表義務,“勇”代表勇士,故稱維護社會治安積極分子“瀋陽平安志願者的勇士”為“盛京義勇”。

  依託瀋陽公安警務改革,全市221個派出所實施警力下沉,設立945名社區民警,民警們以社區警務站為依託,負責發展轄區內的“盛京志願者”隊伍。如今,這支與“朝陽群眾”“紅楓義警”等平安志願者品牌齊名的隊伍,成為新時代守護沈城平安的一支主力軍。

  有效防控疫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體現,更是平安瀋陽建設中應對突發情況處置實力的檢驗。截至2月17日,全市945名社區民警、4577名專職輔警和一村一輔警(警務助理)警力,帶領33.3萬名“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已經實現全市826個社區、5781個小區及1454個行政村疫情防控群眾自治,“盛京義勇”已協助民警排查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的重點人員共計8841人,其中重點地區來沈人員761人;排查重點車輛58493輛。

  在巡查宣傳中 他們是傳播正氣的“喇叭”

  人熟、地熟、物熟,基礎厚、情況清、方向明。瀋陽市“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協會成立伊始,優先招募社區(農村)委員會幹部和五老人員(老幹部、老黨員、老工人、老知識分子、老教師)等,同時重點吸納社區物業、保安、保潔工作從業者,娛樂場所和商業網點信息員,物流寄遞和快餐配送小哥等,大力接納行業協會與企事業單位團體加盟盛京義勇隊伍,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成為基層公安機關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不拜年不聚會,紅白喜事全辭退……”2月16日,天還沒全亮,于洪區沙嶺鎮七十歲的老黨員、“盛京義勇”隊員邵德財冒著大雪,騎上貼著防疫順口溜和宣傳標語的電動三輪車去很遠的村屯為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39歲的肖文海,是蘇家屯區太平山村的治保主任,也是一名“盛京義勇”。他從大年三十開始就沒休息過一天,為了加強宣傳,他還把私家車奉獻出來,開著天窗把喇叭頂在車上,提示村民加強防疫。

  截至2月17日,全市組織“盛京義勇”宣傳隊31596組次,發放防疫信函56.2萬餘份,懸掛橫幅標語78955條,廣播宣傳141150次;建立微信群10799個,推送防疫宣傳信息145761條,受眾群眾771萬餘人,全面提升全民疫情防範意識和社區村屯自防能力。

  在疫情堵控上 他們是前線陣地的“哨兵”

  “你們家裡來外地人了嗎?”六十多歲的劉福玉退休前是於洪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現在是“盛京義勇”隊伍中的一員。春節期間,他幾乎天天排查登記、宣傳走訪……

  “責任”與“熱情”是33.3萬“盛京義勇”平安志願者鮮明的特徵,地區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樂於助人的豪俠仗義,構成了這些平安志願者們的精神內核。

  “雖然年紀大,但我們幹活認真!”79歲的王盛德大爺是和平區延安里社區居民,他的女婿是和平分局八經派出所副所長劉鐵忠。老人看到女婿整天投入到疫情防控中,遂請求參戰。王盛德聯繫到小區里老鄰居、老黨員加入到“盛京義勇”隊伍中。

  日前,6名退伍軍人趕到了瀋河區永環社區警務工作室,戴起紅袖標,參加“盛京義勇”隊伍。老兵們湊錢做了一塊展板,上面寫著:“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他們將鮮紅的黨旗懸掛在守望崗上……

  “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公安機關按照“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正全力向決勝方向挺進。一件件“紅馬甲”、一個個“紅袖標”、一座座守望崗,在沈城大地正譜寫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書寫新時代厚重的城市精神。(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文 李浩/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