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的產品線非常有意思,款式不多但涵蓋了不同檔的價位,並且可以通過搭配組合實現不同的功能,有一種讓人「買了一個還想買」的魔力。如果你最近剛好有購買一臺 Sonos 音響的打算,那麼我非常推薦你從新發布的這款 Sonos Move 開始,因為在保留方便的控制、優秀的音質、極簡的設計、紮實的做工等基礎上,Sonos Move 比家族前輩們多了藍牙、內置電池、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技術、IP56 防護等級等配置,可以帶來煥然一新的用戶體驗。

我本人是 Sonos Play:5 用戶,並且在不少朋友們的家裡體驗過 Sonos Play:1、Sonos One、Sonos Beam、Sonos Sub 等其它系列的產品。當我有幸拿到 Sonos Move 這款產品並搶先體驗的時候,發現它在 Sonos 大家族裡是如此地與眾不同。在經過了一週的深度體驗後,我非常興奮地想和大家來分享自己對這款產品由衷的喜愛。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讓音樂無處不在

Sonos 是以 Wi-Fi 音響起家的,也就是說你需要讓 Sonos 音響連接到可以正常訪問的網絡(Wi-Fi / 以太網電纜)以及接上電源線,才可以讓它通過 Sonos App 或者 AirPlay 來播放音樂。這麼設計的好處是連接的穩定性和覆蓋範圍要比藍牙連接的方式要好上不少,特別是在室內面積較大的情況下,可以充分發揮出 Wi-Fi 覆蓋面大的優勢。但是,這樣一來 Sonos 音響也就被網絡和線材束縛在了原地,帶來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比如我經常想在下廚的時候或者製作咖啡的時候聽一些音樂,而我的 Sonos Play:5 放在樓下的書房裡,所以我每次只能拿出 iPhone 來外放湊合一下。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Move 的出現,完美地解決了先前 Sonos 產品的這些不足,在保留了傳統優勢的同時真正做到了「讓音樂無處不在」。

首先,Sonos Move 搭載了一塊 2500 mAh 的電池,讓它不再受到線材的束縛。官方宣傳每次充滿電後可以播放 10 小時,不過沒有標明測試時的音量,而從我自己日常使用的情況來看,在 50% 音量的情況下續航時間大概是 6 小時,我每天將 Sonos Move 在淋浴房、廚房、餐廳等地方拎來拎去使用,大概 2-3 天才充一次電。如果不播放任何音頻,那麼 Sonos Move 的待機時間可以長達 120 小時,所以幾乎不需要擔心續航的問題。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Move 提供了兩種充電方式,可以說考慮地非常周到了。隨機附贈的底座就兼具了充電的功能,我只需隨手將 Sonos Move 放到底座上,它就可以自動開始充電,無需任何插拔線纜的操作。不過因為這個底座不具有防護等級,所以更適合在室內使用。同時,Sonos Move 的背面還有一個 USB-C 接口,就算帶到了在戶外使用我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USB-C 數據線 + 移動電源」的組合給 Sonos Move 充電,PD 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45W,充電的速度還算不錯。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開始充電的時候,Sonos Move 的正面會緩慢閃爍橙色的指示燈,並且可以在 Sonos App 裡實時查看充電狀態和剩餘電量。如果 Sonos Move 處於藍牙模式下,那麼它就無法在 Sonos App 中顯示,自然也看不到充電情況了。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其次,Sonos 也首次在 Move 這款新產品中引入了藍牙連接的技術,補齊了先前在無網絡情況下無法使用的短板。在 Sonos Move 的背部面板,可以看到除了熟悉的電源按鈕和連接按鈕,多了一個藍牙 / Wi-Fi 切換按鈕。在默認情況下,Sonos Move 使用 Wi-Fi 模式,我可以通過 Sonos App 或者 AirPlay 來播放音樂。如果我需要切換到藍牙模式,只需按一下藍牙 / Wi-Fi 切換按鈕,Sonos Move 頂部面板的狀態指示燈就會閃爍藍色,這時候就可以在終端設備的藍牙設置裡找到 Sonos Move 了,配對後即可使用任意流媒體 App 播放音樂。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最後,還有一項獨佔的功能保證了 Sonos Move 能隨時隨地提供高品質的收聽體驗,那就是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如果你使用過其它的 Sonos 音響產品,那麼我相信你一定會對 Sonos 的 Trueplay 功能印象深刻,因為它要求你倒拿著手機不停地在放置 Sonos 音響的室內走動,直到它完成對 Sonos 音效的調節。一旦我移動或者重置了 Sonos 音響,我就需要重新進行一次 Trueplay 調節,說實話挺麻煩的。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而 Sonos Move 搭載的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技術和 HomePod 的聲學自適應非常類似,不管我將它放置到什麼地方,只需處於 Wi-Fi 模式下且保持靜止不動,它都可以利用麥克風進行自動調音,持續適應周圍的環境,在免去了我反覆手動調節的麻煩的同時讓我獲得更好的聽感體驗。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之前我在家使用 Sonos Play:5 的時候,我媽對這款音響完全沒有興趣,因為它被放在我的書房裡,她既不會跑到我的書房裡專門來聽歌,受限於電源線和重量也不能將它輕易搬走。但是當我把 Sonos Move 拿回家後,我媽的態度就發生了 180 度的轉變。她不懂什麼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技術,也不知道它新增了藍牙連接功能,但是她發現了這是一款真正的無線音響,不再收到線纜和重量的限制,可以放置在家裡的任意一個角落,而且還有相當不錯的音質。她開始積極地幫我尋找 Sonos Move 放在哪裡聽起來更「愜意」,還問我怎麼用她自己的手機在上面播放音樂。有一天,她自豪地告訴我,她發現把 Sonos Move 放在兩層樓之間的一個邊沿上可以讓音樂充滿整個家裡。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可以分享的音樂更加美妙」的真理,而這也正是我心中 Sonos Move 最大的價值。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熟悉的配方依舊還在

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新技術,Sonos Move 也保留了 Sonos 家族的傳統藝能。

Sonos 音響的看家本領自然是 Sonos 這套系統,在 Sonos App 中不但可以整合不同流媒體平臺的資源,還可以非常方便地控制每一臺 Sonos 設備,讓它們協同工作或者各司其職。值得一提的是,Sonos App 是一款跨平臺的應用,所以不管我的家人使用 iPhone 還是安卓手機都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控制家裡的 Sonos 音響,並且我訂閱的流媒體服務還可以通過 Sonos 賬戶讓全家人都能輕鬆使用。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除了 Sonos 自家的這套控制系統,Sonos Move 還支持 AirPlay 2 協議,所以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 iPhone、iPad、MacBook Pro 等設備來方便地將音頻隔空投放到 Sonos Move 上,讓它與我的其它 AirPlay 設備聯動,實現多房間同步播放同一首歌曲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我還可以通過 AirPlay 讓 Sonos Move 與 Apple TV 連接,這樣一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就能享受到更好的音效了。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與 Sonos One 一樣,這次 Sonos Move 也搭載了語音助手: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當然在國內使用就顯得不太友好了。我自己嘗試了一下,最後只成功配對了 Alexa,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方便地控制播放以及直接按歌名、專輯、歌單等點歌,不過 Alexa 對流媒體平臺還是做了限制,只適合於 Spotify、Amazon Music 等。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Sonos Move 的觸摸控件也和自家兄弟們如出一轍,三個簡單的控件就實現了所有控制音樂播放的功能。中間的那個不用多說,自然是播放 / 暫停,左邊的是「音量 -」,右邊的是「音量 +」,而從「音量 -」滑動到「音量 +」可以實現「下一首」的功能,反之亦然。頂部面板還有一個麥克風控件和指示燈,在啟用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語音助手和實現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所以推薦一直開啟。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優秀的聽感一如既往

也許很多人看到這裡的時候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款音響產品的介紹卻遲遲不談音質呢?其實 Sonos 的音響產品就像 AirPods 一樣,一方面是大家對這些品牌的實力有基本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大家開始注重除了聽感之外其它的體驗,比如說 AirPods 的多設備切換、AirPods Pro 的降噪、Sonos App 的資源整合、Sonos 的立體聲 / 家庭影院配對等。

雖然我不是音樂發燒友,但是一個 Sonos Play:5 天天放在耳邊聽,我還是可以方便地比較一下 Sonos Move 與它的差距。Sonos Move 搭載了兩個 D 類數字放大器,一個高音揚聲器和一箇中低音揚聲器;相比之下,Sonos Play:5 搭載了 3 個高音揚聲器和 3 箇中低音揚聲器,每一個揚聲器都配有一個專用功放。光看配置差了不少,那麼它們聽起來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呢?

先控制一下測試條件,兩臺 Sonos 音響都連入同一個 Wi-Fi 網絡,都使用 Tidal 上的 HIFI 音源,都通過 AirPlay 播放,音量都設置為 25%,但因為功率不同實際音量有區別,不過區別不大這裡就不糾結了。測試的歌曲我選了 Mariah Carey 的 《Without You》、Coldplay 的《Army of One》以及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直接說我的結論吧:人聲部分,特別是蔡琴的這首歌可以聽出 Sonos Play:5 的聲音更加圓潤清晰,Sonos Move 的聲音略微乾癟一點;高音部分,從牛姐這首經典歌曲的副歌部分來聽,差距真的非常小,我說不上有什麼區別;低音部分,《Army of One》開頭通過 Sonos Move 出來的鼓點聲有點轟頭,聽感和 HomePod 很接近,而 Sonos Play:5 完全沒有這種轟頭的感覺。總而言之,我覺得 Sonos Play:5 勝出,但是整體差距真的不大,Sonos Move 的音質完全配得上「出色」兩字。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外觀設計兼顧耐用和實用。

因為藍牙、電池等技術的加入,Sonos Move 變成了一款可以拿出家門使用的無線音響。然而,Sonos 認為光有這些技術還不夠,於是他們還給 Sonos 加上了 IP56 的防護等級,可以耐受潮氣、雨、雪、灰塵、鹽霧、紫外線和嚴寒酷暑天氣的侵蝕,這樣一來即使我將它拿到環境捉摸不定的戶外,也絲毫不用擔心,就算是颳風下雨也完全可以正常地播放音樂。除此之外,Sonos Move 還採用了硬化的耐衝擊外殼,就算是從 1 米高的地方跌落下來也完全不會受損。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想象一下,當你和朋友們一起去戶外野營或者沙灘曬日光浴,一個皮實、便攜且音質不錯的無線音響可以給你們增添多少的樂趣。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除了硬件本身的結實耐用,Sonos Move 還在外觀設計的實用性上下了一番功夫,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背部的手柄設計。Sonos Move 的重量為 3 千克,兩隻手捧起來都會覺得有點沉,但是它背部這個像把手一樣的設計,不但可以將背部面板的按鍵「隱藏」起來防止誤觸,還可以讓我非常舒服地單手提著它到處移動,簡直令人叫絕。

Sonos 的第一款無線音箱體驗如何?這是我的一週深度體驗

小結

從功能和定價來看,Sonos Move 應該就是 Sonos One 的升級版,或者說是 Sonos One 和 Bose SoundLink Revolve 的融合版,所以實用性絕對沒得說。一句話總結一下 Sonos Move 的特點,那就是「Sonos App + AirPlay 2 + 藍牙連接、10 小時電池續航、自適應 Trueplay 調節技術、優秀的音質、IP56 防護等級、防跌落外殼、人體工學手柄……這些特性讓 Sonos Move 在家中和戶外都可以幫助你非常便捷地與親朋好友們分享音樂的喜悅」。

那麼,Sonos Move 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也許是它高達 3980 元的售價了吧。說實話,這個價格真的不便宜,甚至可以買到一對相當不錯的書架音響了。但是,就像蘋果生態一樣,Sonos 的這套生態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你想用 Sonos App 來獲得最佳的音樂收聽體驗,那麼只能接受 Sonos 自家的產品。一旦接受了這個現實後,很簡單,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你只是想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欣賞音樂,那麼可以選擇 Sonos Play:1 或者 Sonos One,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隨時隨地享受美妙的音樂以及讓家人朋友們也可以從中獲得喜悅,那麼 Sonos Move 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如果讓我重新選一次,在 Sonos Play:5 和 Sonos Move 之間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不知道大家會怎麼選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如果對 Sonos Move 還有什麼其它的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提出,我會盡量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