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究竟有沒有哲學?

圓明抱拙


哲學,是一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很容易發現,中國最早的哲學書是《易經》

《易經》完全符合哲學的定義。是當時自然科學的最高成就,也是當時社會科學的最高成就。

《黃帝內經》也是哲學。當時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高成就,全部被它收入和展現。

後世的哲學,主要是兵書,比如《六韜》,《吳起兵法》,《李衛公對答》。特別是《孫子兵法》就更加具有哲學意義了。

哲學,是總結當代,指導未來的,是人類最高智慧的學問。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當然充滿了智慧。中國哲學非常實用(或者叫現實),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普通民眾都知道兵法。我們的哲學一直和兵法在一起。

比如,老百姓最熟悉的《三十六計》。還有更多的民諺(老人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世界革命和人民解放。是呼喚時代,指導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智慧。是建立在當時最先進的自然科學成果和社會科學成果基礎上的。

所以,哲學並不神秘,哲學更不遙遠。不要神話哲學,更不要讓哲學脫離現實成為完全空洞的語言堆砌。

所有民族,都有哲學。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哲學。


老楊老師2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東西方“哲學”一詞的由來。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因為當兩種文明或研究系統發生碰撞時,它們之間的誤會和衝突首先會表現在翻譯問題上。西方哲學譯作“philosophy”來自古希臘語“philo”和“Sophia”即“愛”和“智慧”兩個詞,所以哲學就是愛智慧,及對智慧的追求與熱愛。西方的哲學一詞首先在日本登陸,日本學者首次將其翻譯成為“哲學”因為中國古漢語中”哲“就是智慧的意思,比如《詩經·爾雅》中提到“哲,智也”。中國學者黃遵憲赴日本學習,將這一翻譯帶到中國,於是“哲學”一詞及西方哲學學說開始在中國流傳。陳寅恪、王國維等人均認為,從內容上來講西方哲學所探討的話題類似於中國古代理學的內容,所以也叫理學。日本學者在翻譯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只不過在日本理學指的是物理等自然科學,為了與其區別還是另造新詞——“哲學”。這就是在西語和漢語中哲學一詞的由來。我們從用漢語“哲”來翻譯西方這個學科,就可以發現中國古代有同樣的內容與其相對應——智慧。

然後要搞清楚什麼是哲學?中國古代哲人有沒有這層定義上的哲學內容。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哲學的內涵和定義,搞清了內涵和定義,我們再來找一找中國有沒有符合定義的學說或思想,如果沒有,那就說明中國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哲學;如果有,那就說明存在“中國哲學”這個東西。剛才探討詞源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哲學就是愛智慧。展開來說,這種智慧之學所關注的一共有三個大領域: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前兩種關係在人身上的反映。我們都知道哲學包括本體論、認識論、人生觀、歷史觀等等內容,這些理論無非就是圍繞著以上三大領域而直接或間接展開的。回顧中國哲學史,我們發現中國哲學家及他們的學說也都關注的是人與萬物的關係問題。所以我們說“中國哲學”並不是像有些學者說的那樣是一個偽概念。它不僅有嚴格的內涵,而且還有其豐富而獨特的外延。只不過中國哲學在研究方式、著述方式和傳承方式上與西方哲學有著很大的區別,導致很多人誤以為中國這些學說不是哲學,要知道哲學的定義遠比現在已有的哲學形態廣闊得多,否則哲學就沒有發展空間了。不能以西方具體的哲學研究傳統去定義哲學概念,這不僅犯了削足適履的錯誤,而且導致眼光短淺、保守,甚至否定自己的問題。



中國好閱讀


題主,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你提供的三個術語若沒錯的話,那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個民哲,大水比是也。


中國有沒有哲學?

其實,在馮友蘭這批早期的學者之後,中國就有了哲學這個說法,本來問題的爭端已經不大,偏偏國內學界推崇的德里達來中國溜達一圈,回去的時候來了句“中國沒有哲學”,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麼,中國有沒有哲學,在本世紀初就成了國內學界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結論是“中國有哲學”。

哲學的三大追問

這個大概很多人都聽過: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本來是三個價值與科學混在一起的問題,但自從近代自然科學崛起,這些追問就純粹成為了價值的追問,因為哲學已經不再承擔尋求真理的責任。

而這三個關懷,也即古希臘哲學被基督教批判性的繼承後,就成為了哲學和神學對人類的終極關懷。所以,在當代的神學家和哲學家那裡,普遍認同中國文化具備和西方哲學、神學同等的終極關懷。這種關懷既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哲學的,既可以是入世的,也可以是出世的,彼此沒有高下之分。

為何人們習慣於說中國沒有哲學?

這個原因,跟人們進行通約(也就是比較)的對象有關。

我們需要知道,亞里士多德對自己的哲學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他甚至宣稱在他以前的思想家們沒有一個人發現形而上學。所有的人都在關注屬性,卻無人看到實體。這個實體,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似乎也只是處於“屬性”而非“實體”的層面。因此,一些人就說,中國沒有哲學,因為哲學是亞里士多德開創的,並且真正影響西方人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這個說法遭到了現代不少西方哲學史家的嚴厲批評,為什麼亞里士多德以前的思想家們就不是哲學家呢?亞里士多德說他們沒有實體學說,就一定要以亞里士多德的話為基準嗎?答案是否定的。現在已經沒有人會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說辭了,懷特海甚至說西方兩千年的哲學不過是柏拉圖哲學的註腳。在邏輯學方面,一些學者也認為亞里士多德只是因襲前人——這些觀點雖然有些道理,但實在太過,沒有亞里士多德,西方邏輯學的雛形就不會出現。

正是過去人們以亞里士多德哲學為基準,有些外行的迷糊蛋甚至把近代科學混淆為古希臘哲學——這樣的比較當然不準確。

中國只有倫理學嗎?

人們聯想到中國的諸子百家,似乎總要聯繫到政治和倫理上面,這話實際上不準確。

首先,倫理學和物理學、形而上學是亞里士多德的三大支柱哲學,倫理學本身在古代就是哲學的重要環節。我們看柏拉圖,他把物理學和數學這些理念全部安排在善這個理念之下,就能發現形而上學本身就不排斥倫理學。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著作中提到的最高之善和幸福,顯然也可以看作是形而上學的代名詞。

其次,我們中國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詞義是有不小差別的。當時儒家說的倫,這個概念其實是早於孔子的,它有我們所說的邏輯上劃分出來的類、種的意思。我們不能把古代漢語的倫完全當作我們現代漢語的倫理,也不能誤以為是網絡用語的“倫家”。包括德這個概念,它雖然也有我們現在所說的德性的含義,但秦朝以前它的用法跟性字差不多,有事物的本質的意思,所以我們看明清時期的學者們提到德字的時候仍舊用作過“本質”、“本性”的意思。而且,德概念才是早期的主流概念,道是後來才慢慢取代了德的地位。

中國有邏輯思維嗎?

在我看來是有的,邏輯思想,如果我們以概念的單義性,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同一律的運用來看,中國是有邏輯思想的,因為邏輯概念同日常語言(哲學是日常語言的昇華,但也屬日常語言)最大的區別就是需要定義,並且詞義不能是多義的。在《論語》和《孟子》、《莊子》、《公孫龍子》、《墨經》、《荀子》中,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更不用說後世了,一直到宋明理學中對分析和綜合的運用,可說達到了巔峰,這就是邏輯思想。

我們中國真正缺乏的,其實是邏輯學科,我們一直沒有產生這門學科,現代有些觀點認為這是語言學問題,即我們漢語中關於系詞“是”的運用太貧乏,並且沒有通過系詞“是”來達成一系列的命題推演,才導致了漢語無法產生邏輯學科。有些人則反對這個看法,並且給出了不少反證,現在我們先不要管這個問題,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一下兩方的資料文獻看看。

邏輯學中,真正影響到自然科學的是歸納法,這在傳統邏輯裡面本不受待見。至於演繹法,大家現在在邏輯學裡是不學傳統邏輯的,因為很落後。

世界哲學大會2018年在中國北京召開

哲學大會能在中國召開,說明中國哲學氛圍現在在國際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否則根本輪不到中國。在開幕式環節,可以看出來,國外的學者是承認大陸有哲學的。

但有個問題,就是一些學者報怨中哲的人外語好的少,並且不怎麼和外國哲學家交流。現在北京一些高校的外教也有這樣的看法(哲學專業)。

那麼我再來說個問題:過去我是不怎麼喜歡談論個人道德的,但就所見所聞,現行制度之下,你不談師德,那絕對會培養一批有才無德的禽獸。雖然壞人各行各業裡都有,壞到極點的學者所佔比例也不高,但教師隊伍裡出一兩個敗類那也會引起很大震盪。

中哲的一些老師,還有一些藝術系的老師(其他院系的老師也有),總喜歡強迫自己的學生喝酒,要我說,喝死你們這群煞筆都行,為啥要禍害自己學生呢?以身作則都做不到,整天講老莊,卻慾望比誰都大,這實在是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肥嘟嘟的小不理


抱歉,我的答案是:沒有。


1、中國人做學術,愛往後看,尋祖宗

中國人做文章歷來惜字如金,解釋辭意的時候,更是如此。比如“文學”是一個辭,它有它的內涵,這樣的內涵即使是一句話都不一定能夠完全解釋的清。但是,我們的古人卻只用一個字就解釋了,如《易》,“物相雜,故曰文”;再如《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

這樣的說法一旦形成,就基本無解了。因為國人對於“字”有著莫大的信仰,而且認為《說文》等書是足以解決一切的。(這樣的思想即便現在還有)


2、導致文不對題

但是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於現在的學術名詞多是由外國文字翻譯過來的,如果不明白譯辭的原意,而勉強翻開中國字書去找本來不是我們所有的東西的定義,那豈不是緣木求魚,費力不討好了嗎?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哲學?因在“Φιλοσοφία”(意為愛智慧)這個希臘詞,或者“philosophy”這個英文詞被翻譯為“哲學”兩個字引入之前,我們雖然有“哲學”這兩個字,也有一些思考,但是卻沒有“Φιλοσοφία”所指的精神內涵,更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


那麼,當我們想要把我們自己的老子、莊子等傳統文化告訴別人的話,是應該鑽到故紙堆裡尋先賢對“哲學”的文字釋義呢?還是整個的鑽研西方的“Φιλοσοφία”呢?

如果這一層意思都沒有搞清楚,那隻能是雞同鴨講,驢唇不對馬嘴。

最後,前兩天,講“龍的傳人”,川普大笑。因為翻譯把“龍”翻成了dragon,而dragon在西方語境中,是惡龍,邪惡的代表。

當然這是翻譯的問題,但我們如果想要建立真正的溝通,必須要知彼知己,而不是自說自話。


木木讀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是自吹自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現今只有中華文明僅存,已說明了問題。說到哲學,中國只早不晚。有些人認為中國沒有自己獨立的哲學體系,包括一些外國學者在研究中國哲學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那是因為他們不懂中國哲學,可能很多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哲學體系。



這是中國文化獨有的特色,中國的哲學、科學、文化、信仰等等都是融合在一起的,都在古詩文裡,因此,中國的詩詞歌賦搞不清楚,研究中國的哲學可以說門都找不到。




中國哲學,也可以說東方哲學,講究得是天人合一,直觀領悟,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哲學也是超越性思維,形式邏輯分析,強調征服自然。說起來,東方哲學更像是一種藝術,西方哲學更像是一門科學。



另外,中國的哲學有一點非常了不起,那就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這種精神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大千極微


答:回答您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只需要把“哲學”的概念重新深入地認識一下,便能得出比較確切的答案了。

何謂“哲學”?規範化的概念闡釋大概包括了這樣幾個內涵:

* 中文翻譯的“哲學”一詞最早使用於19世紀末,是從日本的漢文"哲學"引用過來的。其主旨為“熱愛智慧、追求真理”,翻譯詞義為“以辯證方式,一種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是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方式。

* “哲學”被看作一種尺度。其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

* 英語“哲學”(Philosophy)有「愛智慧」的意思。

* 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等概念——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單就這些規範化的概念闡釋,明眼人大概就能清楚,所謂“哲學”,並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麼神秘高深、玄奧而不可及。人類社會中但凡涉及“熱愛智慧、追求真理”的研究學問,亦即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以辯證方式,一種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就是“哲學”!

中國有沒有?還莫說2500年前的老子。即使在現實社會,一看便知。


拙筆淡靜


中國當然有哲學家。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是毛澤東。他的哲學代表作是“矛盾論”和“實踐論”。


閆老大16


中國究竟有沒有哲學?那要看你如何去定義哲學這個概念了。

如果從哲學學科來說,中國從五四運動之後才從西方引進大學課堂,如果從哲學的定義本身來說,哲學是“愛智慧”,是“思想思想的思想”,你們說中國有沒有呢?

哲學,最基本的素養是需要思辨能力,愛思考、勤思考、辨證地思考。且思考的成果能自成體系,對於人類涉及的終極問題都能有自洽理論,那就是哲學。

無論是西方哲學,還是中國的思想,探索和觀察的世界是客觀統一的。差別無非就在於切入點角度、思辨方法、語言體系上。

題目描述中說哲學有三個特徵:追究終極,邏輯反思,科學前瞻。

那是建立在西方哲學思維特點上,你會發現思維方向只有前後(邏輯推理只能線性地向前推進或向後反推)。優勢是嚴謹,缺點是不全面。

那麼中國的哲學思想具有什麼特徵呢:

追究終極,但不會有明確答案(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非常清晰地意識到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可知部分太多。)

建立在西方哲學基礎上的世界觀是漸進式的,而建立在中國思想基礎上的世界觀是循環式的,在循環中的“環”上螺旋漸進式。

“物極必反”高度凝聚了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包括萬物的運行規律,亦包括了人的邏輯特性。

中國思想的邏輯方向是“圓形”的,因此你常常會看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作假時假亦真”,“真空不空”,“非有非無”等看似廢話的偈語。

圓形邏輯的優勢是不會出現極端,思考對象時常常取全局範圍而不是僅僅只是對象本身,更接近於事物的本質,包含著任何事物的兩面性,任何對立都能統一、融合成整體。

因此中國思想是對立統一論。

缺點就是對人的悟性要求更高,不適宜做普及教育。在應用到具體事物上缺乏精確的指導性。

科學理論與哲學思想有相當部分的重合度,哲學應用更應偏全局把控,給予科學發展方向作出指導,而不是為科學細化而服務。在線形思維上,前瞻性是向前無限發展,在圓形思維上,前瞻性只是又一個循環。

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心,從正確認識哲學意義開始。不要糾結於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要看中國有沒有保留自己的思想特色。世界平衡需要異化制約,而不是大同統一化。


姝子


如果說中國沒有哲學,兩千多年前那位出了函谷關而不知所蹤的老子恐怕要策馬轉身,一改“無為”的態度來找你當面對質的!

哲學是什麼?按照西方人的觀點,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實在、邏輯、知識、道德、美學、語言及意識等概念。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哲學與其它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本身只是思辨智慧,展現思維的不同維度,並無對錯可言,可若以科學來探尋客觀世界即存在對錯了,符合客觀規律可實踐為正確,違背客觀規律不可實踐為錯誤。

這是西方人對哲學下的定義。

那麼老子會怎麼反駁呢?

老子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難道不是“思維的緯度”嗎?這不正是見仁見智沒有對錯的哲學問題嗎?

另外,老子還說了,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寧 ﹔神 得 一 以 靈 ﹔谷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為 天 下 貞 。這個一,誰又能說清楚呢?

老子還說,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辯 , 辯 者 不 善 。這不是語言學之修辭嗎?

再也別說中國沒有哲學的話了,不怕老子生氣嗎?


閒看秋風999


中國有哲學;中國的哲學是“人”學的一部分。

在中華文明的先賢前輩看來,人和自然是人類的最大課題;自然是人類的自然,人類是自然的人類;文明社會是“天一合一”的“人”學。

關於自然的理論屬於辯證唯物主義範疇;關於社會的理論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範疇;今天.關於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論,受具體社會侷限甚至根本利益的支配,一直未有長足的闡述;有哪一個利益會讓新的理論代言?

歸納認識,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基本可以概括;人類永恆的主題在“要什麼”!因此,關於自然.關於社會(歷史).關於人類,其實合三為一;演繹出人類命運的絕大論題;或者叫《人學》。

哲學歸屬於《人學》,在理論的第二層次起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作用。歷史發展到今天,仍以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人類的發展是過往的歷史的結果;也是現代歷史種種弊端的由來;因為.人類從屬於共同命運體。—— 共同命運.必須服從於向何處去的理論探索《人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