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民政念好防疫“三字訣” 牽頭織密基層疫情防控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人民戰爭,要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擊作用”。南沙區民政局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牽頭各鎮(街)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狙擊作用,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廣”度覆蓋,全面抗擊疫情

  一是“地毯式”排查,一個不漏做好跟蹤服務。全面統計摸排本地村(居)群眾的健康情況、湖北接觸史及所有湖北籍人員離穗返鄉、返工情況等。截至2月18日,我區臨時來穗有44968人,近14天內來自湖北或去過湖北的有41935人,均已落實跟蹤服務。區民政局每天安排幹部、職工下沉社區、小區督查防疫工作,已覆蓋34個社區、60個物業小區和無物業出租屋,重點檢查封閉式管理、防控宣傳、出入口登記、體溫測量、居家隔離關懷、返(復)工人員排查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二是“無死角”宣傳,廣泛動員實現群防群治。在村(居)配備流動音響,全天候循環播放疫情防控廣播,印製宣傳橫幅在全區範圍內進行張掛,並通過落戶走訪、LED、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冠狀病毒防控知識。充分發揮南沙時間銀行“互聯網+”優勢,累計發動戰疫宣傳者6700人次,共58個黨組織、4556名黨員志願者,每天在線傳遞權威消息,對謠言進行闢謠,累計轉發近21000條官方疫情消息及相關疫情防護科普知識,宣傳覆蓋群眾10萬人次以上。

  三是“全方位”消毒、測溫,力爭疫情防控全覆蓋。各村(居)集結“兩委”成員、村(居)民小組長、“雙崗”輪值人員以及廣大黨員的力量,通過分組落戶、在主道設置崗哨等方式,對居民群眾進行勸導、科普和測量體溫,並對小區進行全面消毒。

  “深”度聚焦,精準防控疫情

  一是實現村(居)24小時封閉管理,有效遏制病毒擴散。我區各村(居)、小區嚴格落實24小時封閉管理,南沙街蕉門河社區、上灣社區等大部分社區在封閉管理的基礎上按照一人一證的原則,要求居民群眾憑證出入,嚴控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減少人員流動,遏制病毒擴散。

  二是推廣使用“網證通”,降低防疫核驗過程的安全隱患。2月14日起,蕉門河社區越秀濱海悅城小區作為試點單位,開始使用“網證通”電子通行證進出小區。居民通過掃碼核驗,備註體溫,可快速通過出入口,基於“微警認證”專業身份核驗技術,實現精準、高效、專業核驗,同時無需出示實體有效身份證件,在核驗過程無實質性接觸,可有效避免公民隱私洩露風險,更有效降低病毒傳染的風險。

  三是定點收寄快遞,統一消毒處理。珠江街義隆社區珠江嘉園等小區主動聯繫快遞、協調物業,推出了預約投遞、室內定點收寄、統一消毒處理、無接觸配送等防控措施,儘可能減少人員直接接觸,最大限度降低了病毒傳染的風險和保護了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

  “溫”情傳遞,凝心聚力戰疫情

  一是眾志成城,齊齊對抗疫情。面對疫情,我區民政幹部、黨員、社工主動走進社區戰“疫”,會同村(居)開展入戶宣傳、站崗量體溫、登記來往人員信息等工作。大崗鎮靈山社區黨員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幫助被隔離人員代購生活物資,在14天的隔離期間跟蹤他們的健康狀況。蕉門河社區通過組成包括一名醫務人員、一名警務人員、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在內的“三人小組”,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實行上門量體溫等方式密切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並在門縫處張貼《溫馨提示》《告知書》,一線巡查人員通過查看《溫馨提示》的完好情況及時掌握隔離人員的外出情況。

  二是推出“暖心包”認捐服務,傳遞關懷與溫暖。南沙街、東湧鎮社工服務站急居家隔離人員之所急,充分考慮其日常生活之所需,對糧食物資、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進行分類,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微信群轉發等方式發動黨員、居民、熱心企業認捐,形成一份份乾糧包、防護包、娛樂包等暖心包,送給有需要的居家隔離人員。目前已累計向居家隔離家庭派發暖心包216個。

  三是關注重點兜底人群,提供貼心服務。在民政局的指導下,南沙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南沙區社會工作協會、南沙區百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實施“百日護航”行動,全面摸查困難人員防疫物資需求和生活物資尋求,組建防疫應急處置隊,為困難人員募捐、派發應急救助物資,累計探訪各類困境人員6610人次,為困難家庭鏈接併發放口罩2900個、防寒保暖物資223件,及護目鏡、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物資一批。東湧鎮居家養老平臺為一般服務對象提供每日巡訪服務,為特殊服務對象提供隔天消殺、護理服務。

  四是發揮專業特長,提供心理援助。社工服務站、社工機構積極開通熱線、組建心理援助群聊,全天候為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居民群眾提供情緒宣導、心理援助服務,其中,珠江街社工站啟動“社工防疫課堂”系列課程,錄製冥想音頻、減壓放鬆音頻,成功為2名處於危機狀態的一線人員提供干預服務。(來源:南沙區民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