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暫停"鍵

四川民生報道網訊(王廣興 羅亞波)編輯報道

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

三年前的嶽付飛,是一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地回到彭州市桂花鎮小石社區,這個生他、養他的故鄉,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區書記,帶領全體居民走向小康之路。在這三年裡,小石社區各方面的變化老百姓是看在眼裡,樂在心頭,信心滿滿地期待著他們的嶽書記帶領著他們奔向美好生活,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這位書記毫不猶豫地按下了這個社區發展的"暫停"鍵。


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

一、以身作則,堅持奮戰在防疫一線

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後,嶽付飛來不及參加家裡舉辦的團年宴,庚即組織村兩委成員及村民小組長召開緊急會議,隨即成立了以嶽付飛為組長的疫情專項防控小組,統籌指導、協調疫情防控工作。在防控小組的指揮下,迅速成立以黨員、鄉賢、志願者等為主體70餘名疫情防控工作隊。在工作隊的努力下,小石社區於1月22日晚上,全面完成了社區第一次外來人口排查工作,包含新村民、居民、購房人員及本村住戶在內的473戶,1463人,並將湖北省回鄉人員進行登記上報,做好家庭隔離工作。

在不間斷地高強度疫情防控工作中,嶽付飛的胰腺炎發作,疼痛難耐,到醫院治療時因病情較重,醫生多次建議其住院治療,但是嶽付飛卻說:"如果我去住院了,村裡怎麼辦?而我一旦住院了,村民們會以為我被隔離了,很容易引起群眾的恐慌,而且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社區書記的我豈能不上?"。於是斷然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帶病返崗,繼續堅守在防疫一線。同時他向擔心自己身體的家人寫了一封家書,在家書中勸慰家人不要擔心自己的身體,自己會保護好自己,還鼓勵自己的女兒加入社區防疫志願隊伍,為社區做

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敢作敢為,一切都是為了群眾

在嶽付飛回鄉當書記時,小石社區還沒有"小石年飯"這樣一個集體性活動。為了增進村民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他號召大家辦起"小石年飯"。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小石年飯"不僅成為小石社區的一張名片,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今年的"小石年飯"定於2月23日,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嶽付飛狠下心來:"一切都是為了群眾",正是這句話讓他在22日果斷取消已經準備完善的"小石年飯"。三年,整整三年的時間,費盡心血打造出"小石年飯"這一品牌,今天畫上了句號,但是嶽付飛心中卻堅信了那句話:"一切都是為了群眾"。隨後,他不斷的擺事實、講道理、陳述利害關係,及時、主動的退還了所有人的年飯資金,爭取到部分人的諒解。

為避免人群聚集可能造成的病毒傳播,23日他又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全面關停社區所有營運場所。率先關閉了整個社區最大、功能最多的文化大院;當天,社區內所有的茶坊、農家樂、餐飲店,全部關停。24日,社區內營運場所及公共區域完成消毒殺菌工作,有效的避免了因人群集聚造成病毒傳播情況的發生。

從22日取消"小石年飯"開始,23日關閉全部營運場館,24日開始在社區內全面禁止聚集性活動……是的,你沒看錯,這位基層社區書記以他敏銳的直覺、超前的判斷、敢於承擔的決心,走在整個疫情防控工作的前頭。正是他這種超前判斷,讓整個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走在彭州市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前列。

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

三、不等不靠,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明朗,社區的老百姓對嶽書記的理解和敬佩不斷的增強,都能夠自覺地遵守社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但是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大家的面前:防疫物資匱乏。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在全國防疫物資都匱乏的情況下,雖然嶽付飛前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區購置了一批防疫物資,但是相對於巨大的消耗,無異於杯水車薪。為了有效保障參與防控志願者及村民的安全,嶽付飛堅信,在疫情面前"不能等,不能靠;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面對社區口罩缺乏的問題,嶽付飛找到了社區的裁縫巧手文豐瓊老師,文老師曾經是鎮衛生院的退休護士,對口罩的防疫作用也有一定的瞭解,嶽付飛便請文老師為小石社區製作能起防疫作用的口罩,通過兩天的設計與樣板製作,終於製作出了防疫口罩樣品。自制防疫口罩不僅解決了社區工作人員及村民的需求,而且還以成本價提供給其他社區/村,有效地緩解了本地區口罩緊缺的問題。

看到自制的防疫口罩"生產線",社區的老中醫趙正良老師也忍不住動容,認為自己也應該向社區做出貢獻。於是他同嶽付飛聯繫,兩人一拍即合。趙正良通過諮詢自己的導師,並結合自己的多年的中醫學知識,義務為社區村民制定預防配方,並每天下午4點半將配方熬製好,為社區觀察人員、老人、兒童等人群免費送上一杯藥湯,覆蓋了社區90%的人員。現在,趙老師的湯藥點位每天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生薑紅糖水600餘斤,服務人群多達3000餘人。

三年前他帶著居民奔小康,三年後他按下了

四、鄰里守望,團結一致共抗疫情

隨著各項防控措施的不斷落實,村民都按照社區的要求,"乖乖"地待在了家裡,但是生活物資的採購、老年人的看護、隔離觀察人員的物資保障成為擺在大家面前一個最為現實的問題。

為了有效控制社區村民出入數量,減少村民與外來人員的接觸,嶽付飛帶領全體樓棟長以樓棟為單位,由各個樓棟長每晚8點前將本樓棟住戶的需求、採購物資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統計,並上報至小區執勤點位。由負責點位的志願者將村民需求進行整理,採取統一採購的方式進行村民物資購買配送,作好"跑腿"服務,有效減少了村民接觸外來人員的機率。

三年前,嶽付飛為村裡80歲以上的老年人添置了智能手環,及時掌握老年人的血壓、心率、體溫等健康情況和活動軌跡。三年後的今天,這些智能手環卻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為了更好的掌握社區隔離觀察人員動向,嶽付飛號召部分身體強健的老人將智能手環暫時出借給隔離觀察人員,並建議老人們儘量不要出門,由志願者負責對老人的日常身體狀況監測。通過智能手環,社區便在第一時間瞭解隔離觀察人員身體狀況。每天工作結束後,嶽付飛都會詢問被觀察人員的生活用品是否充足、近期身體監測情況、心理狀態等,同時也會同隔離人員進行通話,做好他們的情緒安撫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