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日漸堆積

孤獨已如腐葉肥沃

手指洞穿玻璃伸出窗外

一枚雪花剛測過

——舒婷

當一個與世隔絕的孤獨者伸出手指觸摸世界,他會經歷什麼?《剪刀手愛德華》便是一個孤獨者走入人群又歸於孤獨的故事。

《剪刀手愛德華》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與約翰尼·德普首次合作的“哥特式”童話電影。主要講述了:獨居在古堡內的“剪刀手”愛德華,被誤闖的化妝品直銷員佩格帶回家。他在小鎮體驗了全新的生活並與女神金相戀,最終因為一系列誤會不得不回到古堡的故事。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該片豆瓣評分8.7,豆瓣電影TOP250榜單中排名87,它被譽為是“哥特式”電影的新起點。約翰尼·德普憑藉此片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為他以後出演《加勒比海盜》系列奠定了基礎。

愛而不得的悲劇色彩,使得該片被公認為是一部奇幻愛情電影。可實際上影片單純講述愛情的鏡頭寥寥無幾。

從表現手法,人物形象設定,及故事主題上來看,《剪刀手愛德華》都不是為了講述一段悽美愛情。相比而言,蒂姆伯頓更想表達的是一個孤獨者面對複雜人性的渴望與吶喊。

01

表現手法:多重對比引發強烈的人性衝突

“哥特式”電影風格來自於歐洲中世紀文化,它的兩大特徵是禁慾與黑暗。在電影上的典型代表是吸血鬼電影。它的精神內核是高貴,純愛,孤獨與黑暗。

《剪刀手愛德華》突破了傳統“哥特式”電影的束縛,將“哥特式”元素與童話元素相結合,實現了激烈的對比與衝突。

縱觀全片,對比手法可以說無處不在。

<strong>色彩對比

電影一開場,暗黑色調的背景與純白的演員表便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讓人既認為這是一部驚悚、懸疑係列電影,又覺得是一部純真、簡潔、輕快的童話電影。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五彩絢麗的小鎮與破敗陰森的古堡。愛德華居住的古堡整體呈灰黑色,給人以古老,陰森,破敗之感,有顯著的吸血鬼電影畫風;反觀小鎮,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房屋有黃色,藍色,紫色,綠色,五彩繽紛,猶如童話故事裡的糖果屋,溫馨浪漫。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城堡的遠鏡頭搭配小鎮的近景,彷彿它們就是一正一邪的較量。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可實際上,陰氣沉沉的古堡卻有著純真又深奧的世界;五顏六色的小鎮卻住著狹隘無知的居民。

一明一暗。明是“邪”,暗是“正”,這番內外雙重對比無疑是對世俗認知的深刻諷刺。

<strong>造型對比

愛德華造型。愛德華的造型獲得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提名。緊身黑皮衣與蒼白的臉色形成對比,搭配凌亂的爆炸頭,極具“頹廢”美與“邪惡”美。

愛德華與金。在經典的"擁抱"橋段,女主金一襲白裙,像是墜落凡間的天使。她與愛德華造型上一黑一白構成極端對比,彷彿是來自天堂的女神與來自地獄的撒旦相戀。他們緊緊擁抱卻無法互溶,悲情結局似乎早已註定。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愛德華與小鎮居民。愛德華全身黑色,蒼白的臉龐佈滿傷疤,手上是冰冷的機械剪刀手。造型給人“邪惡”,“陌生”,“冰冷”之感。實際上,他卻像個孩子,不諳世事,純真懵懂。

小鎮居民的造型正如他們居住的房屋,華麗,絢爛,像極了童話公主搖曳的裙襬。可實際上,他們冰冷虛偽,麻木自私。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造型與人物性格的反差,更加凸顯愛德華的悲情與無奈。

02

人物形象:拋棄千篇一律的"英雄主義",他只是一個平凡又特別的孤獨者

在好萊塢,眾多奇幻電影的主角形象都是圍繞“個人英雄主義”展開,比如蝙蝠俠。即便是講小人物的故事,也會將主角框死在“賢者模式”,比如阿甘。

愛德華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由於他拋棄了“個人英雄主義”,也沒有站在道德金字塔的頂端。他只是一個無法融入人群的孤獨者,像極了永遠不合群的你和我。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正如德普所說:“我的角色並沒有什麼根據。愛德華不是人類,不是完全的機器人,他也不是外星人。對我來說,他就像一個新生的嬰兒,帶著那種純真無邪。”

德普完全領悟到這個人物的靈魂,這是他只用109個詞彙量的臺詞,便將“愛德華”深深刻在觀眾心坎上的原因。

愛德華不是英雄,不是“正義之士”。他就是一個不會表達的嬰兒,渴望關愛又無所適從。他還沒有掌握社會規範,他只知道他愛誰,誰愛他。他為愛的人做任何事,也抗爭所有恨的人和事。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他天真善良,又敏感憂鬱。當被愛的人利用時,他會委屈;被周圍人冤枉時,他會憤怒。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他較於小鎮居民唯一的特別之處,似乎是他的“剪刀手”。可事實上,我們誰沒有“剪刀手”呢?

在愛德華身上是剪刀,在我們身上可能是身世,可能是外形,可能是性格缺點。正是這些看不見的“剪刀手”,讓特立獨行的人永遠無法融入人群。

如果可以選擇,愛德華當然渴望擁有一雙“真手”。正如我們也想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合群。但是發明家去世了,摔碎在地上的雙手,象徵著他永遠無法擺脫剪刀手,正如我們永遠無法擺脫的缺陷。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比起令人仰慕的英雄角色,蒂姆波頓鏡頭下的“愛德華”更加有血有肉。這個“特別”的孤獨者,正是不完美的你和我。

03

奇幻愛情的背後,是一個孤獨者面對人性複雜的渴望與吶喊

被定義為奇幻愛情電影,是《剪刀手愛德華》的遺憾。這部影片的本質是一位與世隔絕的孤獨者渴望外面的世界,於是他決定走進人群。在經歷新奇、適應、傷害的過程之後,他又不得不絕望離開的冒險故事。愛情只是他這段冒險旅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strong>他的嘗試與努力

如果一個孤獨者享受孤獨,他便不需要同情。愛德華顯然不是。

銷售員佩格走到他的床邊,滿牆貼著報刊雜誌。足見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渴望走出去。他渴望人群,渴望愛。

所以佩格將他帶回小鎮時,他滿眼的激動和快樂。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為了徹底逃離孤獨,保持這份快樂,他笨拙的嘗試讓人心疼。他穿上白襯衫揹帶褲,他為鄰居們設計園藝,給寵物狗修剪毛髮,做女鄰居們的造型師。

他真的以為他成功了。電影通過愛德華對自己剪刀手的態度變化,隱喻了這一點。

初來小鎮,有兩位居民介紹說:“我有一個朋友是醫生,他或許可以幫到你。”愛德華都表示很有興趣。他很清楚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擔憂這會影響他融入人群,他嘗試著擺脫“剪刀手”。

在他收穫居民短暫的喜愛後,他不再有這樣的想法,而是去磨刀店鋪保養自己的“剪刀手”。

他真的以為,人們已經接納他這點與眾不同。

<strong>他的憤怒與放棄

發明家教會他禮儀,卻教不會他人心。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在聖誕夜被渣男吉姆驅逐,愛德華憤怒地暴走街頭。他“咔咔”剪掉自己衣褲的樣子,像極了沒有糖果吃的孩童,離家出走的模樣。

天真的孩子想要的總是太少。如果此時有人願意哄哄他,給他糖果而不是放棄他。他的憤怒便會立即消失。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可惜,他終究不是誰家的孩子,他只是一個來由不明的“半成品”機器人。他還有著令人懼怕的“剪刀手”。

布·拉塞爾有句名言:機器因美觀而受到崇拜,因創造力而受到珍愛,因有危險而遭到痛恨,也因奴役人類而遭到厭惡。

這正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所在。小鎮居民對愛德華的信任與包容是不堪一擊的,他與眾不同的剪刀手終究是威脅。

凱文的受傷帶來全片的高潮。吉姆和朋友酒後駕車,橫衝直撞往金家裡趕來。眼看凱文命喪徹底,愛德華飛身撲過去,焦急之下剪刀手劃破了凱文的臉。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小鎮居民與愛德華的相互驚嚇催生了絕望。

居民驚嚇於愛德華的剪刀手,他們堅定了消滅這個“異類”的決心;愛德華則驚嚇於人性的複雜與叵測。

他的單純無邪,與這複雜的小鎮格格不入。他知道,他失敗了。

影片最後他那聲再見,與其說是對金說的,不如說是對這個世界說的。他由委屈到憤怒再到絕望,最後向世界宣告這場走入人群的冒險失敗了,他要歸於孤獨。

8.7分《剪刀手愛德華》:奇幻愛情的背後,是孤獨者的渴望與吶喊

寫在最後

“愛德華”這一形象最早來自於導演蒂姆波頓十多歲的一張手繪作品。他曾說愛德華就像他自己,敏感憂鬱,渴望交流又總是怕受傷害。

或許蒂姆波頓的初衷並不是講述感天動地的愛情。他要吶喊的,是每一個孤獨者渴望擁抱又無所適從的糾結與困境。

愛德華最終選擇歸於孤獨,像一匹受傷的小狼,踉蹌著返回森林。那麼你呢?

靈魂有一個孤寂的住所

在那裡他注視山下的暖風

他注意鮮豔的親吻

象花朵一樣搖動

象花朵一樣想擺脫蜜裡的昆蟲

他注意到另一種脫落的葉子

到處爬著 被風吹著

隨隨便便露出乾燥的內臟

——顧城


END

- ,人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