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養殖放流魚苗控制河流汙染是許多地方生態修復的常用方式。

然而,在西南部的一些城市,用於河道管理的“生態魚”卻逐漸演變成“災難”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近日,來自廣西柳柳122的網民表示,在當地水域,兩年前,一種外來魚類被釋放來淨化水質。一開始,這個數字不算太多。

然而,兩年後,這些魚大量繁殖。我們以前熟悉的鯽魚、鯉魚、草魚等本地魚類,現在幾乎滅絕了。

熟悉魚性或喜歡釣魚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是的,這種魚是羅非魚。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取而代之的,就是“怎麼都釣不完”的羅非魚...

其實,羅非魚“氾濫”的問題,並非只在這位網友的家鄉出現。

——羅非魚入侵,導致本土魚數量銳減的問題,在西南一帶已經很普遍了...

(除了較為兇猛、不懼怕羅非魚的鯰魚和黃骨魚,這條河裡就全是羅非魚)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當孩子們在河裡釣魚時,他們都是羅非魚?事實上,飼養羅非魚的人知道羅非魚“統治這條河”並不誇張——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這種外來物種繁殖迅速,性情兇猛。它會用鋒利的背鰭和胸鰭刺傷並趕走同一水域的其他物種,導致其他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因此,羅非魚雖然具有很強的抗汙染能力,確實有助於淨化水質,但其“霸道”的習性有時會導致更大的生態問題。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銳利的刺鰭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羅非魚是熱帶魚,不能忍受低溫。羅非魚為什麼能在廣西等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據水產專家介紹,在西南地區,羅非魚在氣溫低於5℃時,會停止一切生命活動,甚至凍死,

雖然氣候一般溫和,但冬季溫度往往低於0°。按照常理,羅非魚在冬天會成群結隊地死去。為什麼羅非魚的數量越來越多?

這些羅非魚發生了變異併產生了抗寒性嗎?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當地河道里釣起來的羅非魚

事實上,這些為了淨化水質而釋放出來的羅非魚並不是“純”羅非魚,而是一種養殖品種——體型較小,但更能生存和繁殖。

此外,這些羅非魚在野外環境下釋放,經過多代雜交,其後代基因具有抗寒能力。他們能在寒冷地區過冬不是奇蹟.

廣西,放生這些魚治理河道,如今卻成“禍害”,當地人:河裡全是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魚類是否會繼續繁殖,從而導致本土野生魚類的徹底消失?

而當羅非魚進化出更強的抗寒性後,羅非魚是否有可能繼續向長江中下游較冷地區,甚至北方地區擴散?

目前,這一趨勢確實令人擔憂……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出現這種魚嗎?

(關注我們,隨時瞭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繫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態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