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他們是“攻關者”,默默奮戰智造病毒剋星。

他們是“保障者”,走街串巷激活城市脈搏。


1100多公里,是武漢與北京的距離,但一方的安危牽動著雙方的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沒有硝煙的戰“疫”悄然打響。有一群中關村人,他們聽到武漢的“吶喊”,為了胸中那份熾熱、為了肩上那份擔當,投身這場全民阻擊戰。科技戰“疫”,疫情不退,中關村人不退。

逆行者


老母親年前剛做完手術,是絕症,朱金榜依然逆行武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武漢,天很冷,下著小雨。平時40分鐘的車程,東方雨虹華南渠道市場經理呂曉龍卻開了3個多小時。封城後的武漢,沒有通行證,只能不停地繞道。在距工地2公里處,他棄車徒步趕往項目現場。


“我們願意自帶材料,自籌人力支援醫院建設。”來不及停歇的呂曉龍直接找到指揮部領導,發出請戰。這是高能環境和東方雨虹發出的請戰。


“不讓一滴汙水進入地下”。


一家是國內防滲領域的開山鼻祖,以環境修復和固廢處理為核心業務的環境系統服務商。一家是以防水品質著稱的優秀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且東方雨虹有過2003年小湯山醫院防護建設的寶貴經驗。


疫情就是命令,工地就是戰場。


大年初一,本應是萬家團圓的日子。


向鋒告別妻子和四個月大的孩子向工地出發。


陳鵬在湘西老家與7名戰友匯合後,冒雨驅車向武漢挺進。


高能環境固廢工程湖北區域負責人朱金榜,召集分散在湖南各地的20多名隊友向武漢集結。而此時,老母親年前剛做了個手術,是絕症。朱金榜依然選擇逆行武漢,“大家都沒有想那麼多,只覺得有這個機會盡份力就該去”。


當天晚上,來自高能環境和東方雨虹的50名勇士集結完畢。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與此同時,經後方團隊齊心協調,東方雨虹子公司天鼎豐捐助的16萬平方米土工防護材料,從安徽滁州、山東德州兩個工廠連夜送達現場。


疫情蔓延,各地封村封路,3萬多平米的場地要鋪滿防滲膜,時間緊、任務重。全體員工24小時待命,隨時再戰。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役,與時間賽跑,挑戰前所未有的可能。


非常時期,方顯勇毅擔當。整平、鋪沙、鋪膜、澆築混凝土,每一道工序都在拼命往前趕。火神山醫院施工結構為“兩布一膜”結構,兩層土工布,一層HDPE防滲膜。可以保證汙水和廢棄物無法滲入地下,雨水全收集全消毒,不會汙染周圍環境和湖泊。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3萬平米的防滲工程建設在高能環境和東方雨虹以及子公司天鼎豐的竭力協作下,一天半左右完成地下防滲和基面建設。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聯想集團用時40小時實現武漢火神山醫院全院操作系統終端部署、奇安信集團由十位安全專家組成奇安信安全應急小分隊,趕赴一線……


中關村,更多的逆行者加入戰“疫”大軍。


攻關者


車行半道,接到公司要成立疫情攻關小組的電話,葛少林當即掉頭往單位趕。


1月23日晚,博奧生物轉化醫學研究院葛少林和往常一樣正開車往家走,這是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車行半道,接到公司要成立疫情攻關小組的電話,葛少林當即掉頭往單位趕。同時,通知家人取消回老家計劃。


疫情當下,大量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等待排查診斷,相關檢測產品需求急迫。博奧生物勇挑重擔,總裁程京院士帶頭成立疫情應急攻堅小組,與病毒展開搏鬥。


博奧生物轉化醫學研究院劉瑩瑩院長辦公室,她對著生日蛋糕許下了自己願望。“希望這次新型肺炎疫情早日結束,能早點回家見到孩子!”劉瑩瑩院長帶領團隊主導呼吸道多病毒全新微流控芯片設計開發和註冊申報工作,她和團隊吃住在公司,一天24小時連軸轉。


早一分鐘研製出測試劑,就能早一分鐘遏制疫情蔓延。


只要儀器在運轉,人不離機。五臺儀器20個模塊,每個模塊需要測試一個多小時,每天測試13次左右。博奧生物工程轉化研究院的馬麗和懷孕七個多月的同事韓菊等人每天輪守在高通量恆溫擴增分析儀前進行穩定性測試。原本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儀器穩定性測試,在短短6天時間內就完成了,測試了2200多次。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產品從研發到獲批的正常流程要3-5年,如今疫情形勢嚴峻,我們要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整個新產品的設計和申報流程被壓縮在了三週內。”


在大家的努力下,操作快捷、簡單、靈敏度高、無毒無害的核酸快速提取配套試劑盒被成功研發並實現了一萬五千人份的量產。“快速檢測呼吸道多病毒包括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內的全新微流控芯片也研發成功。


與此同時,中關村AI頭部企業曠視科技成立了AI測溫產品研發團隊,百人研發團隊線上全面開工,開始與時間角逐。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了收集產品數據,曠視一名周姓工程師在家動員孩子參加監測設備測試。於是,兩個孩子戴上口罩和眼鏡,全副武裝上陣,一組組數據成為AI測溫系統的基石。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經過10天連夜奮戰,曠視AI測溫系統於2月4日上線。每分鐘精準測溫300人,高熱報警每秒15人,識別誤差±0.3℃。成為地鐵、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測溫檢查利器。


中關村亦莊園生產醫療設備的廠房裡,武漢雷神山醫院首批設備之一天眼CT下線。在中關村大興園生物醫藥基地,北京熱景生物成功克隆了新型冠狀病毒外膜蛋白,研發出了15分鐘快速出診斷結果的膠體金免疫檢測試劑和上轉發光免疫檢測試劑。


科技戰“疫”,中關村企業奮力與病毒展開賽跑。


保障者


當聽說滴滴成立醫護保障車隊的消息,黃飛第一時間去報了名。


武漢封城,全市公交停用。一夜間,這座城市靜了下來,往日擁擠的道路也變得空空蕩蕩。但仍有一群人,日夜穿梭在這座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裡。


2月9日,40歲的滴滴司機黃飛給車門把手消完毒後,繼續為車內座椅消毒。全車消毒是每天出車前必須堅持做的第一件事,他接下來的任務是從雷神山醫院護送醫護人員到中南醫院。


做過小生意,跑過銷售,經歷過大小風雨的黃飛,面對這次疫情,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之前都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電視上看的,感覺沒那麼深刻,現在發生在身邊了,感覺太強烈了,能做的太少了,能接送一下他們(醫護人員),也算貢獻我一點點力量吧。”


當聽說滴滴成立醫護保障車隊的消息,他第一時間去報了名:“我第一批就申請了,終於能做點什麼了。”


像黃飛這樣的滴滴司機還很多,每天奔赴在各大城市的街道上。他們逆行而上,通過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所堅守的城市。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和黃飛一樣, 90後川妹子王利也是一名滴滴司機。2008年汶川大地震,奪去了她們學校 240名學生生命,她說現在多活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她在武漢封城前選擇了留下,大年三十報名成為滴滴武漢“社區保障車隊”的一員,擔當起這座城市的基本維持工作,為數千名武漢市民提供出行保障,成為了這場戰“疫”的擺渡人。同時,他們也見證著這個特殊時期的武漢,和發生在街頭巷尾的點滴溫情。


有眾人堅守的武漢,不再孤單。


“大姐您好,我也想送上樓,但是現在保安不讓我們送快遞進,而且我在外面接觸的人多,怕跟您接觸不安全。”武漢寶豐路京東物流配送站尚黎明正在小區門外對著電話另一端的客戶做解釋。


隨著疫情爆發,城市封城,小區封門。然而,各地的援助紛紛通過京東物流發到武漢。武漢寶豐路網點配送區域內有同濟醫院、協和醫院、肺科醫院等好幾家醫院,最近的寶豐路網點件量暴漲。


因為是特殊時期,配送點人手短缺,要加班工作,商黎明每天奔波在戶外,為了家人的健康,他主動選擇與家人暫時分開。


當面對央視記者採訪的鏡頭,尚黎明說,“最大的奢望就是想睡個好覺”。既要保障救援物資供應,也要保障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像尚黎明一樣堅守在崗位上的還有全國的數萬京東小哥,他們用自身的堅守為消費者創造更加便利、安全的生活環境。


他們逆向而行,往來於醫院和站點之間,把急需的物資及時送達,在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在傳遞愛心與信心。他們是京東小哥尚黎明、是滴滴師傅王利、黃飛,是一位位堅守崗位的普通人。


團結是最強的免疫力。相信,熬過最艱難的時光,終將迎來最大的繁華。



中關村人戰“疫”雙城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