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力軍”馳援 守住社區疫情防線

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一批批不同崗位的在職黨員來到街道報到,把防控力量下沉到

社區,切實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日前,記者來到河西區桃園街道連榮里社區,以“平安志願者”的身份參加該社區的義務執勤。隨著各行各業有序復工,連日來過年返鄉的外地務工人員陸續回津,對社區裡的外來人員做好登記和居家隔離觀察顯得至關重要。

居民李女士從太原返津,出發前就通過微信向居委會幹部“掛號”,把自己近期在家鄉的健康狀況做了彙報。抵津後,她直接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乘車信息完整梳理後交給工作人員。“無論在哪裡,我們都能感受到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我們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在一線為患者治病,所能做的就是配合社區把防控工作做好,這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相關手續交接完畢,李女士提著行李測過體溫後返回家中,開啟了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生活。

連榮里社區黨委書記王增怡告訴記者:“我們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地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這些天有很多機關單位的在職黨員來社區報到,充實了我們的防控力量。”

隨後記者又來到河東區二號橋街道地毯路社區參加義務執勤。地毯路社區黨委書記孫婧表示:“社區要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要把群眾的生活安排好、身體照顧好,堡壘才能築牢守穩。”

據瞭解,地毯路社區共有1480個家庭,居民超過3000人。疫情爆發後,社區幹部連續在崗奮戰,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群體監控“全覆蓋”,確保100%排查監控到位。自從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後,老舊社區裡的特扶老人和殘疾人面臨實際生活困難。記者跟隨網格員入戶走訪,敲敲門,隔著房門與老人寒暄幾句,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瞭解他們對於生活物資有哪些需求,再叮囑他們一些注意事項。簡單幾句問候,就會讓老人覺得心安。

孫婧告訴記者:“社區如實現24小時有人在崗執勤,就需要大量人手,市區兩級下片幹部‘火速增援’,再加上社區黨員志願者參與其中,組成了強大的執勤隊伍,真正做到了將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

本報記者 伊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