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牘是古代書寫用的本簡,尺牘本義是指長度一尺的木簡。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主要用竹、本或來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迎消息。

凡是用一尺長的木簡書寫的文字都稱尺牘,於是尺膜就由書寫工具演變成一種文體,在這種文體中又以書信體文章居多,所以人們往往以尺膜代指書信。


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尺牘是一種私人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它把日常生活中的話語交流化為紙面交流。歷代尺牘內容,可分為:言事、問候、慶弔、山水、敘情、性命、論道、論學、諷世刺時、干謁、閒情等許多類。尺牘審美特徵有三:一是真,

二是自由,三是朦朧美。尺牘中的文詞與書法藝術完美結合,構成優美的字帖,不僅能夠傳遞信息,而且能夠展示作者的文采風流。尺牘發展的最輝煌時期無疑是魏晉時代。魏晉時期,流動優美的行草尺牘成為一代風尚的文化藝術,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義之、王獻之父子。


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2.帖

“帖”,《辭源》中說:“帖,以帛作書也,書於帛者日帖。”寫在布帛上的簡短文字稱為“帖”。從書寫工具的角度看,寫在木板上的稱“札”“牘”,寫在竹片上的稱“簡”,寫在布帛上的稱“帖”。所以,古代書信又叫“書札”“手札”“尺牘”“手簡”等等。稱“帖”的作品,如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寒切帖》等都是書信,後人稱它為“帖”,大概兼重它的書法。宋代以來,人們把古代書家手跡刻在石上或木板上再拓印出來稱為刻帖或叢帖。在清代又有碑學和帖學的區分,“帖”又成了書體流派之一的名稱。


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現在我們所說的“帖”,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是指歷代著名的書法作品的墨跡複製本、刻印本,前者如王義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等,後者如錘繇“賞示表》、宋代《淳化閣帖》等。


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3.法書、法帖

“法書”一詞,與“名畫”對稱。“法書”的意思是可供人們學習效法的書法名作,一般是指歷代流傳下來的著名的書法作品,包括墨跡本(如陸機《平復帖》)、刻印本(如鍾繇《宣示表》)、拓印本(如漢代《張遷碑》)此外,“法書”一詞還可以用來稱讚別人的書法作品。

“法帖”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法帖是指古代流傳下來的著名書法墨跡、刻帖、碑拓作品;狹義的“法帖”專指那些將書家墨跡刻在石板上或木板上用紙墨拓印下來,以供人們學習和欣賞的刻印本書法作品“法帖”的名稱,相傳最早見於北宋時宋太宗命令王著刻的《淳化秘閣法帖》十卷。後來的《寶晉齋法帖》《停雲館法帖》《三希堂法帖》等,均沿襲這一名稱。


書法名詞:尺牘、帖、法書、法帖到底指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