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不安 娛樂至上--中國老百姓現狀

娛樂至上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該走向何方

我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嗎?

我們能掌控我們全部的生活嗎?

我們能讓一切都如自己所意嗎?

能夢想成真、堅持自我嗎?

不是也不能。

惶恐不安 娛樂至上--中國老百姓現狀

但,我們一定能掌控自己的感情、思想、性格嗎?——明顯也不能!

活在社會中的壓力和焦慮比比皆是,我們需要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必須更好和適應整個社會,必須懂得如何去正確交際,必須獲得更多的人脈,我們需要去獲得更多生活資源,以讓我們活得更好一些,我們必須努力扮演好角色,然後在這個角色中獲得自己的幸福快樂與成功。

因為我們不能特立獨行、任性而為。即使面對痛苦、孤獨、虛無、壓力、焦慮、憤怒···,在平凡的生活面前,快樂是短暫,苦難也是卑微,即使你對自己這些感情感到迷惑、混亂,你想不通、解決不了的你問題,也需要去學習和適應規則。在這個社會、在所有人面前,我們必須假裝自己很堅強、很從容淡定、很守社會規範,我們不能也不想在別人面前展露自己的軟弱之處,因為我們被教育的要很堅強!!

甚至我們從小就沒有學過如何去表達和正視自己的內心,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學習成績好,品德好,忍辱負重,揹負所有重擔的各種好。要有出息,要出人頭地,他們告訴你的,是那些大家都這樣做、大家都這樣想的東西,然後又變成你所要想的和所要做的東西。

尤其是某個“大牛”、“導師”、“成功人士”出現時,你對他們的崇拜、羨慕之情和對成功的焦慮掩蓋了你的冷靜思考了嗎,別人的成功與經驗對於我們也是有效的嗎?我們也必須如此成功嗎?我們一定要年薪百萬、住豪宅、跑車出門,美女帥哥作伴,萬眾矚目嗎?

那樣的成功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被這個急功就利的社會狂潮所影響的了?我們真的能做得到嗎?如果能,為什麼這麼多人“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之所以“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過的好”這個標準是被這個社會、別人制定的,不是你制定,你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過的好”應該是怎樣的,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這個社會和其他人告訴你什麼才是過的好”?

不管是帶著怎樣的過高自我期望、壓力、夢想艱難前行,還是帶著普普通通的念頭、追求簡單的生活,我們都總會以為未來會更好,卻沒有想過現在的自己也是過去的希望,我們活成了自己過去希望成為的那個樣子和狀況了嗎?我們比以前更快樂、幸福嗎?

往過去看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往未來走卻又是一日復一日的熟悉的生活,我們一貫如此地生活著,我們是被綁定在一種“人生設定”上了嗎?或許有些人的確比較幸運,有些人比較努力堅持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但是你這是這樣幸運、努力堅持的人?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好有壞,有失敗也有成功,失敗不是太大,成功也不會太大。

平庸、技不如人、困難重重、不現實、運氣太差、其他人阻礙···,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會用這些藉口安慰自己嗎?然後讓自己去不斷被迫適應生活嗎?我們會不斷磨平自己身上的稜角讓自己變得更加圓滑,來選擇更容易的生活方式嗎?

我們會一貫如此地扮演熟悉的角色,以方便自己,不必苦思自己究竟該做什麼,不必艱難的做出改變,不必走出那個熟悉又安全的舒適區嗎?或者我們會去依賴手機和網絡世界來躲避現實嗎?

所以,這是很多個問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你要用光你人生中的時間去做什麼?該做什麼?什麼是最好的?最合適自己的?自己最想要成為那種人?你的人生重要嗎?不從當下看向未來,從未來彌留之際來看待現在,你現在所做的是有意義的嗎,你過得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被迫接受的會讓你後悔嗎,如果生命有第二次機會,你會怎樣選擇?

然而“我們感到恐慌,是因為不知所措”,即使想要隨心所欲地生活(不是為所欲為),在各種各樣的說不出的阻力下,也不懂什麼是和怎樣去 “隨心所欲”,為什麼?我們可是喝過了無數碗“心靈雞湯”的啊。

那是因為感情才是決定你的大部分生活的重要因素,理智明顯受限於你的智商、你的思維修養、更加受限於你的內心狀態,你的感情都是不清晰的,你的理性又怎麼會了解你的內心需求呢?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裡,好像我們從小就跟長輩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不是他們不關心,只是不懂得怎樣去關心孩子的內心,不會怎樣才能給予最好的心理上的支持,也不知道該樣去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所以我們的生長環境從小就使我們不知道怎樣去尋求現實中的內心支持,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也很少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如何去追求自己需要的生活,

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可能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加關注國家、集體、家族的利益而忽視了個體的獨特性,個體需求不會那麼容易表達出來,也不會那麼容易得到滿足,礙於面子,礙於鄰里、朋友關係,礙於等級關係、礙於社會前途,或者說礙於個人感情,我們需要時刻壓抑個人感情、犧牲個人利益,

這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衝在前面而忽視了集體利益”,而是要尊重和重視個人需求,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我們再文明也是一種動物而已,每個人都渴求自己的慾望得到滿足,在沒有教會一個人如何正確處理和表達個人要求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如此勉強地要求我們犧牲自我完成大我,而且如果我們都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了,還能正確地去看待這個社會嗎?所以這是為什麼明明有著法律、倫理道德的懲罰和限制下,人還去犯罪。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都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內心需求了,那麼在這個網絡時代與文化觀全球化的時代、在被歐美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劇···等等各種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的作品潛移默化的情況下,我們內心中覺醒的個人主義就只會處處與中國社會原生態的集體主義衝突著、矛盾著,

“在這個世界上,你漸漸迷失了自我,漸漸被物質浸沒,你在意別人看你時的眼神,為了生活變得更好,拼命地向上爬,當你向下望的時候,只會看到密密麻麻的小生物···缺乏精神領袖而喪失靈魂皈依的源動力,我們都在麻木地飾演自己的社會角色,忠誠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自己所為之奮鬥的目標究竟是什麼,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Fight Club》)

惶恐不安 娛樂至上--中國老百姓現狀

我們小時候被要求努力學習,出來工作後又被自己的自尊心要求要出人頭地,被傳統觀念逼著買房買車,被廣告誘惑買各種不需要的東西,放眼整個社會,都在追求權力、地位、金錢,平凡人渴望像富人、明星、網紅那樣紙醉金迷的生活,於是一邊幻想著要成為富翁的那一天,一邊又只能在這樣的社會壓力和焦慮之下拼命工作,

所以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該成為怎樣的人,該如何過自己要想的生活,即使知道自己想要、知道該成為怎樣的人、知道想要過著自己需要的生活,卻又處處被各種價值觀和思想影響著、迷惑著,懷著不現實的期望和壓力,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每當痛苦、焦慮、悲傷、失望、沮喪···時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也沒有勇氣去跟身邊的人表達出來,感情就像成為了卡在喉嚨裡的魚刺一樣,想一吐為快,卻又難以“吐”出來,最後只能把這塊“痛苦”嚥進肚子裡,哪怕只有一次,我們有過認真的地去感受和重視自己的內心感情的嗎?還是選擇了忽視,任由其變得混亂?

時代不同於於以往了,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躲避和轉移掉我們的內心焦慮和壓力,尤其是手機及其背後的網絡世界,輕而易舉的,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轉移和發洩掉我們的不良情緒,可以通過沉浸於互聯網世界來滿足各種各樣的感情需求但這不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這是一個各種思想不管是深沉的,還是膚淺的,都在到處宣洩的網絡世界,這是一個消費主義、物質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這是一個被權威、被明星、被潮流、被別人左右的時代,不再從孤獨沉靜中追求內心修養的我們在網絡上尋求出口,於是,網絡十分出色地表達了我們的心聲,代表了我們的個性,讓我們的感情得到宣洩與滿足,僅此而已,我們從中得到的感動、激勵、感悟,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會讓我們更加依賴和痴迷這個網絡世界

我們懂得越多,疑惑的就越多,“道理我都懂”,但,還不如什麼都不懂,還不如平平凡凡的過著每一天,不管是快樂、幸福,還是痛苦、挫折,都是一如既往地生活著,一如既往地忽視自己的內心,一如既往地接受這個時代的影響,一如既往地在網上尋找感情出口,尋找快樂、宣洩、滿足,

但,活著就有希望,人的生命雖然只有一次機會,但是生活卻有無數多的機會,有無限種可能性,你才是你自己生活中的締造者,你不必焦慮地尋找各種導師、成功人士的引導,別人的經驗和成功只造就了別人,去找回你自己吧,面對你自己的內心吧,因為你完全可以自己學會如何去豐富自己的內心來從容地面對生活,完全可以自己學會如何去造就你自己想要的成功生活,你可以重新認識你自己,重新定義你自己,可以找回你自己內心中的強大與自由,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和信念。

你的人生是你的,不是別人的,錯過就不會再有,所以,好好珍惜吧。

惶恐不安 娛樂至上--中國老百姓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