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國企和私企最大區別是什麼?


民企講文化,國企講政治。

企業文化對於民企, 好比手機套對於手機:

手機套在外面給人看,舊了就要換,但手機不會換。企業文化也一樣,經常變來變去,但老闆不會變。

民企的企業文化,喜歡學華為,學海爾,學小米,學胖東來,學海底撈,總之誰火學誰。

今天是為我所用不必為我所有,明天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二次創業,後天是劉一秒感恩社會智慧經典。

民企都喜歡強調文化,背後是民企老闆的孤獨,

孤獨得就像紫禁城裡的皇上,

什麼總裁常務副總裁分管副總裁,ceo cfo cto coo cmo,統統都是打工仔。

廠子在,跟著吃香喝辣,廠子倒了,換個地方繼續打工。

民企強調文化,因為老闆希望讓人相信,這是大家的企業,不是一個人的。


但沒用。企業就是老闆一個人的。

所以民企決策速度快:招人快,裁員快,上新品快、進新市場快、註冊公司快,註銷公司更快,調組織架構是家常便飯。

不光決策速度快,死的也快,平均生存週期2.5年,活過十年的不超過10%。


國企不喜歡講企業文化,

喜歡講政治

國企的政治正確就好像手機裡的通訊錄,

管你ios安卓蘋果華為小米還是山寨機功能機,手機換了,通訊錄沒法換。企業老總變了,可企業沒變。還是那個圈子那群人。


國企講政治,所以決策速度很慢,各級領導提意見,反覆論證。

考慮問題形式大於實質,注重決策過程而不是實際結果。重要的是防控風險,而不是做出成績。


當企業發展不順利的時候,民企老闆很鬧心。因為做企業搭上的不只是錢和時間,還有全部的信用,民企老闆加槓桿是家常便飯,創業是條不歸路。


當企業發展很順利的時候,國企領導很焦慮。千億營收百億利潤與我何干?上大工程大項目,多些政治資本才是正理。


民企決策快,但投資很謹慎,喊的兇卻不見兔子不撒鷹。

國企決策慢,但敢投錢,只要政治正確,多大項目都敢上。

所以國企發展不好的時候,領導一般沒事,

國企發展好的時候,領導卻常常會出問題。


民企的企業文化如手機套,放在表面,唯恐別人看不到,人人都要學習,但解釋權在老闆,隨時棄之如敝屣。

國企的政治正確如通訊錄,藏在裡面,看不到也少有人提,但沒人能擺脫,如附骨之疽。


以上是之前在手機上寫的,內容有限,抖機靈的成分居多,

對於民企和國企的差別,再多說兩句。

民企和國企最大的區別當然是股東性質不同,這點誰都知道,相信這也不是提問者的本意,

更有意義的不是探討國企和民企的股東性質,而是去思考為什麼“股東性質不同”,會帶來民企和國企如此大的差異。

由於工作的關係,曾經接觸過很多民企老闆,60、70、80後都有,他們的學歷、籍貫、性格、背景差異巨大,但是“民企老闆”這一身份讓他們在很多想法上驚人地一致。

他們強調產品的差異化,關注市場變化,風險偏好很強,只要對市場有一半的把握,他們就敢真金白銀投錢。

但另一個方面,他們又非常謹慎精明,精打細算每一分錢,仔細地琢磨企業的每一個人,思考如何能在這些人身上花最小的成本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收益。

曾經見過身價20億的老闆,跟金蝶的銷售砍價,把一套系統從3000砍到500,最後還不付尾款,金蝶從他身上掙的錢,還不夠業務員到廠子裡的交通費。

他們對供應商誠信,對客戶豪爽,對銀行諂媚。因為只有維護好各方利益,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活下來。

同時,他們又反覆無常、不守信用、毫無社會責任感,為了競爭無所不用其極。

一方面他們精明地可怕,像叢林裡最狡猾的狐狸,把獵人耍得團團轉,還能偷到村莊裡的雞,

另一方面又讓人感覺他們很蠢,被一幫很low的機構騙,讓員工跳抓錢舞,表決心,自以為忽悠智商非常高。

大多數的民營企業老闆就是這樣的綜合體,這並非他們生來就是這樣,

因為民企生存太難了,我見過有的老闆一年前風光無限,投資機構求著託關係才能跟董秘見面吃到一頓飯,但一年後,銀行抽貸資金鍊斷裂,產品無法交付,然後企業就破產,再加上擔保抵押集資等問題,身陷囹圄。


創業就是一條不歸路。一旦開始,不死不休。


疫情:國企和私企最大區別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