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也許我們在人生路上總會有疑惑,覺得有的人明明沒有自己資金雄厚,也沒有自己的人脈關係,為何最後這樣的人還能夠白手起家,最終超越自己呢?在疑惑之餘,只要你仔細思考觀察,你會發現一個規律,這些沒有金錢與人脈卻出人頭地的人,背後都有三個很明顯的優點,這3個優點,就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制勝點。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究竟是哪三個制勝點能夠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不妨讓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01 三個制勝點由來

曾國藩從一個普通百姓,經過7次科舉考試,最終成為一名京官,在京官途中,他通過自己的立志做聖人以及有膽有識制定出自己終生目標,最終將其持之以恆下去,實現了十年七遷,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半個“完人”。

通過他一生的經驗總結,最後他告訴後人3個取得成功的制勝點: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從他的總結中,我們會發現他所說的3個制勝點其實就是“志、識、恆”,究竟這3個制勝點是如何讓人走向成功的呢?我們分別結合曾國藩的人生經歷以及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分析如下。


02 做人要立志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意思就是做人是需要有目標的,這裡的立志就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制定屬於自己的發展目標,換言之也就是理想,有了理想之後,就不會成為“下流”之人,所謂“下流”並非今天所說的罵人之語,而是古人對行業的分類標準。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古人常說“三教九流”,其中三教分別為“儒、釋、道”,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與下九流,所謂“下流”主要就是指那些“下九流”的行業,比如古人認為剪頭髮什麼的都屬於這種類型,還有盜墓、娼妓等都是在此範圍內。

那些人之所以一輩子從事那種行業,古人認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樹立一個遠大目標,所以每天得過且過,最後才祖祖輩輩都只能成為“下九流”之人。曾國藩斷然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所以他從小立志要做官,因此即使科舉考試連續6次都沒有考上,十里八鄉都把他當做笑柄,他依舊不放棄,堅持考到第七次,終於考中。

在北京做京官的時候,曾國藩對自己人生進行思考,立大志要做聖人,這就是他的終身奮鬥目標,為了這個目標,曾國藩真是一生都在為之奮鬥,也因為有了這個目標,後來曾國藩可以改掉很多自身壞毛病,也可以忍受被咸豐不待見的遭遇。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我想我們今天在讀書或者工作的時候,老師和老闆都會叫我們樹立目標,最簡單的是我要考什麼大學,或者這個月實現多少銷售額,拿多少工資。這些都是立志,一個人只有先有了“志”,才會逐漸為之努力奮鬥,正如有一句話所說“人要是沒有了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呢”,話聽起來不好聽,理卻很真實。

因此對於一個成功人而言,首先第一步就是立志,先確定自己一生的目標與理想,這樣一來每天才有一個奔頭,有一個努力的方向,就不容易淪為碌碌無為之人。可是僅僅立下大志,難道人生就會一帆風順走向成功?非也,當然還需要另外的制勝點來支持。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03 做人不可無膽識

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述而無功;有膽有識,大業可成。

膽識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膽就是膽量與擔當,識就是遠見與魄力,一個人有膽而無識,就會成為匹夫之勇,甚至淪為別人利用的最佳人選,有遠見卻沒有膽量,最終只會在猶豫之中錯失良機,最後悔之晚矣。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有膽有識之人,這樣的人在成功道路上才是最佳的。

有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如何才能做到有膽有識呢,首先我們需要改掉自己猶豫不決、徘徊不定的這種不良習慣,其次還需要多讀書,多瞭解一些東西,這樣一來有利於拓寬自己視野,也就是增長見識,等到做決定的時候,因為自己有見識,就更加容易做出你具有發展遠見的決定,對一個人的未來就會十分有用。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比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的曾國藩,在面臨太平軍不斷襲擊清政府的情況下,曾國藩仔細思考,想要實現自己遠大抱負,想要讓國家維持穩定,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太平軍這個大問題,這就是“識”。

有了想法之後,曾國藩立即召集一些普通士兵組建湘軍,並且自己親自上陣去指揮訓練湘軍,這就是“膽”,在當時沒有人敢這樣幹,只有他曾國藩敢於在湖南提督和巡撫不斷威脅之下做出這種決定,未來的勝利之路在冥冥之中已經在向他招手。

說到膽識,我們還可以結合現實來聊一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各種煤礦或者一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那個時候只要有人能夠有膽識開始做這些事情,基本上後來都成為了暴發戶。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當然,這些人當時是有膽識的,後來在時代進步中,他們不想學習,沉迷於享受,最終與社會發展脫軌,曾經一夜暴富得來的東西最後也在自己的毫無見識之中悉數殆盡,淪為普通百姓。

在如今社會,膽識更加重要,互聯網的普及,有什麼好的想法就要立即去做,因為你一猶豫,很可能就被別人搶先了,可是世界發展那麼迅速,你要是沉迷於享受,最後又會莫名被時代拋棄。也許十年前銀行什麼的職業很受人歡迎,大學生都想去,如今銀行、收費站這些曾經的“鐵飯碗”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那麼“鐵”,你從睡夢中突然驚醒,發現時代已經拋棄了你。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很多人埋怨世界不公平,曾經的諾基亞,一轉眼之間已經衰落,很多東西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個人要想在飛速變化的世界中始終保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有見識,能夠長遠考慮,為未來十年二十年做好思考,看清楚方向,這樣的人,你說不成功,似乎都有點難度。


04 人生最貴是堅持

立了大志,也有了膽識,基本上一個事業的開端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日復一日地堅持,讓這個大志最終成為現實,這毫無疑問是人生當中最難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曾國藩曾經立下大志之後,為了改掉自己的好高騖遠以及好色等毛病,真的是沒有少吃苦,為了改掉好色毛病,他堅持每天寫日記、練書法、寫文章、看書,一直讓自己累得精疲力盡,沒有思緒胡思亂想,終於最後改掉這個壞毛病。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後來他一生都在堅持寫日記,目的就是不斷反省自己,不斷提醒自己要實現自己立下的大志。這些都是堅持之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恆”,正所謂“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曾國藩能夠一直持之以恆,才取得最後成功,我們倘若想要取得成功,不堅持怎麼可能呢?

阿里巴巴最開始創立的時候,馬雲也並非那麼厲害,為了融資,馬雲跑遍了世界各地,無數人拒絕了他,他依舊堅持,才讓阿里巴巴成為今天的商業帝國,華為老總任正非當初為了能夠正常經營公司,曾熬過多少夜,柳傳志聲稱當時擺過地攤,所有一切後來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堅持最後得到的馬太效應極值而已,要是沒有最初的努力堅持,怎麼可能會有馬太效應來青睞你,最後更加不可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曾國藩告訴你,掌握了這3個制勝點,不想出人頭地都有難度



05 結語

決定人生的,從來都不是金錢與人脈,因為金錢是會消失的,只要不進就要出,最後總會化為烏有,人脈就更加現實了,你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匹配什麼樣的圈子與人脈,要是你什麼也沒有,沒人會真正把你當做一個圈子的人的,換言之,那樣的人脈對於你而言,僅僅是你認識他,他卻並不認識你。

<strong>既然這些都沒有用,我們能做的,就是從一開始給自己立下大志,並且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見識不要被時代淘汰,最後加上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輔助,想要幹出一番事業,似乎不想成功都有難度了。以上說的3個制勝點,相信對你對我都有用,希望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