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夫老嶽


何為農諺?我是農村人,對於農村諺語知道的較多,農諺是事物規律約定的俗成語。雖然說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通較低,但長期從事農業,對農事有深刻了解;不止於農業,對世道的看法,也都總結出不少經驗之談,傳承下來了即為農諺。

農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事實,也是根本不變的循環,但比方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和“窮養兔子,富養女”似乎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事實上不是那麼回事,且差別大。那麼針對這個提問作一些探究:

為何窮養兔子富養蜂?

一、大家略知兔子的屬性,小巧玲瓏且可愛。但從事養兔之人,並不是基於觀賞而飼養,其目的是有利可圖。

按當今社會來算一隻兔子的利潤如下:

一隻母兔約35天產仔一窩,一年繁殖8~10窩。年出售商品兔得錢:48只x4斤×12元=2304元,減去人工成本:48只×20元=960元,淨得利:2304元-960元=1344元。

二、蜜蜂採花釀蜜,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是人們喜歡的高級別食品。所以有人養,但風險大。

一箱蜜蜂產出效益如下:

蜜蜂不飼養狀態下,一年取蜜一次。按市場價側算:5斤×200元=1000元。

風險係數:流蜜期遇到連續雨天就影響產量甚至於顆粒無收。

三、從蜜蜂和兔子的比較效益來看,養兔比養蜂穩當些,且利潤來得快,風險小,週期短。同時,兔子是直腸動物,又不宜喂的過多,從而降低了成本。相對於蜜蜂雖管理簡單,幾無成本,但是缺點是風險大,受氣候環境影響又不能加以控制,是靠天吃飯的。

基於以上原因,古代人總結岀“窮養兔子,富養蜂”是對的。你賠得起養蜂,賠不起養兔。


杜象應


哈哈😄,這個問題深有感受啊!

我是農村小呂子,爺爺1956年開始養蜜蜂,現在父親養!小時候三叔經常上山上抓野兔,還養家兔,可謂現實驗證了作者的問題!

這裡的窮養富養類似"窮養兒子富養女的"的意思!我們都是老農民收入差不多,絕對沒有那麼富有,也不至於貧窮,在村裡一般條件!先說說我三叔家養兔子,很好飼養,我經常拿些白菜葉喂,三叔說兔子不可以吃太多定量得!很是悠閒偶爾還能吃到鮮美的兔肉!

而我家養蜜蜂一年有大半年在外地跑,父親風餐露宿,居無定所,好幾次都遇上南方大雨,洪水,差點把人都沖走,蜂場損失大半,蜜蜂都被淹死了,甚是心疼,完全是靠天吃飯的行當!蜜蜂冬季沒有蜜源就得大量喂糖過冬,不懂蜜蜂的人們總說我們用糖摻假,其實這是蜜蜂的口糧啊,更有甚者說"蜜蜂採蜜為啥不用蜂蜜喂啊!"我也是無語了!冬季就得大量喂蜜蜂糖,儲存起來,作為蜜蜂過冬食物,北方的冬季把蜂喂好了蜜蜂可以存活180天之久!如果捨不得餵養,那天暖和後,大量蜜蜂會由於食物短缺成群成群的餓死,相當可憐!而沒有餓死的蜜蜂由於蜂群兵強馬壯,來年會更有勁採蜜!

所以作者的問題"窮富"非字面上的貧窮,富有!

我是河北農村小呂子,感謝大家關注我,帶大家看我的農村生活吧!








農村小呂子


有沒有道理不清楚,不過我小時候家裡養過兔子,完全是個人愛好,喜歡兔子的長耳朵和紅紅的眼睛,一開始養了兩個小兔子,一共一母,兩隻花了30塊,母兔是白色,公兔是灰色,養的時候專門給兔子做了籠子,一開始兩個兔子在裡面公的老是欺負母的,吃的都不讓母的吃,後來分開了,喂後來兔子晚上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自己學會跑出來了,那會是夏天,每天早上4 ,5點起床去外面找兔子,一找就是1個多小時。之後呢,兔子就有小兔了,一窩就有6 7個,別人有的來買,有的就送人了,繁殖了幾窩之後,母兔和公兔個子也太大,後來就把兩隻兔子給吃了,兔皮也賣了。

蜜蜂不是很清楚,因為小時候被馬蜂蜇過,所以很害怕這種生物,不過同學家裡養的5箱蜜蜂,每次他父親農蜂蜜的時候都會送我們幾瓶蜂蜜,原生態的,很甜,但是苦於害怕被蜇,所以一直對這種生物比較敏感。




針尖映麥芒


俗語說“窮養兔子,富養蜂”,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窮了養兔子,富了養蜂”。而應該這樣理解“兔子要窮養,蜜蜂要富養”。

為什麼兔子要窮養,而蜜蜂要富養能?這是老農民們在長期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根據每種動物的習性和特點得出的經驗。

先說兔子吧,兔子是直腸子動物,它不知道自己飢飽。食慾好的時候,它有食物就吃,可以不停的吃,但是有時候吃的太多而消化不良,就直接撐死了。食慾不好的時候,給它太多的食物,它又不好好吃,踩來踩去,還在上面撒尿拉屎,把食物弄得髒兮兮的,吃了不停的生病。所以,有經驗的老農喂兔子的時候,遵循“兔子要窮養”的原則,每次要少喂,等到它吃完了,還要再餓它一會,再添,餵它太多反而不好。

養蜜蜂卻截然不同。蜜蜂把蜜存儲起來,並把它看著是它們以後生存的保障。雖然正常情況下它們對於蜂蜜的需求很少,但在下雨天或者冬季的時候,如果沒有蜜,它們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死亡。所以,如果養蜂人把蜂蜜取走太多,導致蜜蜂沒有安全感,它們就會飛走不再回來。所以,有經驗的養蜂人,都遵循“富養蜂”的原則,蜂蜜要保證取走一半留一半,不能將蜂蜜全都取走,不然的話蜂蜜不能正常繁殖或直接飛走不回。

所以,“窮養兔子,富養蜂”是老農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話說天下大勢


有道理。不同的動物,養殖方法都不同。不能同一而論,就像養植物,不同的花草有不一樣的養法一樣。只有找到了對的方法,“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具體來看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窮養兔子?

這個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兔子越養越窮。

養過兔子的人應該都知道,兔子成本比較低,而且資金回籠也比較快。但是,有一種兔子叫做月月兔。也就是說這種兔子你把它養大以後,它每個月都會下崽。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可是這裡就存在一個滯銷的問題。如果兔子下的崽過多,沒有及時的把幼兔出售出去的話,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來繼續養殖這些下的崽。例如飼料和其他食物等的投入。那這樣的話呢,就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因為越多越不值錢。物以稀為貴。所以有人說,窮養兔子,顧名思義就是養兔子會變窮。

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不存在滯銷的問題,投入的成本小,回報相對比較快,也適合沒有太多資金流向的普通家庭養殖。

這裡寓指窮人可以選擇養兔子致富



第二種:兔子需要 “窮養”。

原來我老家門口有一家養兔子的。他不是養來賣的,他是養來自己吃的。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去看一下他養的兔子。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每天餵給兔子的食物非常的少,但是它的兔子卻長得很好。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兔子不像豬或者牛一樣的,一定要給他很多食物。兔子給它喂的吃的多了反而會糟蹋,把食物弄得很髒,然後它也吃不飽,長得反而會慢一些或者長得不好。但是如果你只給它適量的食物的話,它們就會把它吃的乾乾淨淨的,並且也會特別的愛乾淨。同時也會長得相對比較快,然後也長得比較好。所以兔子需要 “窮養” 。



為什麼富養蜜蜂?

這個也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蜂蜜的本錢大,所以富養蜜蜂!

養蜜蜂的話成本就比較高一些,而且它的回報時間也比較長,一年只能取一次蜂蜜。在蜂蜜結成的期間,需要投入大量的耐心,白糖等資金成本,一般沒有一定的資金迴轉,耐心又不夠的話,蜜蜂是養不好的。雖然它的最終收入是很可觀的,但是其中的過程又是非常煎熬的。所以富養蜜蜂

也寓指比較有錢的人才有能力選擇養蜜蜂。



第二種:蜜蜂箱中必須要有存蜜、存花粉,蜂群才會正常繁殖

我的二爺爺養過蜜蜂,所以我知道蜜蜂箱中一定要有存蜜、存花粉。如果沒有的話,蜂群不會進行正常繁殖,一段時間過後它就自己飛走了,或者蜜蜂越來越少,你留不住它。

至於原因,二爺爺給我說,蜜蜂的生活習性不一樣,必須要在蜂蜜箱中給它留有存蜜、存花粉,這個起來的是引導作用,而這樣它們才會正常繁殖,給你結更多的蜂蜜。如果貪心,蜜蜂結了蜂蜜就馬上去取掉,這樣的話蜜蜂是養不長久的,很快你就沒有收入了。但是如果你一直都不去取它的蜂蜜,耐心的等待它的鑄造,一年取一次蜂蜜,它也會回報給你,你期盼理想的收入。所以富養蜜蜂



總結

1、養動物賺錢,要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去養殖,瞭解它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掌握養殖方法,從而獲取自己想要的收入。

2、根據自己的實力,耐心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資金流向活躍,就可以去選擇那種長期資金投入,最終高回報的投資。資金流向比較短缺的,就可以選擇那種短時間內就可以有收入回報,相對比較低一些的投資。

3、做生意從小發展到大,不要想著一口氣吞個胖子。在做每一個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市場考察,確保這個投資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前景和市場,然後再做有一個細緻的規劃。從而再去投入資金進行投資,全身心的投入整個計劃,最後達到賺取大錢的目標。🎯



結語

凡事量力而為,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

切勿好高騖遠,最終時間和錢財兩失

有規劃的進行,才能收穫理想的回報!


文/芷蘭小時光,一起觀世間百態,共同探討生命旅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點贊關注喲!

芷蘭小時光


那麼究竟“窮養兔子富養蜂”是不是無稽之談呢?蜂部落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

作為農村人,相信很多朋友都養過蜜蜂,但是真正能夠把蜜蜂養好的人,其實並不多,蜂部落認為沒有把蜜蜂養好的人,主要就是沒有真正理解“窮養兔子富養蜂”的真諦。蜂部落養蜂的時間已經無法追溯,畢竟農村人獲得蜜蜂太簡單,從老一輩到我們這輩,可以說都經歷了養蜂這個過程,我們從規模化的養殖來看這個問題,其實“窮養兔子富養蜂”的說法是最明顯的,如果僅僅是業餘的養殖一點,這是難以明白其中道理的。所以本文從下面兩個方面來進行分享。

1.養殖投入

2.養殖消耗

3.養殖難度

養殖投入

從養殖投入來說,我們不說上山抓了一隻野兔來進行養殖和上山收了一群蜜蜂來養殖,這是難以達到規模的,所以這裡我們考慮規模化養殖。

①兔子投入:對於兔子養殖來說,蜂部落家裡養殖兔子的時間不長,也就兩年左右。對於投入來說,一隻兔子的投入成本是100元左右,種兔。一個兔子籠子是300元左右。我們以10為起點吧,那麼我們養殖10只兔子,有8只母兔,兩隻公兔,投入一個籠子即可。這樣成本就是1300元左右,可以放在廢棄的房間裡面餵養,我家用的是活動板房,反正都是不用的,用來養殖兔子了。

②蜜蜂的投入:如果我們養殖中蜂,現在購買中蜂一箱的價格大概是600到700元,那麼10箱中蜂的價格就是6000元左右,然後就只製備蜂具,什麼巢礎、蜂箱、起刮刀、割蜜刀、飼餵器、花粉、白糖等等,可以說一旦開始養殖,未必會盈利,但是絕對是要付出的,這點已經非常明顯了。

養殖消耗

對於兔子的養殖來說,我們的養殖消耗其實並不多,兔子的病比較少,一般常見的就是蟎蟲,從蜂部落小編家裡養殖的情況來看,這點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而飼料方面兔子也是可以基本上忽略的,只有冬季的時候餵養一點,其他時間基本上靠老媽割草餵養。

對於蜜蜂來說可就不一樣了,就說上面的那些消耗就是一大筆,而且蜜蜂在越冬和越夏的時候,稍不注意就要滅群,各種各樣的病敵害,取蜜、餵養,可以說是費時費力,如果市場不好,產不出蜂蜜擔心,有蜂蜜了也擔心,從目前的市場來說,蜂部落認為兔子的市場還比較好,我們當地街上有人回收,價格12元一斤,按照我們家飼養的情況來看,一隻兔子可以賺40元左右,而兔子的繁殖能力比較強,通常一窩隨便十幾個,蜜蜂的繁殖能力也不差,但是想要真正的維持,沒有點技術是不行的。

養殖難度

從養殖難度來說,其實我們不說什麼難不難,我們只要注意觀察兔子養殖的資料和蜜蜂養殖的資料就知道答案,蜜蜂養殖的資料都是辭海級別的厚度,而兔子養殖的資料一般都是小學生課本級別的厚度,可見這兩者之間的難度差異有多大。

其實從蜜蜂養殖來說,我們就說常見的技術,移蟲育王、取蜜、合群、分蜂、預防病敵害,越冬越夏,可以說這些工作是一樣接著一樣的,但是兔子養殖只是提供了一個籠子,如果資本多,可以餵養飼料,如果沒有資本,餵養點青草兔子也是肥肥的,可見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說古人說“窮養兔子富養蜂”,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蜂部落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一、先了解俗語的意思:

窮養兔子,富養蜂。指的是:兔子要窮養,蜜蜂要富養。類似窮養兒子富養女的意思,不是指: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蜜蜂。


二、兔子之所以要窮養,是因為兔子太貪吃,吃起東西來,沒個分寸,就像農村有句俗話:麻雀吃包穀,從不跟自已屁股商量,若不人為控制,會把它吃撐壞。


三、蜜蜂之所以要富養,是因為要給他們留下足夠的過冬口糧,它們才能存活下來,來年,才能釀更多的蜜,幫養蜂人賺錢,否則,蜂蜜留的太少了,它們要麼被活活餓死,要麼會選擇逃離,最終,損失的還是養蜂人。


湘西九哥自媒體


此老話有理,改革開放以前老百姓生活過得很是清貧,窮人養兔只為打兔毛,一般會養上幾隻打毛兔,並不會養殖肉兔,那時專門有人上門收兔毛,從一開始幾塊錢一斤,後來慢慢發展到十幾塊錢一斤,還三個月打一次兔毛,賣掉兔毛所得的錢是家裡搞副業,是大山農村唯一的經濟來源,三個月的兔毛錢一般家庭買油鹽醬醋能吃上幾個月足夠,家裡有孩子放學回來,一般先去割兔草喂兔,後再做作業,因為野外生長的草不需要成本,只要空餘時間出點勞動力就可以,所以說窮人養兔子這話有理。





而富人養蜂這話也有理,早些時候社會還沒完全開放,而養蜂一般普通人家沒有本錢是養不起的,所以只有少數人家裡條件好一點的能養,為什麼呢,一是養殖蜜蜂去採花是有季節的,一般春季在南方採油菜花之類的,而秋季往北方方向去採槐樹花等花蜜之類,而養蜂人這麼多蜂都得靠鐵路運輸來完成,那時沒有高速公路,更沒有高鐵,一般公路運輸成本大,而且鐵路的運輸還要提前預約,運輸費也不太便宜,據說養蜂人的一半收入都花在鐵路輪子裡了,普通人家是負擔不起的,而養蜂人家雖然條件好一點還得向親戚朋友借點錢,來維持養蜂成本。



到了冬天蜜蜂更是沒地方採花,冬眠時養蜂人自己填成本買糖來喂蜜蜂,別小看冬天幾個月時間,幾十箱幾個月下來,這麼多蜜蜂天天要吃,成本真還不小呢,只有到了春天開花時才剛收回成本,而到秋季開花采蜜才能有利潤,所以說富人養蜜蜂這老話說得也不錯,不過都是以前的事。


村夫\n


兔子投入:對於兔子養殖來說,蜂部落家裡養殖兔子的時間不長,也就兩年左右。對於投入來說,一隻兔子的投入成本是100元左右,種兔。一個兔子籠子是300元左右。我們以10為起點吧,那麼我們養殖10只兔子,有8只母兔,兩隻公兔,投入一個籠子即可。這樣成本就是1300元左右,可以放在廢棄的房間裡面餵養,我家用的是活動板房,反正都是不用的,用來養殖兔子了。

②蜜蜂的投入:如果我們養殖中蜂,現在購買中蜂一箱的價格大概是600到700元,那麼10箱中蜂的價格就是6000元左右,然後就只製備蜂具,什麼巢礎、蜂箱、起刮刀、割蜜刀、飼餵器、花粉、白糖等等,可以說一旦開始養殖,未必會盈利,但是絕對是要付出的,這點已經非常明顯了


那小孩fei哥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也是農村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現在聽來還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傳授給我們一些比較有趣的道理。而有一句俗語叫做“窮養兔子,富養蜂”,那麼這一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隱含著什麼特殊含義呢?

以前養過兔子,剛開始不懂,每次都給兔子籠裡放很多的草料,喂好多。後來發現,越是喂得多,它越不好好吃,而且把草料跺得髒兮兮的,吃了不停的生病,不讓吃吧,拿出來又非常的浪費。還有的兔子喂得多,不停的吃,好像沒有飽感似的,最後活活把自己撐死。後來聽老人說,養兔子要窮養,你每次要少喂,等到吃完了餓一會在添,每天可以多喂幾次。自從每次只給兔子喂一點點草料,反而吃的好了,生病也少了。

養蜜蜂呢,有經驗的老農都知道蜜蜂要富養,富養的意思是,蜂箱裡面要存有蜂蜜,存有花粉,蜂群才會正常繁殖。如果剛夠吃存蜜不夠,蜜蜂不能正常發展,容易跑掉。有些人養蜂,看到有蜜,就把蜜取出來,不給蜜蜂留一點,該喂時捨不得喂,最後導致蜜蜂捱餓逃跑。有經驗的養蜂老人就說過,當你不稀罕蜜的時候,就能養好蜂了。


這句話和“窮養兒,富養女”有很相似的地方,窮養的兒子,長大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富養的女兒,長大才能禁得住誘惑,不被外界所迷惑。

同時我們從這句老俗話中側面也能看到一些道理,就是人與人不一樣,有的人好處要一點點給才會好好辦事,而有的人要把好處全拿了才行,在為人處世和人際管理要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同的地方也許還有不同的說法,你對這句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又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