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因“疫”滯銷 期盼更多“硬招”

鄒晨瑩

石門果農捐兩萬斤冰糖橙馳援武漢,壽光菜農連夜採收蔬菜送去疫區,疫情期間,與農產品相關的新聞報道讓人感動之餘也不免揪心——春節前後原本是果蔬等農產品的銷售旺季,但受疫情影響,不少農貿交易市場關閉,物流運輸滯緩,對農產品銷售的衝擊很大,部分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難賣。

農不待“疫”,不能誤了農時。備耕之際須妥善解決好農產品銷售受阻問題,農戶收入銳減,勢必會影響其春耕積極性,甚至連帶民生物資保供也會承壓。當前正值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要切實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這不僅是農戶“田間地頭”的問題,也關乎全民“廚房餐桌”,須抓緊尋求應對之策。

疫情衝擊之下,農產品的供需信息匹配出現短時失衡是滯銷的重要原因。鑑於此,拼多多近日設置“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徵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協助遭遇滯銷的各地農戶對接平臺5億名消費者;2月17日,農業農村部組織了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視頻活動,促進採購主體與產區、產地有效精準對接。政府及社會各界利用自身優勢,以溫情匯成暖流,對沖了疫情寒流。

此外,一些農村地區由於醫療衛生“硬件”上存在突出短板,在疫情防控前期採取了擅自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過度措施,客觀上影響了農產品對外運輸。一些貧困地區的養殖戶由此面臨生產銷售“兩頭堵”:一方面,飼料和農資運不進來,已經“斷糧缺藥”,“只能看著自己養的雞活活餓死”;另一方面,該出欄的禽類、牲畜也運不出去。這也提醒各地,應迅速糾偏封路歪風、暢通物流通道,打通農產品運輸的“最後一公里”。

上述都是暫時緩解農產品滯銷之策,但“走一步算一步”並不是長遠之計。這次戰“疫”,既給了我們認真審視人與自然關係的機會,也把如何提升農業應對災害的能力與水平這一重要命題擺在我們眼前。災害頻發拉低糧食單產,結構調整帶來部分糧食品種播種面積下降——今後,可能還會面對難以預測的挑戰,化解風險、解決難題,離不開思慮周全的預案和實實在在的工作推進,有必要好好總結這次戰“疫”中的經驗教訓,以利未來做到及時有效預警、應對、處置。

雨水已過,萬物萌動。抗疫和春耕,都在和時間賽跑。期盼更多實打實的“硬招”,趕走疫情引發的“倒春寒”,將暖意帶給廣大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